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静 白绽婷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培养
马 静 白绽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纷纷掀起加入创业大军的浪潮。然而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与足够的财力支持、充足的物质准备有关,更多的是取决于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好坏体现在众多方面,就医科大学生来说主要体现在创业者的自身专业医术技能水平、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对突然事故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当今医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和如何培养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 心理品质 现状 如何培养
医学生是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生力军,他们往往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病人的生命,治病救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今社会中,医学生毕业一年之后才有资格考助理医师证,而医学生考取《执业医生证明》需要经过三到五年时间的考核,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医学生选择走上创业道路也是就业形势所致。
医科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医科学生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大部分选择就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少部分转行。虽然国家出台了了很多针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比如“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体验基层”等,但这些政策对于医学生来说权限太低,需求量小,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到医学生就业困难。
就业形势严峻是各大城市的普遍问题之一,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始发条件。创业的艰难人人畏惧,但是创业成功的果实也是平常人品尝不到的,正所谓“只有到达过顶峰的人才能领略到真正的风光”。下面几条就是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的现状。
很多医学生在毕业之际就一门心思想着要怎样做简历,投给哪家医院或者哪家医疗机构,即使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当下社会,很多毕业生就算是提前做好了各种投简历被拒的心理准备,也没有往创业方面考虑过。毕业医学生缺乏一定的创业精神和独当一面的野心,这是当今大学生需要改善的地方。
创业是一个从需要面对很多你从未了解过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到你把每件事情都有条不紊的做好并做到拥有强大的内心的过程。世界上从不乏创业者,却鲜有人能做到事业成功,大部分创业故事都是在半路上夭折的,其创业者要么就是缺乏坚持能力,要么就是抵抗不了挫折的侵袭,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医学生在刚开始的创业之路上走的信心满满,但创业之路总是艰难的,或许是因为与药物供销商之间的利益问题而迟迟定不下药源,或许是因为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协调的很好,很多医学生在创业道路上遇见问题总是不能定下心来解决,或三心二意,或虎头蛇尾,缺乏负责的处理问题精神和坚韧的创业意志导致大学生创业现状不是很乐观。
从对孩子教育方面来说,父母与教师应该从小就给孩子培养一种未来意识,让他们自己去构想与计划,创业意识也应该从小就逐渐培养起来,对于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就业趋向比较统一而就业压力又比较大的情况下,医学生将眼光放到自主创业上是很有益处的。
很多东西是在课本上永远都学不到的,给医学生安排实践活动,去接触社会、体验社会,亲身经历社会中的酸甜苦辣,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力,对其日后的工作生活有抗挫折、抗击打的效果。以实习的方式让医学生短暂接触社会,也能使其体会到工作的辛苦,从而在学校加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其以后的创业做好知识储备。
我国对创业的支持力度相当大,因而也出台了不少创业优惠政策,但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没什么了解,学校可以为医学生安排专门的医学类优惠政策方面的创业指导课来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办理事情比较容易,也可以利用优惠政策来协助自己创业,出现问题从而能够从容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
在医科学校的创业问题上,学校在做好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锻炼他们的创业心理素质,使其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不至于失去人生的方向。学校的培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他们自己拥有了创业精神,才会因此努力培养自身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心理品质,增强自身客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提升抗挫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艰难的创业之路上越挫越勇,达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社会上打拼出年轻人拼搏的新颖事业发展方向。大学生拥有比较可观的知识资本,才思敏捷、敢想敢干,加之对其多培养创业能力,医学生一定会在创业道路上愈走愈远,快速发展也给国家带来创新性事业力量。
[1]陆梅芳,雷雪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创新——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08~109,115.
[2]丁花.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现状分析及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6):30~31.
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