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判定研究

2017-12-01 00:57齐涛涛何建佳1b刘举胜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融合度供需权重

齐涛涛,蒋 福,何建佳,1b,刘举胜

(1.上海理工大学 a.管理学院;b.超网络研究中心(中国),上海 200093;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管理学系,广东 广州 51140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判定研究

齐涛涛1a,蒋 福2,何建佳1a,1b,刘举胜1a

(1.上海理工大学 a.管理学院;b.超网络研究中心(中国),上海 200093;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管理学系,广东 广州 511400)

针对街区开放判定问题,依据街区制的内涵,基于以人为本、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概念,构建了供需合作度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判定模型。在判定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空间合作融合度指标体系下的权重和现实合作融合度指标体系下的权重,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同一街区的空间合作融合度和现实合作融合度的高低,形成了供需合作度下的街区空间合作融合度和现实合作融合度二维组合判定准则,并利用这一准则结合算例分析判断街区开放与否。研究发现,这一方法为新形势下判定街区的开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供给侧改革;街区开放;供需合作度;层次分析;综合模糊评判

1 引言

2016年2月,时隔37年我国重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其中第十六条的核心要点是推行“街区制”,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达性。《意见》具体要求“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1]。该《意见》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业界专家、学者和广大城镇居民的热切关注。

在“街区制”的推进过程中,“街区制”绝不仅仅是“拆围墙”运动,而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转折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做出的改革创新与统筹布局相结合的重大创新举措。开放式街区坚持开放、共享、协调、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社会发展同时具备四个特点的生活街区,即开放便捷、配套完善、尺度适宜和邻里和谐。然而,封闭式小区作为我国大陆的主流居住形态,它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障碍,并严重影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进程。推行街区制正是中央基于对封闭式小区下的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严重、居民人情味缺乏、街区缺乏活力等“城市病”开出的一剂“药方”。推行街区制,有利于路网的合理架构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疏通城市内部的“毛细血管”,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的内循环,对实现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

街区制类似于国际上通行的“Block”城市规划理念。“Block”由 5 个单词构成,即:B- Business(商业)、L-Liefallow(休闲)、O- 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早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活动家兼城市理论家简·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出“小街区、小社区”的设想,这一设想首次将“街区”定义为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空间开放、资源共享,实现商业与居住的集中融合,使街区不仅要提供舒适开放的居住环境,还要有共享便捷的商业配套。

自《意见》公布以来,关于街区开放(街区制)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重要的课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公共管理的视角进行政策解读方面的研究。例如,吴晓林[3]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网络意见的梳理,发现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中,有关公共空间的争论主要在于公众的普遍误读,并呈现出功利性的利益表达倾向;王爱国[4]就如何推行街区制、避免因实行街区制可能产生的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设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措施;齐默达[5]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基于新型社区协同治理的视角,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对实施街区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对策研究;徐琴[6]就开放街区促进社会融合和空间整合、激发城市实体性对商业服务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等功能持怀疑态度,认为封闭式小区带来的城市管理效率和居住品质的保障在很长时间里难以被开放街区所替代;蔡少燕[7]等就街区制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案例分析出街区制的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和公共性特征,研究了街区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相应的实施对策;李佳兴[8]通过分析推广街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行街区制的合理化建议;高圣平[9]基于法律视角研究了街区制,认为当下需要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和修改相关法律,以逐步实现从交通路网布局问题到街区制的政策目标;郑悦[10]从城市设计与住区规划角度对开放街区式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王振坡等[11]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从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公共空间尺度、土地利用与产权形态三方面构建了我国街区制的分析框架;陈劲松[12]认为,围墙营造的封闭文化阻碍了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周凡[13]从社区规划与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设计转变中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了具体实际项目——海口长流城市综合体项目,详细分析了该工程项目的规划逻辑与设计创意;袁春岭[14]为量化街区开放制度意愿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取指标、问卷调查和建模分析得出:居民对街区开放制度持赞成意愿与居民年龄、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对封闭街区是否会影响沟通交流的态度显著相关;李艳艳[15]研究了在开放街区制背景下农村流动人口的居民融合问题,得出开放街区制会成为农村流动人口居住融合的主要推动力;周觉[16]等从城市用地、公共资源、法律法规等方面论证了我国推行街区制的利弊,并为向合理方向发展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学者们大多分析了封闭式居住区和街区制的优缺点,从街区演化、国外城市规划经验、国内居住区现状等角度,支持国内推行街区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上述研究多从定性理论分析研究街区能否开放,缺乏定量分析的有力支撑,同时对街区开放与否缺乏合适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供需合作度来构建一个相对简单的指标体系,判断哪些小区可以开放,哪些小区不能开放或不宜开放,以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

2 供需合作度与街区开放判定指标体系构建

2.1 供需合作度内涵

供需合作度的本意是对供需往来、供需交易密切程度的衡量。供给、需求概念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供需均衡理论也是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以街区供需合作为视角,发现街区是构成城市整体空间的“细胞”,街区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系统运行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17]。供需合作的基础就是供需基,供需基由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多种供需质组成[18]。街区是居民日常活动的集中场所,也是组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街区居民间的活动实质上就是各种供需质间的交换与流通。当街区具有充足的活力、居民活动越频繁时,街区的供需交换合作需求就越迫切。

街区开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地利用各种资源方便供需质流动,充分为街区居民谋取更大的福祉。因此,可从供需合作度的角度来判断能否实施街区开放。良好的供需合作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供需质间流动交换的欲望,同时也能提供或创造更多便利性条件来促进供需质流动交换。具体来看,供需合作的效果优劣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空间合作的融合度。空间合作的融合度更多地反映了供需质间的流动互换,即供需合作的成本,主要从交通便利性和绕行距离的远近考量。二是现实合作的融合度(包括资源融合度、交往健康度、过程适应度等),具体反映日常供需质间流动的互换,即供需合作的联系紧密程度。

2.2 指标选取依据

主要是:①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指在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邻里、更安全的社区形态和开放街区模式,是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是国家加快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②规范性原则。主要是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软环境指标(包括社区服务质效、文化氛围、组织领导力、社会支持度等)与硬环境指标(社区住宅、活动场所、生活设施、服务设施等)相结合原则,客观实体指标与主观评估指标相结合的原则[20]。③系统性原则。街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微系统组成。街区开放的推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问题,需要借助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从而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在选取指标时,应坚持科学统筹、上下联动、内外互补的原则,努力构建一个系统的街区开放指标体系。④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取及后续的评价方法应满足可操作性原则,在决策过程中应符合人性化的特点且计算简便,数据获取可能和可靠。

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述对供需合作度和街区制的内涵把握,以及指标选取原则的考量,构建街区供需合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街区供需合作度评价体系

在表1的评价体系构建中,街区供需合作度分别是由现实合作融合度A和空间合作融合度B共同组成。其中,现实合作融合度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有三个,分别是资源共享度B1、交往健康度B2、过程适应度B3;资源共享度B1的二级指标分别为商业购物设施C1、商品货物的可达性C2和公用空地活动场所C3;交往健康度B2的二级指标分别为邻里关系C4、社会意愿表达环境C5、噪音和垃圾等污染较小C6与社区文化活动C7;过程适应度B3的二级指标分别为社区归属感C8、物业管理水平C9和治安状况C10;空间合作融合度D的衡量指标分别为生活出行E1、邻里交往空间E2、到市中心的便利程度E3和工作学习通勤便利度E4。

根据供需合作度的构成要素,可将街区分为四类(图1):第一类街区为现实合作融合度高、空间合作融合度低的街区,定义为Ⅰ类街区。由于现实合作融合度高,街区服务配套较完善,因此居民日常活动间的联系交往较为密切;空间合作融合度低,说明居民间达成供需合作往来的成本高,行人的绕行距离较远,活动受到压抑且交往质量受到影响。此类街区应优先开放,以增强街区活力,缩短绕路距离,降低供需往来的成本。第二类街区为现实合作融合度高、空间合作融合度高的街区,定义为Ⅱ类街区。此类街区服务配套完善、日常交往密切且交通便利,供需合作成本较低。据调查,此类街区的生活居民幸福指数普遍较高,因此此类街区可适当进行开放。第三类街区为现实合作融合度低、空间合作融合度高的街区,定义为Ⅲ类街区。此类街区的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限制了居民的日常交往和生活质量,此类街区可通过加大服务设施配套供给和完善社区管理后进行开放。第四类街区为现实合作融合度低、空间合作融合度低的街区,定义为Ⅳ类街区。从街区开放的难度而论,此类街区实行街区制的难度最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最多,因此可选择最后开放。

图1 街区分类

3 基于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判定模型

3.1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德尔菲法来共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得到的指标权重更加客观合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 Saa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量化多准则的决策方法[21-24]。该方法适用于处理较为复杂模糊的问题,尤其适用于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具有简便性、灵活性、实用性、系统性等优点。

构建多层次评价模型:在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将复杂问题经条理和层次化分解,以便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构造判断矩阵,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明,层次分析法分级太多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既会增加判断的难度,也会增大数据造假的可能性。Satty等通过实验说明,采用1—9标度最为合适,因此本文采用1—9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运用德尔菲法征询有关专家意见,按照同层次中各要素对上一层次某准则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要素对比标度定义见表2,由此得到的判断矩阵见表3。

表2 要素对比标度

表3 判断矩阵

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计算出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还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为:

式中,CI表示一致性指标;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表示一致性比例;λmax表示最大特征值;n表示判断矩阵的阶数。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否则应调整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直至一致性验证获得通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见表4。

表4 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组合权重:指标的组合权重可根据概率乘法原理得到最终结果,即将系统中的各层次对应元素的权重相乘。

3.2 空间合作融合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构建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E:

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由矩阵E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其中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为:ωE= [0.5093,0.1185,0.0641,0.3080]T。根据一致性检验指标得到 CER= 0.0080,远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E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对空间合作度的影响权重进行说明:由以上可知,生活出行E1、邻里交往空间E2、到市中心的便利程度E3和工作学习通勤便利度E4对空间合作度D的影响权重分别为 0.509、0.119、0.064、0.308。影响权重排序为生活出行E1>工作学习通勤便利度E4>邻里交往空间E2>到市中心的便利程度E3,具体评价指标见表5。

表5 空间合作融合度的评价指标权重

3.3 现实合作融合度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同理分别计算出现实合作融合度的各层次指标权重。现实合作度中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对应权重分别为:0.436、0.332、0.232。资源共享度中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386、0.301、0.313;交往健康度中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490、0.101、0.218、0.191;过程适应度中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547、0.235、0.218。具体的指标权重见表 6。据此,可计算出现实合作融合度的10个最终指标的组合权重:

表6 现实合作融合度的评价指标权重

3.4 空间合作融合度与现实合作融合度测度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美国控制论学者扎德的模糊数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最大特点是模拟人类的推理模式,在评价模糊问题时一般运用语言变量来代替数值变量[25,26]。基本原理是,通过选取评价目标的因素集、评语集,建立适宜的权重集,并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矩阵,通过模糊变换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27]。本文以空间合作融合度的测度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测评,得到现实合作融合度的测度结果。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28]:①确定因素集。如对空间合作融合度D的评判,从生活出行E1、邻里交往空间E2、到市中心的便利程度E3和工作学习通勤便利度E4四个因素进行测度。那么,这些因素便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集合,即因素集,记为:U = {E1,E2,E3,E4}。②确定评语集。为了简化计算,以期得到空间合作融合度的粗略测度,可将评语集设置成较少的等级,本文用评价高和评价低表示,如对生活出行便利的评价有高和低。各种不同的评价构成的集合便为评语集,记为:V={高,低}。③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因素集中的E1、E2、E3、E4四个因素在街区空间合作融合度的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即它们对综合评价高低的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权重,记为:ωD=[ω1,ω2,ω3,ω4]。式中,ωi表示第 i个因素的权重,且满足在此通过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德尔菲法求得综合指标的组合权重。④确定模糊综合判断矩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某街区群众对因素集中各指标的评语评判,经过收集统计数据后可得到判断矩阵。对某一具体指标的评判记为:Ri=[ri1,ri2,…,rim]。那么各个指标的模糊综合判断矩阵为:R=[R1,R2,…,它是一个从U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⑤综合评判。假如E是一个从U到V的模糊关系R=(rij)n×m,则利用R可得到一个模糊变换 TR:F(U)→F(V),由此变换可得到综合评判结果:

4 实例分析

4.1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某一封闭街区为例进行街区开放判定评价研究。在此街区内,共计发放调查问卷926份,回收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有效样本815份,问卷有效率为88.01%。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上述问卷数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现实合作度的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权重为:

现实合作度的组合指标权重分别为:ωA=[0.168,0.131,0.136,0.163,0.034,0.072,0.063,0.172,0.055,0.051]。影响现实合作融合度的10个因素可以组成评价因素集U,对因素集中各因素的评价有两种结果,即评价高和评价低,组成评价集V。

评价矩阵为:

根据式(4)可知:BA=ωA×RA,可计算出 BA=[0.691 0.354],可见该街区的现实融合度的评价等级为高。

空间合作融合度的最终指标权重即为一级指标权重:ωD=ωE=[0.509,0.119,0.064,0.308]。影响空间合作融合度的四个因素可组成评价因素集U,对因素集中的各因素评价也有高和低两种。根据街区居民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得到评价矩阵:

同理,可计算出 BD= [0.268 0.732]。可见该街区的空间融合度的评价等级为低。具体的评价结果见表7。

表7 街区的指标评价模型

基于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综合判定,该街区的现实合作融合度高且空间合作融合度低,属于供需合作度(高,低)特征的Ⅰ类街区。现实合作融合度高说明小区内外居民的需求旺盛,配套商业生活设施的供给也较完善,小区内外的交往联系较紧密。但空间合作融合度低,说明交通出行不便,为实现供需合作的成本较高,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现实合作融合度的提高。因此,该类街区适宜开放且应优先开放,让街区内的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其次为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资源扫清“绕路”的障碍,降低因围墙存在而造成的利用成本上升。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文在分析了街区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街区开放的原则。街区开放的实质就是要促进供需质的流动交换和降低供需质间的流动交换成本,从而抽象出供需合作度的概念,并创新性地使用供需合作度的优劣分析和判定街区开放问题。研究表明,供需合作度的优劣由现实合作融合度和空间合作融合度的高低共同决定。

本文将街区划分四种类型:Ⅰ类街区为供需合作度(高,高)街区、Ⅱ类街区为供需合作度(高,低)街区、Ⅲ类街区为供需合作度(低,高)街区和Ⅳ类街区为供需合作度(低,低)街区,同时明确了某具体街区能否开放和街区开放的先后顺序。

5.2 结论

本文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供需合作度的选取指标较简单,以及街区类型的划分不够精确,因此对街区开放的判定稍显粗糙。但这一局限性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研究可选取更加具体的指标和采用多维度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街区的开放进行评价。

[1]刘举胜,何建佳,齐涛涛,等.“互联网+电商”背景下基于多功能开放型供需网的街区适宜尺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3)∶270-275.

[2]黄明华,关晓慧,曾勤,等.我国住区模式转型的是与非[J].规划师,2017,(3)∶108-113.

[3]吴晓林.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形势研判与改革进路[J].江汉论坛,2016,(5)∶40-45.

[4]王爱国.街区制:我国城市发展困境的新探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8)∶54- 59.

[5]齐默达.实施街区制改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16,(9)∶43-44.

[6]徐琴.街区制与小区“拆围墙”——新时期小区规划管理[J].城市观察,2016,(4)∶17- 23,31.

[7]蔡少燕,徐国良.街区制:未来国内住区规划实践初探[J].城市观察,2016,(4)∶24-31.

[8]李佳兴.浅析我国推广街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9)∶290.

[9]高圣平.开放小区的现行法径路[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69(3)∶19-22.

[10]郑悦.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探析[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1]王振坡,张颖,梅林.我国城市推广街区制的路径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7)∶108-115.

[12]陈劲松.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对实行小区街区制的思考[J].城市开发,2016,(6)∶18-19.

[13]周凡.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区——海口长流城市综合体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1)∶34-37.

[14]袁春岭.街区开放制度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6,30(4)∶447-450.

[15]李艳艳.开放街区制背景下农村流动人口的居住融合问题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6,(18)∶66-67.

[16]周觉,姚超.我国推行开放式小区的利弊研究[J].探求,2016,(5)∶88-94.

[17]陈锦富,卢有朋,朱小玉.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街区空间结构模式探讨[J].规划师,2013,29(1)∶66-70.

[18]徐福缘,何静.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初探[J].预测,2002,21(6)∶19-22.

[19]曾九利,王引,胡滨,等.小街区,大战略[J].城市规划,2017,(2)∶75-80.

[20]黄建.农村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开放导报,2016,(2)∶75-79.

[21]Min H,Melachrinoudis E.The Relocation of a Hybrid Perspectives:A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1999,27(1)∶75 -85.

[22]Ma J,Fan Z P,Huang L H.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Attribute Weigh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2(2)∶397-404.

[23]Jung H W,Choi B.Optimization Models for Quality and Cost of Modular Software System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2(3)∶613-619.

[24]司江伟,韩晓静,沈克正.山东省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例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7,(2)∶100- 103.

[25]Zadeh L A.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26]郑童,吕斌,张纯.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宜居社区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9)∶118- 124.

[27]王日希,李伟.空间数据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现代测绘,2011,34(3)∶31-33.

[28]司守奎.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375-379.

Study of Open Blocks Decision Based on Supply and Demand Cooperation Degree in Context of Supply-side Reform

QI Tao- tao1a,JIANG Fu2,HE Jian- jia1a,1b,LIU Ju-sheng1a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chool of Management;b.Super Network Research Center(China),Shanghai 200093,China;2.Administration School,Xinhua College,Sun Yat- 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1400,China)

To explore the open blocks decision,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lock system and some principles such as people oriented,systematicness,normalization and enablement,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pply and demand cooperation degree(SDCD).It us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the index system,and us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pace cooperation degree′value and reality cooperation′value.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index system of SDCD and a decision model of open blocks based on SDCD.Through judged the value of space cooperation degree and reality cooperation degree,it could be divided to 4 kinds of partition types and could be decide to open blocks or not.In the end,it used the criterion to combine the case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block was open or not.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had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block was open or not in the new situation.

supply- side reform;bock opening;supply and demand cooperation degree(SDC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913.32

A

1005-8141(2017)11-1283-06

10.3969/j.issn.1005-8141.2017.11.001

2017-09-12;

2017-1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供需网(SDN)基本特征理念的企业合作优化模型方法研究”(编号:71171135);上海市高原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供需合作度的街区开放判定要素与策略研究”(编号:2016EGL007);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攀登计划”项目(编号:SK17PB06);2014年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编号:2014WQNCX191)。

齐涛涛(1994-),男,安徽省含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城乡规划。

何建佳(1981-),男,湖南省道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融合度供需权重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组织-员工工作家庭边界融合度匹配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繁荣的影响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