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0000)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吕 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0000)
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实现两种功能的高度耦合,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激发社会活力,使得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融合,有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水平。
目标不明确:竞争激烈的就业现状让很多高校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大部分学校以就业为目的进行创业,学校有关领导部门的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形成指导创业的实施细则,工作职责、目标、措施不够明确,不能够有力支持学生创业行动。[1]创新创业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校期间心理素质、创业实践案例等的培训和教育,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对性不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是以开展讲座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期望、长远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充分,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指导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师资不完备: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部门和创新创业辅导员的工作集中在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创业实践指导的较少;学校缺乏既可以辅导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历的“双师型”导师。[2]教师自身缺乏创新能力、创业、企业运营及管理的经历,教师对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诉求对应不足。
理论研究不够:虽然国内不少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但是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如何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在创新创业指导过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一旦缺乏理论的有效指导,实践往往就会失去方向,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也会在所难免。
学校重视不足:目前很多学校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过度重视创新创业理论的指导,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对从事创新创业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足,认为创新创业成本高,成功率低,对专业教师的专项培训较少,教师长期处于封闭的教学环境,形成了教学定势,无法将科研上的创造力转化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学生意识不强:学生意识不足,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因。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为了拿到学校的第二课堂学分。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认识不全面、目标过于理想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化等特点,若没有学校的指导,学生通常不会自觉地进行合理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创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思政课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都需要积极参与其中,构建全员化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文化。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指导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思政作用。专业课教师,要挖掘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发挥好隐性渗透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的顶端设计应以考试成绩、成果、就业的结果导向向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为导向转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区别,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将讲座、专题报告等作为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补充,完善资源分配、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其次,高校应形成各部门协调分工,校、院两级的工作体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贯穿大学生全程大学生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阶段引导和全程评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专业,树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发展观,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创业资源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高校依托学校特色、学生专业背景,针对化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一方面,政府不仅围绕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科研、就业质量等指标制定政策,更要切实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配套设施;[3]另一方面,学校不仅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等资源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增强校企合作,利用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实习、帮扶的机会,还要整合资源,提供校内导师、校友、企业导师、创业导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的机会。
[1] 赖卓虹.反思与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3.
[2] 张磊,邓安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7(02):67.
[3] 刘丰林,张芸芸,刘竞,张柳.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53-56.
吕悦(1990),女,汉族,四川人,助教,浙江大学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教育。
G641
A
1672-5832(2017)12-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