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瑾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各方教育工作者的亲赖,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學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失败的例子,为了日后避免走错路,笔者根据多年音乐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符合初中音乐教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51-01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那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1.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是小组合作的核心,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开展的好,必须要重视小组的组建。见过很多音乐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各有各的精彩,但是也见过很多的失败案例,其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中的分组没有分好,课堂上往往呈现"一枝独秀"的状态:即一个小组在课堂上表现十分优异,其它的小组没有精神,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在小组合作分组的过程中要明确两点:第一,我们要保持组内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所谓的"组内异质"是指一个小组内的组员,要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演唱能力、编排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等音乐素养上要有一定的差距,体现了小组内人员的个性、习惯、学习能力上的差距,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组间同质"是指在小组组员的分配过程中,各个小组整体水平要尽量保持一致,避免随意分配带来的小组水平不一致,造成成员不公平的参与,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另外,在小组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小组人员的人数,尽量要保持人数一致。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不能将个性、能力、兴趣爱好差不多的人员分到一个小组。小组组建以后可以实行组长轮流制,每个人都可以轮流当组长,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我们音乐课堂的主要环境一个是日常教学环境、另外一个是音乐教室环境。日常教学环境基本上的学生的教室,现在我们学校的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我们可以在课堂布置上做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可以采取"半圆形" 座位排列,这样子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交流,舒缓情绪。同理,音乐教室的布置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室摆放音乐家的照片,音乐家的主要成就介绍,也可以摆放世界主要音乐学院的简介,学生演奏、舞蹈的照片。用这些方法装扮音乐教室,可以拉近学生和音乐的距离,有利于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顺利展开。
另外,我们在课堂的开展过程中,也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合适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们在讲述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室中张贴海报,渲染歌曲所呈现的气氛。我们在讲述外国歌曲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提前播放这个国家的名曲。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为歌曲的所呈现的环境氛围。背景与主题的吻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座位的安排,更有助于发挥合作精神。
最后,我们要创建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师无疑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而小组合作课堂的建立,教师要改变教师的统治地位,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承认学生的智慧和才干,放手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把学生当成朋友,多多理解和包容学生。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合作。多多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面对困难,增强解决国难的勇气。我们要多多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用爱和真诚真心的表扬学生,看到学生一点点的进步。总之,让学生在爱的关怀下,慢慢地进步。
3.课堂的内容的恰当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自然有它本身的优势,但是不代表小组合作学习就适应所有的音乐教学。我们要在课堂的开展之前估计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效果,恰当的开展小组合作。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准则:
第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一的学生由于刚刚进入中学,需要一段时间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度,他们对形象的语言和童话故事情节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结合新编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的内容,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结合人物的形象和特点后,完成这个音乐剧的创作。这个任务明显激励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都表演了具有本组特色的音乐剧。在比赛当天,我们还邀请了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前来观看,尽管学生很紧张,但是表演很精彩,赢得了喝彩!经过这次活动,小组的积极性更高了,对于音乐剧更加的喜爱,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小组的合作精神。
第二,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音乐教学的本质目标是培养学生感悟美、发现美的能力。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以便通过活动的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以达到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受到了美术老师的启发,想到了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作音乐校乐器的主意。我课前让孩子们收集生活中的可乐瓶、沙子、食品盒盖、啤酒瓶盖、铅丝等废旧材料,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简易乐器。在讨论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用铅丝把啤酒瓶盖串成一串,制成打击乐器当中的串铃;有的小组把饼干盒盖四周钻上四个洞,用铁丝装上啤酒瓶盖制成了打击乐铃鼓;还有的小组把沙子装进易拉罐,做成了沙锤……最后,孩子们分组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为已学乐曲进行了即兴器乐合奏表演。通过运用简单的生活材料,亲手制作打击乐器,学生不仅懂得了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第三,小组合作要难度适中。课堂教学发现,有很多老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不是过于困难,就是过于简单。比如讨论本节乐曲的演唱背景,很多情况下学生通过课本的阅读自己就能找到答案。还有的提问两种歌曲在表现方式和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也得不出答案。由上面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讨论的内容要恰当,问题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兴趣下滑。过于简单,小组就缺少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4.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堂的主线,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同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成为上课的"空架子"。教师要把握课堂的主线,适当的调整上课的节奏,为课堂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5.重视评价
小组合作的特色之处是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课堂的过程中常常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便更加公平的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我们身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本,发现和留意生活中的音乐教育,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迈进我们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初中音乐小组合作式教学探究》;李娣 -《课程教育研究》 , 2015 (9) :196-196
[2] 《小组合作模式在中学音乐教学创作环节中的应用分析》;杨晓黎《音乐大观》 , 2013 (11)
[3] 《初中音乐小组合作式教学探究》;周建华;《中外交流》 , 2016 (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