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在位于辽宁省新民市的国粹园里,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给前来参观的大中小学学生们讲解我国京剧的发展史和艺术精华,他那渊博的知识,声情并茂的介绍,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每次讲解完都能赢得热烈掌声。这位老者就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阳京剧院原院长、现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李麟童。
京剧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李麟童1929年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自幼聪慧,读过几年书,后因家境所迫开始学艺谋生,拜在曾与周信芳同在一个戏班唱过戏的著名麒派老生焦秀山门下。他人小志高,立志当一个优秀演员,满师时已学会并演出了《徐策跑城》《打严嵩》等一批麒派经典剧目。
李麟童学艺期满不久沈阳解放,他进入沈阳京剧团,因为戏演得好,不仅很快成为主演,还于1950年担任了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当时他刚21岁。1959年沈阳市京剧团与辽宁省京剧团合并改为沈阳市京剧院,他先后担任二团、三团副团长,二团团长,并于1984年出任院长。李麟童是位做事认真、追求完美的人,从艺几十年,不论做演员还是当领导,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曾荣获过沈阳市“劳动模范”、中国表演家协会“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时光荏苒,转眼李麟童步入了花甲之年正式退休。但没多久电视台、广播电台便仰慕他在京剧界的知名度,请他在各类戏曲节目担任艺术顾问和嘉宾、主持、评委等。2002年,辽宁电视台《戏苑景观》栏目举办戏迷擂台赛,李麟童担任点评嘉宾。参加擂台赛的大都是中老年人,鲜见年轻一代,面对这种局面,李麟童有一个念头:“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年轻一代离它越来越远,如果继续下去,那这门优秀民族艺术的传承必将出现问题!”他想到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于是赛事结束后立即找到沈阳市关工委,要求入会,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为下一代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作点贡献。
这宝贝丢了太可惜
加入关工委后,一道难题摆在了李麟童面前。现在学生们课业很重,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怎样才能走到他们中间,给他们介绍、讲解京剧艺术呢?一天,李麟童看电视,央视教育频道报道某地小学教孩子学剪纸的片子吸引了他的眼球,看着看着他一拍大腿,第二天他来到沈阳市教育局,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想向孩子介绍京剧知识,不是要谁将来做京剧演员,也不是为了培养票友,就是觉得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丢失太可惜……”
李麟童这份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了教育局领导,经过研究,他们介绍李麟童先到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重点校东北育才学校做尝试。李麟童和校方反复磋商,最后制定出教学计划,决定先在小学部5年级开课,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向其他年级和中学部推广。开课前,李麟童专门对音乐老师进行了培训,并和他们一起制定了教学方案。正式开课后,通常先由老师介绍当天所学唱段的剧情,然后开始教唱,最后李麟童讲述相关戏曲知识和戏中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将说戏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李麟童还在孩子们学会一段唱段后,根据唱段教孩子们京剧表演程式,亲自示范,一个动作一个程式地教。这种声情并茂的教学,很受孩子们欢迎。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部这一举措从一个侧面证明李麟童的做法是对的,有意义的。多年来,李麟童除了在沈阳讲课外,还应邀到厦门大学等其他省市学校开设京剧选修课,每到一地都受到青少年们热烈欢迎。
一丝不苟建起国粹园
2003年春节期间,李麟童随沈阳市关工委组织的艺术团到新民市慰问演出,慰问活动中李麟童结识了新民文化博览园既沈阳市中小学生教育基地负责人冯永久。交谈中冯永久說园中缺少艺术方面的展示内容,想建一个展示京剧历史和知识的园中园。李麟童当即表示赞同。冯永久诚恳地对李麟童说:“您从事京剧事业几十年,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建国粹园涉及很强的专业知识,因此我想请您老出山,全面负责建园工作!”李麟童没想到冯永久竟将这么重的担子交给自己。望着冯永久期待的眼神,李麟童略一沉思,语气坚定地回答:“这事我答应了!”
建京剧展园,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尤其对于一位已年过7旬的老者来说谈何容易。李麟童不顾年事已高,马上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来省内三位专家,一起进北京、去天津、赴烟台,到与戏曲有关的展馆学习取经,拜访梅葆玖、谭元寿等京剧名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回来后他带领大家集思广益,经过十数次反复研究,最终博采众长制订出一套建园方案,决定分京剧艺术发展史、京剧艺术精华、京剧行当、名家雕塑、京剧艺术教育等几个部分,建3个展馆,再建一个小剧场和一个具有京剧历史风韵的露天大戏楼,由此组成国粹园的架构。
方案经确定付诸实施后,李麟童又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设中:为了展示京剧发展史,他无私贡献出了自己积攒几十年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了展示内容形象生动,他精挑细选了数位在京剧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请雕塑名家制作出他们的蜡像;为了让现代京剧名家蜡像的展示更具观赏性,他奔波各地,请京剧名家们提供演出时穿过的戏装,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刘长瑜、朱世慧甚至把珍藏多年的拍电影《红灯记》《九品芝麻官》 时穿的服装捐赠了出来。
建园过程中,李麟童深知展示内容的真实、准确对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件展品、每一项展示内容都有据可查、与史无误。京剧泰斗、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演出《定军山》的蜡像制作完运到时,李麟童发现他手中拿的马鞭搞错了,原本黄色的搞成了个白色的。当时蜡像已用有机玻璃罩子封死,有人说就这点小瑕疵,外行根本看不出来,算了吧,但李麟童坚决不答应,马上让人打开罩子顶盖,谁也没想到罩子打开后,他竟拿来一根黄马鞭登上两米多高的罩顶跳了进去,亲自更换,吓得在场所有人出了一身冷汗。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在李麟童带领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国粹园终于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一开园立即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及梨园同行的高度赞扬。
如今国粹园作为全国第一座全面介绍京剧艺术的园林,不仅成为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去处、国家京剧院艺术实践基地,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景区,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一大人文景观。
(责编:孙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