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三鼓”之洛川蹩鼓

2017-11-30 23:24张涛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表现形式

张涛

摘要:“延安三鼓”包括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和宜川胸鼓,其中洛川蹩鼓为纳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本文主要以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两方面对洛川蹩鼓进行分析。

关键词:洛川蹩鼓;表现形式;风格特点

一、概述

洛川蹩鼓是流传于延安市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的一种民间鼓舞。“蹩”是当地的一种土语,即蹦跳之意。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一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手持长约60厘米并且前端略向上微翘的细鼓槌(槌间至手把处每间隔5、6厘米处坠上一撮短红或绿色麻绒线加以装饰),一边击鼓,一边蹦跳,故称之为“蹩鼓”。

每逢春节,洛川各村社常组织蹩鼓队表演以庆贺新年,欢度佳节。一般蹩鼓队为四五十人(多时可达近百人),与其他民间舞蹈相互交融,组成一支具有综合性的民间社火舞队游村转乡,挨家挨户拜年。此外,每逢各地庙会,比如正月二十三的黄章庙会、二月二望头村的高村庙会、三月三水乡阿寺村庙会、七月七的北谷庙会等,皆以蹩鼓在前开道,率领各色社祀仪仗以及各种社火形式,进庙烧香敬神,依次进行社火表演。

二、表现形式

蹩鼓表演时,在两位头戴瓜皮帽、身穿蓝布长衫、左手执一蓝布伞、右手执一绳甩的巫师(即伞头)的率领下,八名鼓手、六名镲手、四名锣手组成蹩鼓队。也有的鼓队按照四鼓、四镲、四锣组成。锣手一般由十四五岁的少年担任,跟在队尾表演。舞者的服饰基本按照传统戏曲中穿靠插背旗的武将打扮(也可穿中式对襟布衫)。也有的蹩鼓队后跟随着由许多男女青年组成的秧歌队,俗称“装身子”,以烘托蹩鼓表演。蹩鼓表演分为“场地鼓”和“过街鼓”两种形式。

(一)场地鼓

场地鼓又称“小场鼓”,是与秧歌、社火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的民间舞队同场表演的一种广场舞蹈形式,当地又称其为“蹩鼓秧歌”。舞队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是由伞头率领大家进行大场表演(类似陕北秧歌的“踩大场”),在大场结束后,两位伞头舞至场中央轮流唱拜年秧歌,曲调多为当地民间流传小调《四六曲》,也有的伞头接唱长曲、套曲,如《十二英雄》《十绣》等,即当地流传的“唱秧歌”。唱至高潮时,往往是全体队员齐声接唱,气氛轻松活跃。长曲唱完后,“竹马”“水船”“跑驴”等依次在场中跑转,最后蹩鼓闪亮登场。蹩鼓表演时,伞头做“躜躜步”率领蹩鼓队在场中绕转,常用的队形图案有“二龙出水”“转圆”“蝎子拧尾”“白马分鬃”“十多对打”“四进四出”等。绕转时,伞头边跑边甩绳甩,蹩鼓边敲边跳,节奏平和,蹩跳动作幅度不大,属于进场开始表演的前奏。绕转两三圈后,伞头退至场边。蹩鼓正式开始表演时,速度加快,节奏铿锵,双槌飞舞,蹩跳激烈。常用的动作有“蹩镲”“击镲横跳”“蹩锣”“拧锣”“十字步跳击鼓”“雙蹩步”“横跳步”“拧鼓”等。在鼓对鼓、镲对镲、锣对锣,以及鼓对锣、鼓对镲等套路变化中,舞者挥槌猛击鼓,双脚齐蹩跳,拧腰又转身,声如雷鸣,势如潮涌。表演时,舞者愈蹩愈高,愈蹩愈快,情绪越来越激昂,脚下踢起的滚滚黄沙在场中飞扬弥漫,颇似古代军卒在校场上习武或在沙场上与敌拼杀,给人以强烈的情绪鼓舞和激励。表演至高潮时,舞者边舞边蹩,不停地和着节奏大声呼喊,更显示出洛川蹩鼓表演的激烈性和场面的壮观性,以及所迸发出的粗犷、豪迈特色和风格气质。

(二)过街鼓

过街鼓即蹩鼓行进表演的一种形式。行进时,两伞头在前分两路带领蹩鼓队(即全体演员按鼓、镲、锣的顺序排成两路纵队)沿着大街,边敲边蹦,在连续不停地做“十字行进步”前进的同时,舞者连续左右转身拧腰,按照陕北秧歌“单过街”“双过街”队形边击鼓边行进。

三、风格特点

洛川蹩鼓跳跃动作幅度较大,但击打锣鼓的节奏比较简单,基本鼓点为2/4 拍连续不停地反复敲击,风格古朴,动作粗犷,节奏铿锵,蹦跳有力,给人以刚劲、威武、奔放的强烈感受。由于流传的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如黄章乡原头村强调舞者在双脚双起双落的跳动过程中,上身略向后仰,以突出舞者的弹跳性与一股狂劲;旧县乡洛生村则以单脚起跳为特点,强调在连续跳动的同时,突出舞者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盈潇洒的舞姿;永乡阿寺村强调舞者双脚起跳落地后拧转脚跟的同时,上身和腰胯也不停地拧转,以突出动作的稳健和潇洒,当地称其为“文鼓”,也叫“拧鼓子”。

洛川蹩鼓虽说历史悠久,但仅在洛川东北部的几个乡镇流传。据黄章乡原头村民间老艺人张玉玺回忆,原头村已有十七代人长期居住和生活在这块黄土高原上,敲蹩鼓已成村中的传统习俗。大鼓多为各家自己制作,至今每家窑中都摞着四五面大鼓,几乎是“家家会做鼓,人人能敲鼓,敲敲劲头足,辈辈村风正,没人去耍赌”。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对蹩鼓活动的赞誉:有的人说“敲打烂,吃饱饭”;有的人说“鼓打响,粮满仓”,“锣鼓敲不响,睡觉都不香”。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当地村民更要大闹蹩鼓以庆贺粮棉丰收。这充分说明蹩鼓已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的深入普查,洛川蹩鼓首次在延安民间艺术调演时展演,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成为“延安三鼓”之一,随后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文艺大赛中获奖,还成为编创《延安武鼓》《黄土雄风》等舞蹈作品的主体,成为陕西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2008 年,洛川县黄章乡现头村的张万玖被陕西省授予洛川蹩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今,每逢春节,洛川县的许多村镇,皆以击鼓欢跳蹩鼓来庆贺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成就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徐国忠,焦建军.安塞腰鼓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试论加强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培养途径
电视剧中的音乐叙事作用浅析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浅析东北秧歌的风格演变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