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珍
摘要:语文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常态、朴实、实效的道路上来,不做好看的"绣花课",这是语文教师的宗旨。
关键词:真真切切读;扎扎实实写;实实在在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91-01
阳春三月,我与学校的几位语文老师有幸参加了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了清华附小'1+X课程'的创新成果观摩会。两天的课听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的课堂又回归自然本色,教学手段简单、环节清晰。没有了刚课改时的那些花哨。课件制作上定位也很准,没有太多装饰,仅仅是为了辅助上课用的,而不是像以前动画片似的。活动最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道:"课改以来,小语教学研究空前浓厚,出现了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局面。由于个体差异很大,对语文教学的理解、理论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千差万别,因而有了不少新的提法和实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使人无所适从。"
确实,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是语言,是形象,是美感。语文教师通过充分挖掘文本情愫,以情感人,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言语实践,从而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唤起情趣美,塑造心灵美,最终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滋养。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到常态、朴实、实效的道路上来,不做好看的"绣花课"。
1.真真切切读语文,感受形象美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灵气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因此,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读,真真切切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感悟,从中感受形象美。
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读为本"。因此,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愿意阅读文本,乐意与文本对话,有阅读"需要"。 《大自然的语言》这堂课,我就是从"悦读"始,强调情趣,唤起学生本真的阅读欲求。上课开始,通过课件展示了大自然特殊的语言,学生兴趣大增,我抓住契机,真切地问:"我们要学习的诗歌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好不好!"这一导入,使学生的需求得以解决,学生第一次投入地、欢悦地"潛入"文本。从"悟读"兴,强调以读为主,因此在"品读诗句,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小节,说说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多次与文本的对话,阐述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辅以看图想象,让学生带着情感与理解真真切切地读,从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从语言文字中读出情意和魅力。
2.扎扎实实写语文,品味语言美
"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教语文读和写是最重要的手段。杨再隋教授在《呼唤语文本色》中提到,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至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因此,在《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朗读后,我设计了"回归整体,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我充分地让学生说说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学生纷纷发言,这样一拓展,既弥补了文本只介绍了5种大自然语言的不足,也营造了一个"大语文"的氛围,学生说的兴致盎然,于是提出仿写诗歌的要求。在充分地、反复地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后,自然而然,学生开始写语文,用语文,一节节妙不可言的诗歌应运而生。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发现。
你看那夜晚的星星,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星星挂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水中的鱼儿,
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鱼儿忙着透气,
出门要带雨伞。
小草从地里钻出,
多像一个害羞的姑娘!
大自然在地面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树叶宝宝在空中飞舞,
多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大自然在空中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我想这时的学生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都得以提高了,学生真真正正享受了语文的魅力,扎扎实实品味了语言的美。
3.实实在在用语文,塑造心灵美
丰富语言积累旨在拓展中训练中优化,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曾看过于特执教的《草》教学实录,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正是于老师在引领着学生实实在在用语文,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空白",进行言语实践,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带着审美情感进行想象,并通过想象力的培养来塑造儿童美的心灵。
在课改的今天,在我们无所适从的今天,于老师给我们一份冷静思考过后的礼物--简单语文,即深奥道理说浅显,复杂问题作简单,抓住语文教学关键和本质,让语文教学简约、朴实、真实、扎实。要想让语文教学简单,那么对我们老师的要求自然就高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有智慧的师,带领我们的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构建尚美的语文课堂,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真真切切、简简单单、扎扎实实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之时。
参考文献:
[1] 杨再隋,呼唤本色语文,《中国教育报》,2015.12.23日第5版。
[2] 杨九俊,《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 回归本色 打造"素色课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584b1010198cl.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