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利用校本教材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017-11-30 19:56尚俊华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0期

尚俊华

摘要:为了加强儿童早期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解决学生识字难的问题。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识字。这是所有小学授课的重点,也是小学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分类汉字;图形并茂;游戏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75-01

为了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能坚持长时间学习,不具备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就要求老师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安排课堂,将教材进行整合分类,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一改"要我学"的现状,让学生喜欢上识字,把识字变成一种乐趣。对此,本篇文章进行一些方法探讨。

1.激发学生兴趣,形象汉字身份

为什么很多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其中的卡通人物,并且可以将卡通人物的形象和说过的话记得很清楚,这是因为动画片中塑造的人物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感觉到亲切,小朋友们在看动画片时,思维能够高度集中。同理,中华汉字千千万万,识字也是一个漫长而久远的学习過程,这就需要老师能够从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对校本教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更有利于以后的课堂组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在讲授课本识字时,老师可以赋予识字这个学习过程一个形象的名字,比如说,汉字是我们的好朋友,课本是好朋友的妈妈,妈妈的口袋里有好多好朋友。认识一个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以后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同学们想不想今天来认识第一个好朋友呢……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改变课堂的沉闷。让学生从小就喜欢上多认识好朋友,学到更多的汉字。

2.将校本教材文字进行分类,图形并茂

小学课本虽说不是太过复杂难懂,但是汉字也是相当之多,作为老师。可以先将校本课程上的一些字进行分类。然后系统地教授学生认识。这样方便学生记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将汉字分类为象形字,会意字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再进行更多的分类。比如在学习"休"这个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什么叫做会意字。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份合成的意义。然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猜猜"休"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向同学们解释,休是由一个人和一个木组成,一个人依靠在树上,那就说明这个人累了,累了就想要休息,所以,休就是想要休息的意思。由于小学生在进行校本识字时,还处于孩童懵懂时期,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不可忽略课本细节或者跳跃步骤,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刻记忆。

3.将课本汉字融入游戏

小学生大多数还不能长期集中注意力,想着玩耍,所以老师要善于了解和分析这一情况,将校本识字融入游戏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也会喜欢上识字过程。可以组织教学的游戏有很多,比如老鹰捉小鸡,绕口令,坐飞机,识字接龙等等。

比如:老师可以和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当老师捉到一个同学,只要这个同学写对一个汉字,就可以再次加入游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为了更多加入游戏而喜欢识字。在绕口令时,老师则可以利用押韵的方式,将课本内容融入绕口令中,利用押韵的特点,让学生记忆更持久。比如: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吃大兔子的大肚子。可能有一天学生会忘记肚子或者兔子,但一定会记得这个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就又能很快记起来。

4.将教材汉字融入生活,加深记忆

校本教材中的汉字虽说很全面,但在学生看来却是没有活力的。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汉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有依有据。比如,老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今天是怎么来上学的啊?同学们一定会回答坐公交车或者步行,或者爸爸骑自行车送来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自行车要怎么写啊,因为是日常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认真听课,努力记住汉字。

5.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一个启蒙开发时期,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分析学生情况,利用特征,讲校本汉字转换形式教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参考文献:

[1] 孙照保,小学生识字量要求和识字量分配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 ,20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