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倩 马子凤
对新时期大学生典型异常心理的甄别与思考
邓 倩 马子凤
本文以上海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个案为例,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进行系统筛选归纳与分析,结合咨询个案的阐述,总结大学生常见六种典型心理疾病和问题,并对这些典型问题的主要症状进行分析,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反思,提出心理问题甄别的误区。本文既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疑难问题的思考与分享。
大学生 典型 异常心理 筛选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普遍和严峻,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本文以大量真实大学生个案为基础,结合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过程和后效分析,尝试对当代大学生易发、典型的异常心理问题进行筛选与分析,以期形成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初步总结与分享。
(一)抑郁症概念阐述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从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产生轻生、厌世等消极情绪,甚至有轻生企图或行为。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异常心理,亦是最危险的心理病症之一。患抑郁症的大学生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较为典型、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阳光抑郁症”。
阳光抑郁症,即患者日常表现并不是传统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反之,是充满激情、温和快乐、积极上进。但是当患者独处时,则是倦怠沉默、迟疑呆滞、抑郁消极。阳光抑郁症其实是表面“阳光”,内心“阴暗”,患者的生命危险系数较高。阳光抑郁症的甄别:阳光抑郁症虽然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识别,但是患者还是传递了很多危机讯号,如患者独处时与平时反差极大,有自己的“避风港”独自神伤;患者会有突然的情绪爆发,事后又后悔不已;患者会在夜间独自流泪,会在网络上发布极度忧伤的状态或是消极言语,等等。因此,大学新生入学初的心理疾病史筛查工作也非常有必要。
(二)焦虑症概念阐述
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为主要表现,伴有头晕、胸闷、心悸等生理不适,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大学生群体常见焦虑症有两大类,一是对具体事件的焦虑,如考试焦虑、社交焦虑和就业焦虑三种类型;二是观念焦虑,如患者对某一种关系或观念产生焦虑。
(三)人格障碍概念阐述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目前的DSM-IV(《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包括了10种特异性人格障碍类型,并分为三大类群:
“奇特怪异组”,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主要特征为行为古怪奇异、人际关系疏远、情感范围狭窄、对周围环境异乎寻常的体验。
“戏剧化-情绪化组”,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主要特征为戏剧化、情感强烈混乱不稳定、生活混乱、人际关系混乱。
“焦虑组”,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主要特征为行为狭窄,紧张焦虑。据统计,全体大学生样本12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检出率在1.2%-7.6%之间,最高为表演型27.6%,最低为分裂样型1.2%。
(四)精神分裂症概念阐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大学生患者多突发,伴随严重的幻听等幻觉,以及迫害、跟踪、阴谋妄想等。
类似的大学生春季突发精神分裂症案例较多,主要是其突发性,多在春季的夜间突然发生,患者反应激烈,情绪激动,幻觉明显等情况需要进行识别。触发咨询师的思考,是否可以开展以下相关的预警工作以应对以后类似事件得发生,譬如,新生普测后主动筛查关注对象;关心偏远地区相关家庭背景学生的适应情况;对筛查对象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小范围心理团训;对筛查对象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宣传;在开学初做好预警、监督工作。
(五)恐惧症
(1)概念阐述。恐惧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恐惧症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根据恐惧的对象恐惧症大致分为三类: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大学生群体以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最高。
(2)社交恐惧症案例。小华是刚入校的大一女生,个头很小,第一次咨询是由辅导员转介,因其在军训第二天开始不能正常参加操练。小华说她在人群中总觉得大家在盯着她,感觉自己是个怪胎,怕别人嫌弃。因此,军训第二天就情绪崩溃大哭,整天以泪洗面。当有人向她迎面走来,或是从她身边路过,都会使她感觉很不舒服,连走进有人的办公室都会让不自在,想要尽快离开,从未去人多的食堂吃饭,都是叫外卖到宿舍中。
(3)社交恐惧症的甄别。社交恐惧症主要是对人际交往的恐惧,表现为社交过程中的各种不适感受,如恐慌、担心、焦虑等,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往往采取回避、不出门的方式避免与人接触。
因为患者的病因和背景的不同,各种异常情绪的表现有所差异,小华的抑郁情绪就比较明显。在中学时期已经到医院就诊,并有相关精神药物治疗。但小华的病情一直未得到其父母的重视,导致目前小华的情况比较严重。任何心理问题都应该尽早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六)神经性厌食症
(1)概念阐述。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期间,以女性患者居多。
(2)神经性厌食症案例。小君是一名大二女生,在入学初参加了一次模特大赛,看见台上的模特都瘦的很好看,觉得自己很胖,于是下决心减肥。每天只吃水果和酸奶,减肥开始的第二个月,小君就闭经了,体重从原来的100多斤减少到70多斤。小君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太正常,暑假期间,暴饮暴食,之后又感觉会很快胖起来,凌晨猛骑2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才安心。目前小君定期心理咨询并到医院的心理行为科接受相关治疗,情况开始好转。
(3)神经性厌食症的甄别。神经性厌食症的主要甄别要点有:患者有严格控制体重的标准,且该标准过度低于正常体重;患者采取行为方式控制体重,如进食极少,或暴饮暴食后后悔而自引催吐,或采取过度运动等方式减肥;患者的体重已经非常轻,但仍认为自己不够瘦、甚至认为自己还在继续发胖;闭经及第二性征退化,几乎100%的女性患者发生闭经。多数患者闭经发生在厌食及消瘦之后,但也有少数发生在厌食前;可伴有低血糖、多尿:抵抗力明显降低,常伴有感染等;患者知道自己可能已经不正常,但是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恋瘦心理。
以上六种典型的异常心理病症,是大学生群体易发的心理疾病,同时也是最易引发校园危机事件的六大心理疾病,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除了这几种典型病症,大学生恋爱问题、人际冲突、家庭矛盾、就业压力等事件引发的系列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及时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4.
[2]王建平.变态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赵晓林.经历阳光抑郁症[J].青年科学,2009(Z1).
[4]李亚东.大学生异常心理的预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
[5]刘晓温.异常心理的识别与判断[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
(作者单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邓倩(1988-),女,安徽宁国人,硕士,初级,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马子凤(198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中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