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来富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让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可能,并且应用在各行各业,特别是云计算的使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技术需求,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成效。本文以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在阐明其作为一种新型研发的计算机技术,在提升传统直播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是新闻直播个性化实现的满足,以期为同行提出建议,共同促进我国电视新闻直播行业的飞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电视新闻;直播技术;应用
一、云计算概述
自云计算出现以来,作为一种充满虚拟性的实用性较强的资源,目前学界都很难有更准确的定义来界定其内涵,但是从字面理解,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1]。从云计算应用实例中可以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种理论的派生物,其推广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的充分出现和发展,将各种不同种类的资源加以聚合,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无限大的便捷。那么,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如何呢?
二、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及案例分析
(一)帮助传统电视新闻实现数字化检索功能
在应用云计算到电视新闻直播中之前,需要对云计算技术有充分的掌握,包括对其所涉及到的理论的研究。要想实现数字化检索功能,首先就需要给云计算建立一个概念模型,这个模型应该能够应用在新闻的制作和存储等方面。
(二)实现其应用,就要创设一个适宜的媒体环境
电视新闻直播和云计算的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况且我国目前的媒体环境,包括电视网络,还没有以一个整体的姿态来协助实现网络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转移。因此,创设一个适合云计算“生存”的直播网络至关重要。
(三)将用户需求置于首位,强化电视的终端服务
用户的满意与否始终是电视新闻的终极目标,因此,云计算的加入也不能脱离这一点。云计算可以帮助直播加强用户的实际体验,但是实现这一基础并不容易,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比如有的电视新闻直播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就可见一斑,为了取得电子商务的支持,就需要与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因此,就需要相应的研发技术跟上时代脚步。
(四)搭建完整的新闻资源库,需要用到云计算技术,且需要将其作为基础
每一个电视新闻直播素材或者资源都需要一个得以存储的所在,因此资源库就必不可少[2]。那么,什么样的数据库才能够保证长久使用而不过时或丢失,又能够实时更新呢?非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新闻资源库不可。以云计算为基础,可以充分实现三网融合,这样就能以此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资料齐备的新闻资源库。对一些专业人士来说,摩尔定律一定不陌生。而且摩尔定律也是云计算技术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计算机增强其性能。如果将云计算应用在电视新闻直播中,必定也需要摩尔定律的支持。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处理,还可以借此拓展新闻资源存储所使用的计算机的内部空间。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即数据库资源的权限管理。不管搭建的新闻资源库的规格有多大,权限管理都不受其影响,即使这个数据库规模非常小,也不能忽视设置权限这一步骤。这样的举措,可以有效规范新闻的获取和存储行为,保证所搭建的数据库的安全使用以及保存年限。一般情况下,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想取用数据库中的资源,都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授权,对获取的新闻素材进行使用后,再次上传到网络上时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最后审核通过才能成功存储到新闻数据库中,待播出后供观众观看。
(五)案例分析:以湖南电视台为例
据了解,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或者娱乐节目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殊不知,其后台设置和节目制作过程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3]。其中,湖南电视台就利用云计算搭建了自己的新闻资源库,但是这些存储的内容都是结合了自身发展需求和观众对其的定位的。其所拥有的视频资源库以及相关的服务器都設定了权限管理。例如,如果有用户将自己制作的视频进行处理后上传,一旦到达相关的服务器之后,制作人就会在网页上使用相应的编辑工具和系统对其进行制作,待一些列处理环节结束后,制作人会将其交给当日值班室的责任编辑,编辑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审核后,如果合格,就会公开点播。如果用户有自己的个人爱好,也可以直接从“云”视频库中自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与支持人加强互动,满足每个人的自我需求。
三、结束语
云计算,虽然是一种新兴计算机技术,但是它的崭新性并不妨碍其的广泛使用,尤其是电视新闻直播中,不仅可以提高其直播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依据每个人的喜爱程度以及自我爱好,建立比较有个性的数据资源库,满足广大观众的不同需求,实现终端服务周到的目的,扩大节目的收听收看率,为新闻广播事业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罗凯,姜练.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5,7(07):78-79.
[2]张伟忠.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1):24-25.
[3]贾士利.云计算在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中的应用探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11):28+30+32-33.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技术播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