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与《夹竹桃》两篇课文的对比阅读

2017-11-30 13:05王海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对比阅读广玉兰夹竹桃

王海红

[摘 要]状物的记叙文和散文是明显不同的两种文体,小学语文高年级把这两种文体放在一起的用意也是很明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文体进行粗略的比较,让学生获得一些文体的初步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广玉兰》;《夹竹桃》;对比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80-02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排列非常的有意思,第一篇排了《广玉兰》,第二篇排了季羡林的名篇《夹竹桃》。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可能隐含了编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介绍状物抒情类文章的意图。是的,这两篇文章可以从很多地方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点,为学生学写这类文章提供一个范例。

首先,比较写花的颜色。

同是写花的颜色,《广玉兰》是这样写的: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的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

《夹竹桃》写花的颜色是这样的: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了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了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同样是写花的颜色,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先说相似之处,前文抓住了广玉兰花“洁净”“高雅”的特点,写了它的颜色是一种有着淡淡的青绿色渗透着的白色。而后文则扣住了“奇妙”,写了夹竹桃红色和白色的两种颜色。因此,能够扣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写作是它们的共同点。

不同之处也是相当的明显,前者用“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后者作者则用红色联想到了火,由白色联想到了雪,然后进一步想象,平常生活中水火不相容的现象,想到了这两盆花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了“奇妙”与“有趣”,相比而言前者主观感受写得比较简单,而后者在描写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其次,比较如何写花开。

《广玉兰》这篇文章详细写了花开的不同形态,从含苞待放开始,写到刚刚绽放的,写到盛开着的,最后花瓣凋谢了的,这是按照开花的迟早这个时间顺序来写的。在具体的叙写时,含苞待放的花苞是碧绿、鲜嫩的;刚刚绽放的重点写了花蕊的长度和形状;盛开的花朵写了它像婴儿笑颜的情态;凋谢的花朵写了花蕊已经长成了圆茎和种子。整段围绕着“生生不息”细致写了广玉兰花在不同生长阶段呈现出来的颜色、形状、情态,给人以一定的知识。这是状物类记叙文的重要特点。

散文的最重要特点是抒写真情实感,文中的景物只是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一个舞台或者背景。因此散文一般不会对于景物的颜色、形态、情态等方面進行具体细致的描述。作者往往选取最能引发他情思的内容,作一描述。《夹竹桃》就是这样:

……一朵败了,又开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这一段并没有写出夹竹桃是怎样开的,只是抓住了夹竹桃的“花期长”这个特点,比较概括地进行叙述。而这样的叙述不是作者目的所在,这是为下文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思做个铺垫而已。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两句话才是作者写作的主旨所在。花有什么“无不奉陪”,人才有这样一种感情。作者在这里说夹竹桃奉陪这迎春花、玉簪花、菊花等从春天到秋天,表现了它的韧劲。其实哪里是花的韧劲,而是人的韧劲,作者由花的花期长联想到了人的韧劲,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审美追求。

1959年,季羡林作为民间外交的使者,应邀参加缅甸研究会50周年研究大会,在异国他乡巧遇从小在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那么季老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而夹竹桃又为什么会引起他无限的思绪呢?其实,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可见这个夹竹桃就是他品格的写照。所以说散文最重要的特征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与记叙文明显不同的地方。

再次,比较对比手法的运用。

《广玉兰》这篇文章中是这样写的: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夹竹桃》中则是这样: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前者只说了在“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掉落了”,而广玉兰却一身绿色,表现了广玉兰的顽强的生命力。语言非常简洁。后者作者不厌其烦,从春天的迎春花写起,写到了春天各种花开,院子里花团锦簇。接着写夏天各种花开,满院生辉,还具体写了夜来香的香气让自己永不忘怀,最后写了秋天的玉簪花和菊花。为什么作者挥挥洒洒地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呢?当然这是为下文写夹竹桃作必要的铺垫,为了突出夹竹桃能花开三季的韧性。但是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选材广泛的重要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后,比较语言的特点。

散文的语言讲究精炼和优美。所谓的精炼就是简练,就是要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做到言简意繁。例如文章第二小节,运用了“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等四字词语,把院子里各种花开的情态高度准确地概括表现了出来。所谓的优美,就是语言要美丽和清新,富有绘画美和音乐美。还是上面一段,“花团锦簇”不仅仅表现了桃花、杏花、海棠等各种春花的一团一团簇拥的形态,而且表现了它们姹紫嫣红,满目生辉的色彩,极富绘画美。所谓的音乐美,就是富有一种节奏美。这段中“桃花” “杏花” “海棠” “丁香”等二字词语;“凤仙花” “石竹花” “鸡冠花” “五色梅”等三字词语,“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等四字词语,一连串的使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乐感。同时整句与散句的交叉运用,使得文中的句子音韵和谐而又生动活泼。

相比而言,《广玉兰》这篇文章虽然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但是却不具有精炼和优美的特点。

总之,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掌握散文这种文体的一些写法。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广玉兰夹竹桃
北怀集(其一)
夹竹桃下的人
风中的广玉兰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提高广玉兰大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