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与日本高校“研讨课”的对比研究

2017-12-01 02:55张桉菂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研讨河北职业

张桉菂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与日本高校“研讨课”的对比研究

张桉菂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河北外国语学院推行的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打破原有的老师高高在上地讲,学生被动地学的固有模式,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研讨课(ゼミナール)是日本高校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提高各方面综合能力。研讨课和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研究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和日本高校研讨课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异同点,对国内大学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研讨会课程;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小组;学习自主性;独立思考

1 培养目的对比

研讨课是日本高校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几乎是日本所有大学必设的课程。有别于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课程,研讨课的人数相对来说较少,多以某话题或论点为中心,大家进行研究、考察,撰写报告,并在课堂上发表、讨论。各大学依据自身情况,把这种课程定为必修或者选修。

研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通过双向性、相互启发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归属感,使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河北外国语学院“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产生的大背景是,当今时代互联网十分发达和便捷,通过网络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情报,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再是单一通过老师的讲,而是可以自行查找多种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质疑、互动、协作、创新、探索。

大学是生产观点和方法的地方,大学要培养的不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组织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两种课堂模式的培养目的不谋而合,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课堂的组织形式对比

2.1 小组建设。日本的大学一般设置“专业研讨课”和“通识研讨课”。每个研讨课的参加成员组成研讨小组,一般由一名老师,五名以上、十几名最多不超过二十几名的学生组成。刚入学的新生就要考虑好以后的研究方向,通过一年时间的考虑和考察,二年级开始就选择感兴趣的小组,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研讨课。

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小组建设和日本高校的研讨小组有所不同,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性格进行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每组五至八人;组长由成绩较优秀且性格较为开朗、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建设的目的是组内取长补短、集智备学,组间“比、学、赶、帮、超”。

两种小组建设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日本高校的研讨小组比较固定且持续时间可长达三年;而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小组建设更加灵活,随着教学的需要可及时调整成员,且不同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课程拆分和组建小组,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日本高校的研讨小组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不存在小组之间的比拼,而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小组建设是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彼此之间的评比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2 课前准备。日本高校的研讨课是以一名教授为中心,带着少数学生针对特定的学术范畴进行研究的课程。多数大学从大二开始就允许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讨小组加入学习。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中,课前的准备工作——集智备学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每次课前一周左右制作好导学案发给学生。导学案就像引导学生学习的地图,让学生按图索骥;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从初级的能够通过检索和查阅就能基本回答的问题,到分析该事物存在的两面性,最后通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独立和深入的思考。

两种课堂模式都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学生都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预习、大量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探究,再把自己所得以及疑问搬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3 教师的作用对比

3.1 实施步骤。研讨课上,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查资料、做调查,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讨论,一系列课下的准备工作其实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学生为了参加每周一次的研讨课,平均需要5个小时来准备;还与其他成员合作,亲自去调查和撰写报告。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重心也是课前的集智备学,每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要提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小组按照导学案集智备学、讨论。上课时学生要像老师一样上台讲课,将自己预习、查阅资料所得分享给学生。在一组进行展示的同时,其余小组随时提问和质疑。在一问一答、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并更加深入、透彻地掌握知识。

3.2 教师的职责及作用。日本高校的研讨课多以老师的姓氏来命名,比如“佐藤ゼミ”“津田ゼミ”。由此可见老师是研讨小组的灵魂和核心。研讨课上,老师和学生的立场是平等的,只是知识量不同。发表者讲完之后,老师和其余同学一起讨论。在问题陷入僵局、学生讨论不出结果时,老师再进行讲解和点拨。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中,一节课的多半时间都是由学生讲和展示,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在进行展示的同学不能讲解清楚或者有误时进行点拨、纠正,在其余同学有疑问时进行答疑,并用精炼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拔高。

4 结论

在日本,研讨课制度已经帮助日本高校形成一种专业优势,成为日本的一种特色教学模式,并在学术研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是更加适应本科教学的科学的模式。然而当下中国的大学,本科阶段依旧以传统讲课为主,只有硕士和或博士阶段,才有导师与学生团队进行课题研讨的形式。“准职业人”培养课堂能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培养善于思考和反思、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的思想家和实践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作出杰出奉献的应用型职业人。

[1] 刘世琴.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中级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以“结对学习”和「ゼミ」的形式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06.

[2] 侯丽颖.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大学二外日语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05).

张桉菂(199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河北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语教育。

G64

A

1672-5832(2017)12-0224-01

猜你喜欢
研讨河北职业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职业写作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