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仙
[提要] 目前,各大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教师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双创”教育的驱动下,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既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师资整体水平较低,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指出河南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河南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经团练调研课题:“河南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及机制研究”(SKL-2016-2045);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过程的模型构建”(JYB2017065);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河南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B2017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29日
近年来,关于创业的相关文件《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大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到目前为止,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河南省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针对河南129所高校的教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研,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目的,以及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双创”师资队伍现状等。调查对象以本科院校和少数高职高专的一线教师为主。其中,郑州市的高校主要采取走访和個别深度访谈,大部分高校则通过网络开展问卷调查,借助于问卷星网站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统计。
(一)高校“双创”教育重视程度较高。通过调查发现,河南97.22%的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说明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方面尤为重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开设形式是选修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创业教育,但是有25%的高校是以专题讲座或创业大赛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没有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在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中,52.78%的学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的,课程开设不科学,“双创”教育缺乏系统性,只有22.22%的学校是以专业课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这说明创业教育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一方面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已开设的课程只停留在对政策和形势分析的层面;另一方面“双创”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能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三)高校“双创”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专兼职并存。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中,大部分学校“双创”教育的教师是一般教师或专业课教师,58.33%的任课教师是辅导员或行政人员,这些教师自身没有创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类似的培训,甚至有些教师没有经济基础背景,不懂经济学和管理学,这就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最终成果。同时,从事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隶属于不同的院系或就业处,考核标准不统一,而且最终的考核结果只是作为系部考核的参考,不作为最终校内考核的依据,于是担任“双创”教育课程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授课也很被动,进而影响“双创”教育成果。
通过对河南高校“双创”教育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高校“双创”教育师资数量较少,已有的师资缺乏创业实践经历,没有实战经验,这是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能有效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是目前开展创业教育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双创”教育专业师资。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专兼职并存,少部分是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是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校外企业家以及有创业经历的学生组成的。这种并存的师资力量,在授课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也就无法保障培养优质的创业人才。目前,既有扎实稳固的“双创”教育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双创”实战经验的师资人才非常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双创教育”的实质性问题——专业化师资供给与学生知识需求的不对等。
(二)“双创”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效果不明显。大多数高校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应聘到高校工作,他们都没有创业的经历,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意识也很淡薄,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对学生创业缺乏信心。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创业经验,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所讲授的创业知识侧重于讲解创业理论,课程考核采取试卷闭卷的形式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引导和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这就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而不利于“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现有的高校“双创”实践项目局限于校园内部,脱离市场。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项目,形式主要是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基地和沙盘模拟实训,这些创业项目没有彻底地与社会接轨,学生还仅停留在校园环境下的模拟,在真实社会创业过程中,学生所要面对的是国家的相关政策、社会竞争以及形形色色的供应商和消费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供应商与消费者的购买消费动机,而这些在校园模拟的环境中很难真正掌握。因此,为了提高“双创”教育质量和效果,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将学生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进行创业模拟,参与公平竞争,这样学生的创业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endprint
(四)“双创”教育师资的激励和考核标准不够系统。目前,各大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考核标准对双创教师进行考核,而是按照一般教师的考核标准来执行考核,还有部分高校把对创业教师的考核下放到系部,只是作为系部考核的参考,没有真正地作为校内考核的依据。由于考核标准缺乏系统规范性,一些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感也相对较低,于是就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业余”工作来做。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双创师资是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尤其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为主,由于是专业课教师,所以这些教师在评定职称时,通常是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双创”教育是他们的副业,对他们职称的评定没有多大的帮助,“双创”教育相关的科研或教学对经管类教师的吸引力不大,这些教师在“双创”教育方面缺乏动力。
三、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路径
(一)设置双创专业,培养“双创”教育专业师资。教育师资是高校“双创”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河南高校开展“双创”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河南高校选聘“双创”教育教师有两种途径,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选拔来组建专兼职并存的“双创”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内部选拔就是在高校内部选拔一批有经济背景,并且专业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挑选各专业的教授来担任“双创”教育的骨干教师,同时对聘用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创业教育相关培训。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一线去兼职,深入企业去学习和体验企业的实践环节,或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自己开展创业实践,学校也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提升双创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外部选拔主要是挖掘有创业经验的教师资源。高校可以向企业或其他机构发出邀请,邀请具有创业经历或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风险者,让他们辅导学生开展“双创”教育,担任创业学生团队的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通过内外选拔,组建一支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创”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增强学校“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力量。
(二)设置层次化教学目标,开展层次型“双创”教育。目前,高校的“双创”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进行分类,“双创”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内容,并对创业教育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双创”教育设定层次,层层选拔,对每一层次不适合创业的学生进行淘汰,因为创业所需的驱动力、欲望、热情和毅力是無法后天学习的,从层层选拔中,选出具备创业特质的学生,通过学习教育,提升他们处理危机的能力,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高校“双创”教育模式设定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激发学生创业意识,这一层次的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可以在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学习中,逐步渗透创业思想和创业意识;同时,借助于校内的创业孵化园、创业大赛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第一层次选拔的基础上,开展第二层次的“双创”教育,这一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双创师资可以针对不同的创业方向,开设双创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业意向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兴趣,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知识;第三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从第二层次选拔出来的学生,创业意愿都很强烈,而且创业方向比较明确,知道自己要在哪个行业创业,针对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校内实践基地,并且为每个创业小团队提供专家辅导,专家可以聘请社会上有创业经历的人来担任这一角色;第四层次为创业后续支持,从第三层次中选拔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校内实践很优秀的小组,针对这部分学生,“双创”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主要培训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的使命宗旨等。“双创”教育的这四个层次是一个动态筛选的过程,学生的数量会越来越少,最后选拔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同学,加上校内实践的锻炼,今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三)融入市场,拓宽“双创”教育实践活动范围。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不能达到“双创”教育的目的,把课堂上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加以应用,这就需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在现有的“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中,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都是在校内进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融入社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去实践,拓宽“双创”教育实践活动,是目前“双创”教育的重中之重。拓宽实践活动范围,真正做到实习基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回归课堂找寻答案进行解决,这是目前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双创实践基地为创业课堂教学服务,各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设定创业岗位,让学生带着自己制订的创业方案,到创业企业中去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创业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这种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创业体验,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所需要的观察力、思维力与判断力。
(四)建立权责明确的领导管理体制。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涉及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合作,为了达到“双创”教育的目的,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当前,高校双创师资管理和考核比较混乱,领导体制权责不明,部门机制运行不畅。规范高校双创师资管理,改善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关键要理清领导体制,优化部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双创”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把管理目标逐层分解,责任逐级落实,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在充分考虑各部门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清晰。
教学活动是“双创”教育的主战场,教师是“双创”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双创”教育的各项工作之首,是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解决“双创”教育师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拓创新,为提高高校“双创”教育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正新.“双创教育”研究项目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
[2]张军红,谭冉,张天浩.高校双创教育之惑[J].经济,2016.24.
[3]傅许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双创教育的耦合与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1.
[4]李楠.河南省人力资源现状下高校双创教育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5.
[5]赵吉成,韦必力.浅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J].丝网印刷,2015.9.
[6]曾雪松,孙君菊.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7]孙伟.河南农业大学“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3.
[8]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9]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Z1.
[10]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1.
[11]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