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的新闻思想研究

2017-12-01 02:55宋倩瑜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办报新闻学新闻记者

宋倩瑜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研究

宋倩瑜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邵飘萍,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记者、报人,也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本文先简单介绍了邵飘萍的生平和人生经历,然后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进行着重研究分析,最后简要评价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新闻思想

1 邵飘萍简介

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又名镜清、振青,字飘萍,笔名阿平、素昧平生,原籍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大联乡紫溪村。是革命志士,是《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也是民国时期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报刊政论作家、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邵飘萍是民国初年极有声望的报人,我国著名的新闻研究专家方汉奇教授在《纪念邵飘萍》一文的开头就写到“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1],他也是革命志士,是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还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更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2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虽然邵飘萍英勇牺牲的时候,年仅40岁,但是他的一生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新闻记者;他是中国第一位关注通讯社的著名记者;他是中国新闻教育之发端,是新闻学的创始人等等。随着《京报》的创办,他的新闻思想在1918年逐步形成。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至1923年,他所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出版并成为新闻学的开山之作,这标志着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日趋成熟。

2.1 坚持独立办报的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机构作为社会公器和国民舆论的代表,必须具有超越一切党派和集团的广泛的社会性,同时它还肩负着教育、批评、督导政府的“天赋”权利,因此,必须在法律上保障、尊重其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2]一直以来,邵飘萍都坚持自己的办报原则:独立办报。他所谓的独立,是信仰的独立,经济的独立和组织的独立。

邵飘萍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独立的信仰,不受任何势力和任何人的影响,相信真理并且坚持真理。唯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原则。因此,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为作也”;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因此,“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万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与时俱进,不懈地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3]

另外,邵飘萍还赋予独立办报思想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同时积极主张并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新闻事业。

2.2 强调记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邵飘萍认为新闻记者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邵飘萍称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在强调记者的重要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对记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

邵飘萍以诚实、忍耐、操守和勇敢等品格来要求自己,他认为记者应“以品性为第一要素”。要求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同时,邵飘萍认为“理想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有甚深之研究;此外,尤当有一二门专门学科,与夫三国以上之言文;再加以多年之实地经验”。邵飘萍十分重视记者采访能力的培养,他要求记者时时处于角色之中,要有“新闻鼻”、“新闻脑”。他还认为新闻记者要“知新闻之价值”、要有“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要“细密”、要“机警与敏捷”等等。

2.3 致力于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方面,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所以他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始终以“探究事实不欺读者”为新闻报道的第一信条。

邵飘萍的新闻改革体现在他创办的《京报》,为了改变收入来源的格局,邵飘萍以经营为本位,做出了很多调整,来增加报纸收益,以改变不良生存状况。邵飘萍还很重视报纸副刊的创办。《京报》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副刊多,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极具新锐性。内容上分综合型、社科型、文艺型、时事短评型、研究型、普及教育型等,有中有西,有庄有谐,雅俗共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并且致力于把最新的进步思想、革命理论传播给读者,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邵飘萍同样很重视新闻教育事业,他著有《新闻学总论》以及《实际应用新闻学》两本著作,是中国报人自己编写出版的最早的新闻学专著。他曾在北京大学、平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新闻学,他授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3 对邵飘萍新闻思想的评价

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学的创立者之一,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的新闻思想,影响着后来的新闻发展,对现在的媒体和新闻人依然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狄马说:“邵飘萍素有‘新闻全才’之称,但他给后人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他坚定不移地反专制、反愚昧,以及终其一生为捍卫言论自由所持的不屈不饶的战斗姿态和牺牲精神。”所谓的“新闻全才”,是指他不仅是新闻记者,还是一个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报刊政论作家、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的一生其实就是他新闻学说和新闻思想的真实体现。

从毛泽东后来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邵飘萍在当时的影响。在1936年,毛泽东和斯诺的一次谈话中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直到1974年,81岁的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还曾提到邵飘萍其人。邵飘萍对新闻事业可谓倾注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正是这种强烈的敬业和献身精神,使得邵飘萍在从事新闻工作中努力追随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因此他的新闻思想时至今日在中国新闻史上都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1] 方汉奇.纪念邵飘萍——在邵飘萍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Z].1986.

[2] 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3] 郭汾阳.铁肩辣手——邵飘萍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宋倩瑜(1994-),女,汉族,江西人,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传播。

G210

A

1672-5832(2017)12-0158-01

猜你喜欢
办报新闻学新闻记者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公 示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丹麦:“办报”帮流浪汉生存
我是新闻记者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浅析张东荪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