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课中如何上好国画欣赏课

2017-11-30 06:33梁彦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4期

梁彦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画更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一笔一墨间都饱含着着东方传统思想以及国人的精神追求。在大力倡导国学的今天,中小学美术课堂上好国画欣赏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国画欣赏课既能够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又能够丰富其情感,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艺术情操与一定的绘画作品鉴赏力,此外,对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也极为有益。本文首先对国画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继而针对中小学美术课中如何上好国画欣赏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当前中小学美术课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推动国学发展进步。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课 国画欣赏 国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02-01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特立独秀传承于世,无论是人物画、花鸟画还是山水画,无不尽显着画作者的观念与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给予了充分重视,主张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习总书记在北师大慰问师生时,再一次强调,课本中需要保留传统文化,将传统经典印入学生脑海中,通过教育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国家教育部也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倡导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稳步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而国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国画欣赏课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也就显得意义极其重大。

一、国画欣赏的内涵

所谓国画,是一种以笔为工具,以墨为材料,作于绢帛、宣纸之上的画中。题材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与花鸟鱼虫画等等。人物画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花鸟鱼虫画则表现出世间万物同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题材涵盖了宇宙整体,处处彰显着绘画艺术与哲学艺术之美,反映出从古至今国人的和谐思想。国画欣赏即对国画进行赏析,从中体味传统文化精髓及作品蕴含的意境与情感,让学生能够在观赏画作的同时感受到作品的艺术之美,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艺术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中小学美术课中上好国画欣赏课的建议

(一)使学生理解国画中的笔墨内涵

国画技法的总称即为笔墨,它是国画作品的精髓与审美参照,展现着作者内心的艺术追求,反映着作者的个性特征,可以说笔墨是作者心灵同画作中自然物象的连接纽带。为使学生能够理解国画中的笔墨内涵,应当结合具体的国画作品利用课件展示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能够掌握国画的设色原则与基本要求。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齐白石老先生的《柳牛图》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画面中体会作者笔下水墨润泽的物象主体,同时更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画作的笔墨技巧与色彩运用。该画以水墨写牛。大小两条牛均为水墨写成,仅借助浓淡处理展现体积感与层次感。教师应当利用课件展示该作品,通过放大展示,对笔墨浓淡转变处进行特写,向学生阐述国画色彩运用讲求以黑白两色包罗体现其他所有色彩,借助虚实、聚散展现世间的众彩纷呈,让学生了解国画在笔墨运用上并非固化照搬事物本身的色彩,所运用更多的还是观念形式上的色彩,这也是国家色彩的魅力所在,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国家笔墨内涵,并了解传统文化的色彩审美观。

(二)使学生在欣赏中体味国画中的意境美

教师在国画欣赏课中要注重向学生讲授国画作品的意境是通过虚实结合来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眼前所见的“实”,更为重要的在于隐含其中的“虚”,这个“虚”指的就是作品的意境。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国画的虚实关系,结合实际作品理解何为意境,在明确了作品意境之后,再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意境中所蕴含的美感。如人教版七年级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作除荡漾的水流、钓者、钓竿、一叶扁舟之外再无他物,却给人冷风瑟瑟,岸上冰雪覆盖之感,正可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画作中钓者是何等的孤寂,日进隆冬为了钓到一条鱼养家糊口而独坐船头,而鱼儿却迟迟不肯上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展示画作的同时,播放与之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并辅以柳宗元《江雪》一诗的朗读,使学生能够观物生情、情景交融,仿佛感覺到自己就是画中那位垂钓者。

(三)使学生在国画欣赏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中小学美术课中上好国画欣赏课现实意义深远,我们应当通过国画欣赏课让传统国学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了解国画的笔墨内涵,体会国画作品蕴含的意境之美,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丰富自身情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艺术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将国画这一民族瑰宝继承并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杨之琬.中国画名作欣赏教学探索课题[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3(2).

[2]吴艳萍.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J].新课程·中旬,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