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四川行都司初探

2017-12-01 03:38潘艳丽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建昌洪武四川

潘艳丽

明代四川行都司初探

潘艳丽

明代的直辖版图实由两种类型的地域所组成,一为行政系统即布政司州县系统,一是军事系统即都司卫所系统。明代的卫所制度,既有全部实土卫所,又有部分实土卫所,也有非实土卫所,四川行都司则是全部实土卫所,本文将分析四川行都司建置沿革,探析行都司下的实土范围。

明代 四川行都司 实土

明都司卫所系统与布政司州县系统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布政司系统在明代基本定制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都司与布政司相对应,十三布政司对应十三都司,此外,又有辽宁、万全、大同三个与布政司无关的都司,共计十六都司。明代先后设有北平行都司、福建行都司、湖广行都司、四川行都司、陕西行都司、山西行都司6个行都司。

一、四川行都司设置原因

(一)行政管理便利需要

谭其骧曾言“行都卫者,与行省不同治所之都卫也。”①行都司与都司处于同一等级,都直隶于所属都督府。行都司设置的主要原因是便于管理,“内陆边地的北平、陕西、山西、四川4行都司是为了防止因同名的都司军事管辖幅员过大而引起不便”②设立的。由行都司的分布可以看出行都司主要设置于边疆或偏远地区,陕西都司一度控制到潼关以外地区,为避免陕西都司辖权过大,不好治理,所以设陕西行都司分领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地区。明朝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内蒙古一带,仅靠山西都司、北平都司治理则比较吃力,于是设山西行都司、北平行都司控制塞外地区。四川行都司位于川西南地区,有大渡河与四川盆地阻隔,管理不便,且治下所辖主要为彝族聚集,所以单设行都司治理,以便治理。

(二)少数民族治理需要

四川行都司是彝族聚居区,位于现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同历代统治者一样,朱元璋对少数民族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他曾言“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③。明朝建立之初,四川行都司还未归附,尚处于元罗罗斯宣慰司的统治下。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明太祖遣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征云南,十二月遣内臣谕降建昌酋长。洪武十五年十月置建昌卫指挥使司,以故元平章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建昌卫指挥使作为后来的四川行都司的雏形,建立之初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优待与重视。洪武十五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先后三次入朝进贡。十六年,包括建昌土酋在内的建昌首领先后四次入朝入贡,且每一次进贡都会得到中央政府的丰厚赏赐与回赠。特别是洪武十五年十二月“以故元平章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赐以绮衣、金带、月给三品俸赡其家。土官例无俸,此特恩也。”④由此可看出明政府对建昌恩遇优渥,远胜其他地区。随着与建昌卫相邻的盐井卫、会川卫、越巂卫等卫所的建立,在这一地区单独设置都卫管制成为形势所趋。所以后来在天启四年(1624年)川湖总督朱元燮奏:“…当圣祖时,天造草昧,西南夷无不畏法,故就中设建卫所,以通血脉,徒用牙错之义,殊少弹压之威。”⑤

(三)叛乱结果

四川行都司建立的最直接原因是洪武二十五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的叛乱。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联合德昌、会川、迷易、柏兴、邛部加上西番土军万余人联合发动叛乱,这次叛乱虽然很快平定,但是明朝在镇压叛乱中由于地方偏远调军不利的弊端很快显现出来,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叛乱结束后,负责镇压叛乱的总兵官蓝玉向中央奏报:“四川之境,地旷山险,控扼西番。……汉州灌县、邛县西连松、茂、碉黎,当土番出入之地,眉州控制马湖、建昌、嘉定,接山都长九寨,俱为要道,皆宜增置军卫。”⑥明太祖很快批准了这次请求。

于是在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置会川卫迷易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六年春正月,置四川越巂卫。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改苏州军民指挥使司为宁番卫,洪武二十六年六月置盐井卫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府,以建昌军民指挥使司及建厂前卫、宁番、越巂、会川、盐井六卫隶之。短短两年,四川行都司就已完成基本建置。

二、四川行都司实土范围

“实土”一词早已出现,指的是某一地方行政机构辖有一定范围的土地、人口。明代卫所有实土与非实土之分。实土卫所指的是辖有一定地域人口负责该地民政的卫所,这类卫所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非实土卫所则指只管理军政不辖有地域人口即不负责民政的卫所,这类卫所多位于府州县境内,谭其骧先生曾明确指出“实土卫所指的是设置於不设州县处的卫所,无实土卫所则指设于有州县处”⑦,由于实土卫所管理一定民政,具有行政区划意义,周振鹤先生称之为“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区划”⑧,郭红则更进一步细分为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非实土卫所三种。四川行都司为实土卫所,下面将探讨四川行都司的大致辖区范围。

首先为建昌卫指挥使司,建昌卫指挥使司治所在建昌,即今西昌,有明一代为土官安氏世袭统治,《明史》有载“安氏世袭指挥使……所属有四十八马站,大头土番、僰人子、白夷、么些、佫鹿、猓猡、鞑靼、回纥诸种散居山谷间。北至大渡,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西迄盐井,延袤千余里。以昌州、威龙、普济三州长官隶之,有把事四人,世辖其众,皆节制于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西南土官,安氏殆为称首。”⑨建昌卫指挥使司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北到汉源县南到会理县,东到盐源西到昭通一带地区,包括土番、僰、白夷、么些、佫鹿、猓猡、鞑靼等族,广及千里。洪武二十五年月鲁帖木儿的叛乱破坏了这一地区的安定,州县建置皆废弃不用,永乐年间才得以重置,“永乐元年复置。悉改为长官司,仍隶建昌。其千户所之隶于卫者有三:曰礼州,曰打冲河,曰德昌。礼州,汉苏示县;打冲河,唐沙野城;德昌,元定昌路也。”⑩即守御礼州中中中前二千户所、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守御德昌千户所,此外还领有昌州、普济、威龙三长官司。

建昌前卫指挥使司,建厂前卫置于洪武二十七年六月,实“先是,西平侯沐春奏:‘层台卫地多山林,少平衍,难于耕稼,军饷不给。’至是命置卫于建昌,徙层台卫官军实之。”关于建昌前卫记载较少,除了明实录交代建厂前卫建置起源外,仅地理志有记“又有建昌前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七年六月置,与建昌军民卫同城,九月属四川行都司,万历三年省。”由此观之,建昌前卫指挥使司附郭于建昌卫指挥使司,同治于建昌。建昌前卫的设置是中央政府为了分担建昌卫指挥使司管辖过大管理不便的弊端而设置,目的是分管建昌卫指挥使司的一些政务,没有实际领土,为非实土卫所。

会川卫指挥使司治所在今会理县,“土官贤姓,其先云南景东僰种也,徙其属来田种。洪武十六年归附,以随征东川、芒部劳,授世袭副千户。居所治城外,所辖僰蛮仅八百户。”会川卫主要为僰族统治,除了统治的僰蛮八百户外,会川卫领有实地领土,为实土卫所。明史地理志载“又西有永昌州,南有武安州,又有黎汉州,东南有姜州,又有会理州,北有麻龍州,又有麻龍县。二十七年后,府州县俱废。”除此之外,会川卫还领守御迷易千户所。

盐井卫,治所在闰盐县,即今盐源县。元初为落兰部。洪武二十七年置为盐井卫,“其村落多白夷居之”东北有打冲河,上有索桥。西有双桥河,东有越溪河,俱流入打冲河。又冶东有盐井。北有金县,元属柏兴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十七年后废。领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

宁番卫指挥使司,元时本为苏州,洪武二十七年改为宁番卫。宁番卫为非实土卫所,不辖实地,万历年间建立定番堡。领守御冕山桥千户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

越巂卫,今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洪武二十六年置越巂卫。永乐元年置邛部长官司,隶越巂卫。越巂卫在明代由土司领氏子孙掌管,万历年间,土司内乱,十五年,镇巡官征讨,凤氏子孙争归附,因此置平夷、归划二堡由其居住。又领邛部长官司和镇西后千户所。

三、结语

四川行都司为明五行都司之一,四川都司与四川行都司构成四川布政使司的军事系统,四川都司为非实土都司,四川行都司却为实土都司,所辖地域内基本不设州县。行都司具体范围,本文作出大致探讨,由于涉及民族史,分析不够细致深入,有待大家批评指正!

注释:

①谭其骧.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A].长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②郭红.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J].军事历史研究,2004(4).

③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九[Z].

④明太祖实录:卷一五0[Z].

⑤明熹宗实录:卷四四[Z].

⑥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二[Z].

⑦见于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一书影印谭其骧致该书作者的一封信.

⑧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32.

[1]谭其骧.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A].长水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郭红.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J].军事历史研究,2004(4).

[3]明太祖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4]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5]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历史地理所)

潘艳丽(1992-),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在读研究生,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历史地理所。

猜你喜欢
建昌洪武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书法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书法作品
稻米氨基酸含量和组分及其调控
书法作品
春满人间
神秘的符号
神秘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