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剧《一报还一报》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7-12-01 07:19冯秀红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伦理学莎士比亚

冯秀红

莎剧《一报还一报》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冯秀红

《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三部问题剧中一部。该剧集中表现的问题为男女主人翁的性格以及他们的婚恋安排。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的分析方法,通过伦理环境分析不仅对剧终安哲鲁、伊莎贝拉的婚姻安排与剧情发展之间的突兀问题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还解读出了莎翁在该剧中所要表达爱的“天然之爱不可逆,缔结婚约为必须”爱情伦理。

一报还一报 文学伦理学 爱情伦理 伦理环境

《一报还一报》中最令人费解的是男主角安哲鲁和女主角伊莎贝拉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各自的婚姻安排。安哲鲁执法犯法,以权纵欲、杀人灭口,结局却是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给他安排了一场婚姻。伊莎贝拉,面对维也纳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洁身自好的她立志进庵院修道受戒并打算以修女终其一生,最终却与伯爵成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美德高的女子面对弟弟的求情,其言辞刻薄得令人毛骨悚然。正如L. C 奈茨(1941)指出《一报还一报》剧对待中心人物的态度是游离模糊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令人感到矛盾的而且是真正模糊的”。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伦理环境对该问题做出解释。伦理环境就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文学批评必须回到历史现场, 即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批评文学(聂珍钊2010:19)。

本剧看似矛盾的人物和剧情安排是基于该剧所宣扬的爱情伦理而设定的。该剧中,莎翁想表达这样的爱情伦理:性爱是人类本能的正常欲望,应该得到肯定和满足,清教徒式的禁欲主义必须废除;但解除禁欲不是提倡纵欲和性混乱,婚姻是享受性爱的正确渠道。作者之所以宣扬上述爱情伦理是针对当时的两性关系的混乱导致社会风气沦丧的伦理环境下提出的。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桎梏,但也带来了性关系的混乱。《一》剧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借将具有清教徒性格和理念的安哲鲁与伊莎贝拉成功教育为正常“人”的这条伦理主线来表达上述爱情伦理。

剧目开始,安哲鲁与伊莎贝拉带有明显的清教徒特征。公爵用了当时形容清教徒的常用词“持身严谨、摒绝嗜欲”来形容安哲鲁,安哲鲁则用“ 圣徒”“顽铁”来描述自己。路西奥讽刺他为 “是女人鱼产下的卵“,“是个活动的木头人”。伊莎贝拉被形容为“崇高圣洁、超世绝俗”,面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她选择遁入空门以求自保,并且要求自己守持比寺庵规定的“更严格的戒律”。伊莎贝拉的弟弟克劳狄奥致未婚妻朱丽叶怀孕,触犯了当时的法律,安哲鲁作为代理公爵的新摄政,判处克劳狄奥死刑。得知弟弟被判死刑,伊莎贝拉前去求情,伊莎贝拉的美貌和言辞深深吸引了安哲鲁并唤醒了他的人性中的欲望,他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挣扎与斗争。他痛骂自己“像芝兰旁边的一块臭肉,”并不断地责问自己“---你在干些什么?你是个什么人?”当他意识到“这位贞淑的女郎却把我完全征服了。“我从前看见人家为了女人发痴,总是讥笑他们,想不到我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安哲鲁在痛苦中明白了人性,此刻已经变成了“人”(二幕二场)。克制不了对伊莎贝拉的肉欲,他提出了“以性换命”的要求。对于安哲鲁提出的肉体要求,伊莎贝拉当然是震惊愤怒,并断然拒绝道“---,我宁愿接受死刑的宣判,让无情的皮鞭在我身上留下斑斑的血迹,我会把它当作鲜明的红玉;即使把我粉身碎骨,我也会从容就死(二幕四场)”,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在她眼中贞操比生命更重要。然而话语的背后中展露出她自己所不知的一个妙龄少女的性压抑。虽然很爱唯一的亲人弟弟,她不断地提醒自己“让你的弟弟死去吧,贞操是比兄弟更为重要的”。像这样一个重死轻生的清教徒殉道者,当弟弟请求她答应安哲鲁为他保命时 ,就不难理解她那她那冷酷的、歇斯底里的话语了。剧情至此矛盾错纵交织,伊莎贝拉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失去贞操, 要么失去弟弟。此时公爵化身传教士安排被安哲鲁抛弃的未婚妻玛利安娜与伊莎贝拉实施“换床术”,满足了安哲鲁的性欲,保住了伊莎贝拉的贞洁,挽救了克劳狄奥的生命,最终成全了伯爵与伊莎贝拉、克劳狄奥与朱丽叶、安哲鲁与玛利安娜三对婚姻。前两对婚姻一直为评论家所诟病,其实这应该是最好的安排。明白了性为人正常需求并也有此需求的安哲鲁,在缔结的合法婚约之内满足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可以弥补自己对于玛利安娜亏欠有何不妥?何况玛利安娜还一直深爱着他?至于伊莎贝拉的婚姻安排正是这一剧作爱情伦理的强化,是帮助伊莎贝拉成长矫正她对贞操错误认识的最有效途径。伊莎贝拉在帮助弟弟之前完全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后来对伯爵的话言听计从并且最终主动为安哲鲁求情,此时的她已经完全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阅读和分析莎士比亚问题剧中的爱情,使我们对剧中的爱情有了新的理解和阐释并回答了剧中一直困扰读者的问题,同时也给读者以教诲和启示。莎翁宣扬的爱情是自然的、 神圣的情感,任何压制爱情和扼杀人性的行为都是反自然的、反造物的,婚姻是享受性爱的正确途径在现在仍有进步意义。

[1]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2)[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文学伦理学批评[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外语学院)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外语类专项课题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莎士比亚问题剧研究,课题编号:15JSYW/44)的阶段性成果。

冯秀红(1969-),女,江苏南通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莎士比亚戏剧、文学伦理学。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伦理学莎士比亚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莎士比亚(素描)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连体姐妹花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吃出“历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