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250-01
幼儿期是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扩展幼儿的人生经验、提升孩子以后的写作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家长观念
由于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家长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识字和书写。认为认的字多,写的字多,就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强,所以偏向于给孩子选择大篇幅字的图书。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家园宣传栏宣传等形式,让家长正确理解什么是早期阅读及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以此转变家长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有利于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创设适宜幼儿阅读的良好环境
阅读环境可分幼儿园、家庭两大环境。我们如何为幼儿创设这两大环境呢?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首先要为幼儿选择一个采光好、安静、温馨阅读区域。其次是要配置幼儿能够自由拿取图书的书架或书柜。再次是要为幼儿投放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画书。以上这些准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喜欢并愿意并参与阅读活动、阅读的时间更持久,更有利于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3.激发并保护幼儿的阅读兴趣
激发并保护幼儿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只讲故事的前部分,后面部分让幼儿去猜测、想象故事的结尾,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看书前,老师、家长可根据图书内容,提出一些情境性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书,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要求我们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保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至关重要。例如:个别家长在引导幼儿阅读时,总爱对孩子提出完整复述故事的要求,一旦孩子不能完整复述故事,就会对孩子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批评教育,无形中让"快乐阅读"演变成了"任务阅读",导致孩子对阅读丧失了兴趣,甚至害怕阅读。教师、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幼儿,我们要做的只是"快乐阅读"、"兴趣阅读",激发并保护好幼儿的阅读兴趣。
4.提供适宜、丰富的阅读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阅读材料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在给幼儿选择图书时要考虑各年龄班的特点。如:我们要为小班幼儿提供图画精美、故事短小、文字较少的图书。大班可以提供文字稍多一些的图画书。尤其是在对待家长们给幼儿选择图书这一问题时,一定要帮家长把好关。部分家长会给孩子选择大篇幅文字的图书,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吸引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其次,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图书漂流","圖书分享日"(每周五幼儿将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交流分享)等活动,并及时更新阅读区图书,经常和孩子逛书店。如我们班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开展得更精彩,还开展了"百日阅读活动",即幼儿在看书时家长将其图片采集并发送到班级群里,推选出班级的阅读之星,以此鼓励孩子们主动阅读、持续阅读,引导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家园合作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间的密切配合,只有家园目标一致了,通过共同的引导,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一切。所以,请家长们放下您手中的手机,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进行阅读活动,即使孩子受其它外在因素的影响,有时抗拒阅读。我们的家长也要坚持阅读,给孩子做出榜样。当孩子看到你在看书 ,也会模仿你的样子,主动阅读。尤其是睡前阅读,更有利于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和家长及时沟通,知晓幼儿在家的阅读情况,便于在园指导幼儿阅读。如幼儿在家阅读的图书可以带到幼儿园,向同伴进行讲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扩展幼儿的人生经验,提升孩子以后的写作能力……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只有通过家园间的相互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引导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