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霖
关于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合唱创作的研究
车 霖
根据我国高校现如今的合唱指挥教学方法与合唱创作的方式方法,对比国外知名院校合唱与指挥现状,发现我国高校在合唱指挥与合唱创作方面的课程设置问题,教学理念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发现问题进行组织调查,从调查中找出根本原因,发现其中的利与弊。结合教育本身和教育的方法与实践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达到培养合格的合唱指挥人才与创作型人才。
合唱指挥 合唱创作 教学方法
现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也逐渐重视起了文化素质的修养,高校的发展代表了我国新生的主要力量,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对于我国的合唱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合唱指挥着与合唱创造者,包含着各个方面的技巧,其中基本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与艺术分析能力也十分重要。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艺术文化修养也逐渐提高。我国建立了多个合唱机构团体,这些组织的诞生给我国的合唱事业增添了光彩。虽然合唱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难免遇到障碍。通过近几年的选秀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选手都是高校的在校生,这些新生力量是我国今后合唱事业的发展新生力量。虽然我国的合唱事业起步较其他国家相对晚一点,人们的观念并不是十分新潮,教育教学的方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为了能够使我国的合唱事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意识到从高等院校的教育抓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结合国外经验丰富的教育方法,取长补短,结合教育体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针,形成新时代下的教学体系。
很多高等学校在结合了其他优秀国家的教育方法后形成了一套新的方案,进行了部分的教学课程改革。在原有的三门专业课上又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新的调整。
第一,和声课程的问题。和许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样,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对于实际应用却了解得少之又少。为了学生把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就要让学生最终在编排合唱作品的时候可以正确的对音域等方面有正确的认知,修正不符合标准的声部旋律,多多进行实践,增加经验。
第二,是复调的创作。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还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际中。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一首作品的创作后,要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探讨,对于不和谐的地方进行改正,熟悉各自的配合,更好的服务于合唱指挥。
第三,在教育的程序方面,要实行阶段性的重复学习。先进行了解然后转化为认识进而才是明白。比如一开始先进性听音辨音,先不告诉你是什么调,然后通过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不断转移来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学会使用手势,通过鲜明的手势进行音乐语言的体会。
第四,教学模式多样化。首先要求教师要很好的把握住大体方向,这样才能更合理的引导学生,由本班同学完成合唱指挥与合唱创作。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同学都得到锻炼和学习,体验音乐的魅力之处,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积累,以便于今后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积累的经验较为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与身边的人互相学习交流。
从我国合唱指挥发展至此,很多指挥家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为教学打好根基,警示着我们要不断的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专业人才,更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在合唱指挥教学中全面性就体现的淋漓尽致。要在声乐,视听,和声学以及合唱创作等方面都要全面的了解。在未来的实际演练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习的不够深入透彻,及很难的表现好音乐。合唱的实用性也很广阔,经常参加这种活动还可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人才方面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胆的创新思维是当代合唱所需要的重要形式特点,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质的工作。
第一,师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但是一些中小城市的整体教学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由于缺少专业性老师,教学的成果并不令人满意。所以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对于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学习的条件不够成熟。
第二,教材问题。高校的教育中,很难形成一套健全的体系,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带来了困难,如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许多关于教学质量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三,教育的多元化。放眼于世界,要想持续健康的立足于世界之林,就要让自己的目光变得广阔,仔细分析国际各种教育体制,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体制。
综上所述,要想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不凡的成果,就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居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更好的学习知识并加以运用。只有做好了上述几个问题,才能使我国的合唱指挥以及合唱创作取得新的成果,促进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受益终身。
[1]陈雯雯.中俄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体制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闫宝林.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