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措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九寨沟景区文化变迁研究
——以玉瓦寺“郎木节”为考察对象
白玛措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个民族都是根据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产生文化迹变和传承至今天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的变动,导致传统的民族文化内部引起变革和结构形态变化。因旅游景区也影响了周边景区的文化变迁,以玉瓦寺的“郎木节”为例,在研究文化变迁中,呼吁当地藏民重视自己的民族生态禁忌文化,有意识的去传承和保护其民间生态禁忌。
生态禁忌;玉瓦寺郎木节;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
山清水秀的玉瓦寨①,在神山象鼻子山脚下坐落着玉瓦寺,旁边流淌着圣湖,顺流而下直至白沙江。玉瓦寨村民们视这些神山圣湖为最圣洁的地方,现在在神山圣湖旁都挂着五彩斑斓的经幡和风马旗,堆叠着虔诚和圆融的玛尼石,洒遍着洁净和神圣的龙达…。听玉瓦寨的老人讲述,在以前过一年一度的“郎木节”②时,就是大年初六到初十五这九天,玉瓦寺要进行念经,驱邪避害做法事,在这期间村民们要在所有神山圣湖旁,不允许民众杀生,不允许大声喧哗、不允许有污秽之物、不允许动一草一木;只有虔诚信徒的诵经声、朝拜声。原本只有九天的生态禁忌,现在民间生态禁忌行为已深入内化于每一位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念中,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态道德意识,成为了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这种行为也对保护大自然起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就因为源于自然崇拜,崇尚万物有灵才形成了民族生态禁忌,才得以让少数民族与大自然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自古藏民族就与大自然为伍,他们把自然界的山、水、动物都与神连接起来。因而形成信仰神山、圣湖的行为,古老的藏族在历史的变迁中,一直维持和沿袭着这种独特的信仰崇拜。而现在城市空气污染指数越来越高,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平衡和保护环境的民族传统信仰所产生的——民间生态禁忌。
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多少人不惜资源能源的枯竭为代价?多少人不惜以滥杀濒临动物为代价?又有多少人觊觎着少数民族的自然资源?在这样的刻不容缓的时间,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当正确的看待和科学的处理这些蕴藏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生态禁忌。(一)首先应该加大推动少数民族的经济扶助政策,防止本民族经济地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质量,逐渐淡化甚至丢弃这种民族民间生态观。(二)制定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加大宣传民众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三)大力宣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正视民间禁忌行为,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藏族民族生态观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最佳的生存方式,人要去适应大自然才能与自然达到双赢,创造生态发展的空间,让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去看少数民族的民间禁忌
注释:
① 本文所研究的民族地区是指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九寨沟县,位于九寨沟景区西南部的玉瓦寨地区。
② 玉瓦寺“郎木节”在玉瓦寨地区音译过来就是莫朗节。
[1] 贾秀兰;《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2] 贾秀兰;《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九寨沟景区文化变迁研究——以玉瓦寨“郎木节”为考察对象,项目编号:CX2017SP126)资助
白玛措,女,藏族,四川人,硕士在读,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民族艺术与民族旅游方向。
G127
A
1672-5832(2017)12-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