袁惠萍,张维珍,邹丽芳,范力明,董美媛,傅燕辉,潘海燕,王信娟,王君芬
(浙江舟山医院 护理部,浙江 舟山316021)
【健康管理】
手机移动教育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的影响
袁惠萍,张维珍,邹丽芳,范力明,董美媛,傅燕辉,潘海燕,王信娟,王君芬
(浙江舟山医院 护理部,浙江 舟山316021)
目的 探讨手机移动教育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的影响,为制定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PICC带管出院患者100例,根据出院时间分组,2016年5—6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8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机移动教育进行出院后健康宣教。观察比较2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在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的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手机移动教育,能提高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水平,改善其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促进其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为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移动教育完善了延续性护理,便于更好更高效地服务于患者。
手机;移动教育;PICC;血栓;知识;信念;行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把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下1/3近心房处的技术[1],主要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导管相关性血栓是PICC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肿瘤患者和化疗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因患者化疗间歇期需要带管出院恢复和休息,期间实施正确的自我护理非常重要,所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除了医务人员外,还应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重视度,强化对血栓预防的认知能力,提高血栓预防的执行度。移动教育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3],基于手机平台的移动教育,以实践需求为中心,正不断拓展着患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笔者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手机移动教育对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水平的影响,旨在加强患者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为医护人员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改进健康教育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2016年5—8月,选取舟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PICC带管出院患者。纳入标准:(1)住院期间置入PICC 且出院时仍带管;(2)年龄 18~75 岁;(3)意识清醒、能正常交流和阅读;(4)自愿参加本研究;(5)患者或家属拥有智能手机,且具有通过微信软件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排除标准:(1)住院期间PICC置管,但出院时拔管;(2)意识不清,精神状态欠佳;(3)视听障碍;(4)不愿意参与或中途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参与本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PICC带管出院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时间进行分组,2016年5—6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8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2(56.72±3.6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23 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1例;工作状况:工人/农民18例,事业单位/机关人员5例,无业/退休23例,其他4例;疾病类型:肿瘤化疗46例,其他4例;导管类型:Medcome;置管途径:贵要静脉47例,头静脉1例,肘正中静脉2例;留置次数:≤1次32例,≥2次18例。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3岁(55.36±3.59)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1例;工作状况:工人/农民20例,事业单位/机关人员4例,无业/退休21例,其他5例;疾病类型:肿瘤化疗47例,其他3例;导管类型:Medcome;置管途径:贵要静脉46例,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2例;留置次数:≤1次31例,≥2次1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疾病类型、导管类型、置管途径、留置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干预方法
2.1.1 对照组 接受传统健康宣教,其内容为:PICC置管后,口头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宣教。出院前,再次宣教血栓预防注意事项,PICC日常维护及注意事项。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时间15~20 min,帮助患者熟悉PICC门诊的日程表和就诊流程;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与血栓预防有关的知识,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护理措施等;评估影响血栓预防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患者对PICC的心理承受能力、经济条件等,帮助患者消除顾虑;评价患者对血栓预防知识的了解,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导管维护,主动和护理人员交流等。每周返院进行导管维护时,护士查看《护理指导手册》的记录情况,同时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针对不足进行再教育。
2.1.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手机移动教育进行出院后健康宣教。
2.1.2.1 成立研究小组 手机移动教育小组共10名成员,包括信息科工程师1名,血液科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各1名,具备PICC证书的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专科护士),主管护师(责任护士)2名,小组成员工作年限均≥5年。主任护师负责血栓预防课件制作,《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设计;工程师负责二维码和《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手机电子版制作;医生负责病情咨询;责任护士负责制订管理健康档案,进行相关护理和健康宣教;专科护士负责PICC导管维护和微信群交流。
2.1.2.2 制作二维码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4-5],制作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的课件,要求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并将课件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宣教内容包括血栓概述、临床表现、血栓预防、治疗护理和PICC门诊5方面内容,分为5个子二维码。其中“血栓概述”包括血栓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具体案例)等内容;“临床表现”包括诊断、发生部位和具体临床表现等内容;“血栓预防”包括需每天做的事情、需每天观察的事情、需回避的事情和需注意的事项等内容;“治疗护理”包括导管相关血栓的治疗、发生血栓后是否拔除导管和血栓形成后的护理等内容;“PICC门诊”包括地理位置、门诊时间和专科护士日程表等内容。
2.1.2.3 制作手机 《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6-7],经过专家函询和临床咨询,拟定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的指标体系。包括每天执行、观察及回避项目,3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是”和“否”2个选项,每个条目回答正常5分,总分100分。其中每天执行项目包括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饮水量>1 000 mL,旋腕、握拳、屈肘锻炼,热水泡手泡脚、下床适当活动5个条目;每天观察项目包括置管侧臂围无增加,管道通畅,穿刺点无渗血、脓性分泌物,穿刺部位无疼痛、发红,穿刺点周围无硬结,贴膜平整、无卷边,PICC刻度正常,体温正常,PICC内无回血,输液接头牢固10个条目,每天回避项目包括没有过度伸拉动作,睡觉时没有压迫置管手臂,没有在置管侧肢扎止血带、测血压,置管手臂没有拎重物,没有盆浴、泡浴、游泳等5个条目。系统提交后自动生成分数作为指标数据供研究小组每月统计分析和质量考评。
2.1.2.4 设立针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微信群主要用于将PICC导管维护的健康宣教内容上传至微信群,患者及家属可自行下载阅读;搭建患者间的交流平台,在微信群内进行经验分享;专科护士在线解答患者疾病相关问题。
2.1.2.5 干预内容 (1)PICC后,建立PICC患者管理档案,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在护士口头宣教的基础上,结合手机二维码发布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宣教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讲解。(2)出院前,血栓预防注意事项宣教内容同对照组;对高龄、文化程度低、血栓预防信念不足者要求再次扫描二维码查阅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强调;并帮助患者及家属在手机上下载 《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3)出院后,每2周的电话随访内容同对照组;同时进行微信随访,专科护士每周二、周四16:00-17:00微信在线,解答患者疾病相关问题,纠正患者间传递的不正确信息,并予指导;患者或家属根据其行为,每天在手机上填写《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每个条目点击“是”或“否”,填写完毕后,点击提交,系统会自动生成分数,即指标数据。(4)每周患者返院后的导管维护和宣教内容同对照组,对掌握不足者结合二维码扫描,进行再教育,提醒患者及家属查看微信群内相关宣教;(5)每月,研究小组根据置管患者管理档案,对《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上的指标数据进行高危筛查、统计分析和质量考评,分析单位时间内指标数据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高危监测目标和人群,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和采取干预措施。
2.2 观察指标 评估2组患者出院健康宣教,干预1个月时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信念、行为的得分情况。参考相关文献[8-9],并在临床工作总结和专家参与的基础上,自行设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信行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由1名血液科护士长(高级职称)和1名肿瘤专科护士(高级职称)进行2轮修改,问卷内容涵盖知识(12个条目)、信念(8 个条目)、行为(16 个条目)3 个维度共36个条目,问卷总Cronbach α系数为0.815,内容效度为0.821。(1)知识维度:包括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形成后的护理措施等内容。采用对或错的评分法,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认知情况越好。(2)信念维度:包括血栓可以预防、愿意接受防治血栓知识培训、不可忽视功能锻炼、应每天观察穿刺点情况等内容。采用认同或不认同的评分法,认同得1分,不认同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越好。(3)行为维度:包括每天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每天测量臂围、5~7 d进行PICC维护、每天旋腕-握拳-屈肘锻炼、每天下床适当活动、洗澡时用保鲜膜包裹置管手臂、及时更换进水或汗湿PICC膜等内容。采用执行或不执行的评分法,执行得1分,不执行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的执行度越高。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对数据结果进行录入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 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S,分)
表1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S,分)
组别 n 危险因素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预防 护理措施 总分对照组 50 0.87±0.54 0.38±0.49 1.83±0.73 2.74±0.97 0.91±0.50 6.73±1.21观察组 50 1.13±0.58 0.77±0.43 2.26±0.71 3.19±0.88 1.13±0.39 8.48±1.49 t 2.728 5.343 3.919 4.950 2.483 17.879 P 0.009 <0.001 <0.001 <0.001 0.017 <0.001
3.2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 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S,分)
表2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S,分)
组别 n 血栓可以预防 愿意接受培训 不可忽视功能锻炼 应每天观察穿刺点情况 总分对照组 50 2.09±0.72 1.15±0.51 0.77±0.43 1.13±0.49 5.64±1.16观察组 50 2.60±0.65 1.68±0.47 0.94±0.25 1.68±0.52 6.90±0.93 t 5.092 5.878 3.072 6.509 11.749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3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 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S,分)
表3 2组PICC带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各方面及总分的比较(±S,分)
每天观察穿刺 每天测量 5~7 d进行 每天旋腕、握拳、 每天下床 洗澡时用保鲜膜 及时更换进水部位情况 臂围 PICC维护 屈肘锻炼 适当活动 包裹置管手臂 或汗湿膜对照组 50 2.47±0.75 0.17±0.38 3.51±0.75 2.53±0.83 0.46±0.50 0.47±0.50 0.62±0.49 10.23±1.09观察组 50 3.06±0.82 0.30±0.46 3.85±0.36 3.38±0.61 0.79±0.41 0.66±0.48 0.94±0.25 12.98±1.57 t 6.656 2.595 2.864 5.490 4.873 3.301 4.246 11.687 P<0.001 0.013 0.006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n 总分
4.1 手机移动教育能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水平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10]。由表1可见,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使用手机移动教育平台,将医务人员、患者和教育资源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11],深化健康宣教有关。传统健康宣教是单纯口头和书面指导,存在护士描述不清的问题。而手机移动教育是融合多种信息形式的综合指导方式,通过微信及时接收和反馈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对于描述不清的问题,可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沟通,专科护士直观清晰地了解患者遇到的问题和现状[12]。并且通过对《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上的指标数据进行高危筛查和统计分析,分析单位时间内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宣教质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将血栓预防的高危指标和人群作为宣教重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案,让患者引起高度警觉与重视,从而促进患者对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知识的掌握与提升[13],保证了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4.2 手机移动教育可改善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 由表2可见,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信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传统的宣教方式,关于血栓预防知识的获得几乎都是在住院期间,时间短,途径单一,健康宣教后续力度不够[14]。而手机移动教育打破了院内院外的空间、时间壁垒,二维码和微信群建立后,其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患者可直接从医护人员获得相关权威信息,这样的信息说服力强,患者态度转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个性化、连续性、针对性强的手机移动教育搭建多方沟通平台,其宣教对象不仅局限于患者本人,还充分考虑了患者的环境背景,以患者需求为根本,完善了延续性护理,能有效解决或改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患者的血栓预防知识潜移默化的宣教普及,患者的预防意识随之提高。并且微信群具有实时、互动的特点,PICC带管出院患者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在微信群里病友间相互鼓励,转变了责任和自主权,减少了心理障碍,增强了信心,强化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4.3 手机移动教育可促进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 行为改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除了与自身因素,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本身态度有关外,还与行为的采纳和改变有很大关系。由表3可见,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手机移动教育对行为效果的扩散性和强化性有关。传统的宣教方式,患者存在“知而不行”现象,使教育流于形式。而手机移动教育注重宣教连续性、目的性,增加效果评价环节。同时二维码覆盖面广泛,微信群中知识点的发送患者易于获取,两者结合保证导管维护服务的协调性和宣教的连续性,使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增加。患者在微信群里交流,血栓预防执行度较高的患者能起到榜样作用,强化患者的血栓预防行为。每天填写《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记录单》,患者对照记录单中的指标寻找自身不足,对其行为起到了监督强化作用,降低了自我照护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孙丽华.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三种维护方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D].广州:暨南大学,2013.
[2]闻 曲,成 芳,鲍爱琴.PICC临床应用及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42-344.
[3]滕兴华.农民工法律移动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4]刘晓涵,吴燕燕,卢根娣.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护士预防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知信行现状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2):1-5.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4.12.001.
[5]魏 华.中心静脉置管与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6]王红莲,程 远.PICC护理质控敏感指标的建立与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5):77-79.DOI:10.3969/j.issn.1672-4232.2015.05.024.
[7]周 婧,程 远,夏云红.门诊肿瘤患者PICC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5,22(13):50-5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3.050.
[8]柳和勇.海洋文化研究与海岛调查[M].北京:海军出版社,2012:20-22.
[9]陈 健,陈 宏,黄银银.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输液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认知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14-16.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4.13.005.
[10]李维瑜,刘 静,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7-110.DOI:10.3870/hlxzz.2015.06.107.
[11]容 会,陈震霆,周绍景,等.基于手机平台的移动教育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232-233.
[12]李卫珍.移动教育对自闭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3]曾亚珍,肖晓玲,张东华,等.基于脑卒中筛查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孝感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信行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3):67-72.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3.067.
[14]李 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4.
[本文编辑:周春兰 谢文鸿]
R47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8.061
2016-11-18
浙江省卫生厅研究项目(2012KYB223)
袁惠萍(1968-),女,浙江诸暨人,本科学历,主任护师,副院长,护理部主任。
傅燕辉(1988-),女,浙江舟山人,本科学历,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