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婧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优化研究已经成为大英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优化包含哪几个方面,如何促进它们平衡发展,实现课堂的优化配置成为当今研究的重點课题。依据教育学原理和生态学理论,着重探讨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优化配置。
【关键词】信息 大学英语 生态优化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的跟进,要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跟的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教学模式即“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从中可以窥见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当代教育的归宿,同时也是大学英语乃至各个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融入大学英语教学,颠覆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程中特色鲜明的旗帜。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大英教学模式的生态平衡,不仅给教师的授课,也给学生的学习环境带来了重大改变。因此,在找出,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新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生态最优化的方针和措施对大英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一、本研究主要内容
本研究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大学英语A》课程评估体系作为材料依据,把网络环境下的大一新生大学英语课堂看作一个教育生态环境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通过探索教育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综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优点,静态描述与动态分析紧密结合,再加上长期的对大学英语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调缘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这几个要素之间的构成分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缺点。(3)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信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调的因素。(4)深入探究造成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失调的根源,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和出路,为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改革提供借鉴和建议。
研究的基本内容确立以后,本课题组成员运用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外课堂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大学英语课堂模式改革历程中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整合状况。以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作为考察对象,从教师、学生和课堂现状三个层面出发,运用课堂观察法、课下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归纳信息环境下大英课堂生态不协调的深层原因,构建避免这些不和谐因素的方针和具体措施。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对调查报告结果进行整理、分类以及归纳,并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1.文献资料法。在Baigoole和CNKI上,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细致的检索和链接搜索。同时,从国家图书馆联机目录、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郑州市购书中心、卓越网等网上书城进行搜索和查找相关书籍。
2.归纳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以及归纳;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分类。对所有资料和结果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研究工作法案
1.对从网络、图书馆和书店搜集到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书籍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
2.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数据分析,并写出调研报告。
3.针对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结合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调研中总结出的解决对策进行整理汇总。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研究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分析出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学习环境层面(主要包括教室设施等物理环境),并对这三个层面的联系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互相制约,对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有利于找出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生态主体角色演变和信息技术的频繁使用,使课堂目标偏离,课堂系统内部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新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教师层面表现为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学观念落后,尤其体现在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大大落后于信息大环境,不能做到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的完全掌控,也无法实现对信息化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有效结合,因此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信息技术观念更新成为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首要任务。学生层面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弱,信息技术素养明显低于其他院校(我校学生城乡比例失衡,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因此,需要对学生系统讲解元认知知识,不间断灌输元认知方法和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学习环境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室现代化设施硬件和软件设置落后,跟不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具体体现在计算机硬件陈旧,软件更新不及时,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网络课程设置、课程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和反馈系统不完善。
五、应用价值分析
本研究的创新程度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信息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有利于跟上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和大学英语改革方向,充分认识到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引领趋势的重要性,坚持生态平衡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性,生态主体人本性和总体和谐有效性。优化课堂生态结构和功能,促进课堂生态的修复。另一方面,通过了解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到生态主体-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具体体现在教师应注重专业素养的发展、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上,建立立体化多元、多层次课程体系,创建全方位课堂互动模式,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及时更新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构建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最终创建师生共生、共赢的和谐课堂生态环境。本项目决定把以上研究成果贡献给相关管理部门,促使其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建立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英语教学具有实践价值与参考意义,排除英语教学中的障碍,为教师提供直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谷峰.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及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3,(01).
[4]王守仁.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过程中建设教师队伍[J].外语界,2012,(04).
[5]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12).
基金项目:
1.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优化研究(编号:2018-ZZJH-302)。
2.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从大学新生转型期看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教育连贯性研究(编号:13YJA7400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