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珍妮 赵炜 姜爽
【摘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以市场为导向扮演好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沟通桥梁的角色,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高效匹配。就业指导便是帮助毕业生向职场人过渡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角色代入感,本文以情景模拟面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探索针对大学毕业生求职更为实用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适应市场,顺利就业。
【关键词】毕业生 求职能力 模拟面试
【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YB201506)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80-02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现已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1]。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求职技能是帮助毕业生少走弯路,顺利就业的重要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现阶段的就业指导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优化现有课程形式,丰富方式方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顺应市场所需的应用性人才。
一、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研究表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成长为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集中体现为实操能力差、综合素质低、创新精神弱、团队意识薄等方面[2]。
以某高校现有的面试课程为例,以大讲座形式介绍面试理论,统一指导。然而,这种传统的面试课程实效性很差,与开课前的目标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一是现有的面试课程学生数量庞大,专业类别复杂,教师专业性有限,给予的指导不够系统;二是面试课程时间有限,无法体会面试考场上的实战,仅仅应付学分;三是面试形式单一,求职者自身无法迅速转换身份。为此,就业指导中的面试课程应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模拟面试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成为市场所需的职场人。这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和满意度,实现人才资源合理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二、情景模拟面试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
(一)情景模拟面试的内涵与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称角色扮演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从中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3]。
情景模拟面试的核心价值实质上是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相比传统的面试类课程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将知识渗透于实践中。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情景模拟教学过程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成为引导者与启发者,学生则是成为真正的主导者,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面试体验内化为求职能力。通常来说,情景模拟面试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市场需求,将学生置于企业时常出现的情景中进行,使学生在掌握方法技巧和用人标准的同时,能够胜任多种面试形式。这种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相比灌输式教学,更受学生喜爱,能够结合市场,培养大学生的求职能力。
(二)情景模拟面试课程具体实施方法
以某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情景模拟面试模块课程设计为例,根据情景模拟教学的教学目标及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
(1)訓练面试礼仪,定制自我介绍
小班授课,每班20人左右,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选课。教师根据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专业,提前准备多个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由学生自己选择应聘岗位,根据应聘岗位设计自我介绍,整个模面过程从备考到面试结束形成完整的面试考核链。
(2)训练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是一种标准化的面试方式。教师首先介绍职业胜任素质模型,根据模型设计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轮流担任面试官和求职者。每人被问2-3个题目,根据求职者在表达能力、精神面貌、职场礼仪及着装等方面的表现在事先设计好的评分表上评分,评分后每组组内总结问答情况及问题。
(3)训练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群面”的一种主要形式。由教师担任面试官,根据选修学生的专业情况分组,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需考查的内容设立不同题目与场景供学生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并定向总结分析每一组的角色分工及表现情况。
(4)角色扮演,模拟考核
教师将班级同学分组确定招聘方及应聘方,根据学生专业及市场需求设置不同招聘情景、和招聘职位,每组学生角色根据该情景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两人为招聘方,组内其他学生为应聘方,“招聘者”根据教师给定的信息制作招聘海报,“应聘者”制作个人简历,并分别向适合自己的企业投递个人简历。每完成一轮,角色转变一次,确保每位学生都体验过招聘方和应聘方。
(三)情景模拟面试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
美国学者Harvey认为,具有就业能力的毕业生一般具有以下特质和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意愿、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关系能力[4]。情景模面式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就业指导课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形成就业经验。同时,在模面环境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其学习意愿,帮助学生塑造阳光求职心态,顺利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1)知己知彼,克服紧张心态
毕业生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经常会因紧张恐惧导致表现不佳或面试失败,并非他们的专业能力、在校成绩或表达能力不好,而是由于他们缺乏训练,存在恐惧逃避的心理,头脑一片空白[5]。因此,在校期间为学生搭建求职平台,多次演练,培养其职场适应力,克服紧张心态。既要准确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兴趣、专业能力及职业价值观,又要了解目标公司的企业文化、岗位要求及职业匹配度,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
(2)积累经验,适应职场环境
实践表明,面试在求职应聘过程占有主导性地位,面试的表现是求职者能否成功就业的主要决定因素,没有面试经历或模面经验的毕业生通常因缺乏面试技巧和求职技能而被淘汰出局。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模拟面试,提早了解就业市场与社会所需,通过不断训练求职技能,掌握应聘技巧及流程,提高其应聘能力,使学生沉着应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早适应职场环境。
(3)换位思考,取己之长补己之短
求职是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博弈,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然而,在没有经历过面试或没有受过专门的模面训练之前,作为求职者很难理解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也很难根据企业的需求塑造最适应职场的自我。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将自己的职业胜任力发挥到极致的同时,提升自身薄弱的地方,从而成为企业所需并且难以割舍的全能人才。模拟面试可以让毕业生通过和面试官的互动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对方对求职者的各项能力要求。
三、有效开展模拟面试的途径
从以上关于情景模拟面试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来看,模拟面试无疑是提升大学生求职能力和面试技能的有效途径。但是,除课程之外,还有许多形式需要继续加强和不断开发。因此,有效开展模拟面试的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举办模拟面试大赛活动
高校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求职阶段所需的就业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业部门可在不同学生组织层面开展求职模面类大赛,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提前进入求职备战状态。校级模拟面试大赛可以统筹全校资源,结合校招活动,邀请职场专家、社会导师和知名校友担任面试评委,这些评委可带着用人需求,面试成功的学生可直接被选拔入职;小型模拟面试大赛可以通过班级自主举办,邀请专业指导教师担任面试评委,同时邀请低年级学生观摩学习,多渠道让学生顺应职场。
(二)借助企业平台开设职场训练营
校级就业部门整合企业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学生需求,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加职场训练营。学校向深入合作的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环境,感受文化。共同组织相应的模面职场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企业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引发其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尽早适应职场所需。
(三)组织“职业体验日”活动
就业部门具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就业指导教育目前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方式和方法较为传统,很难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应拓展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及方法,可提供“职业体验日”活动,不单单组织相应的大赛,带领学生真正像职场人一样体验职场环境,从而知己知彼,为真正求职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湘.就业指导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0 (11)
[2]吴建华,吴国斌.大学职业指导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 . 2015 (22)
[3]梁业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面试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 (03)
[4]HarveyL.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 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7).
[5]陳树耀,邓志娟.加强就业面试技巧训练 提高求职应聘成功率[J].教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