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017-11-30 09:20郝立新
人民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郝立新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答时代课题,创新性地总结了时代发展特点,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境界 基本方略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思想,创新的实践产生创新的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地向世人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新思想高度概括了中国实践、中国经验,集中凝结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答时代课题,创新性地总结了时代发展特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直面时代问题,坚持以时代问题为中心,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道路和未来走向,是新时代提出的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有新的研究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面临新的飞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突出地表现在它及时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了新时代变化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中国特色的时代观。首先,新思想从已经取得的历史性飞跃角度,用三个“意味着”说明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次,新思想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征程角度說明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些判断,把新时代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雄伟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宏伟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吹响了开启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

新思想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在不断探索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解读中国道路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发展特别是经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实践经验精心淬炼而成的,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新思想是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新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一主题,新思想阐明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构想。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等等。

新思想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战略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作为基本的思维方法;以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价值目标;以“两步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为基本战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理念;以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立政治新生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为具体内容。

十九大报告在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内涵的同时,提出了十四个方面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的表述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尚属首次。十四个方略,十四个坚持,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这十四个方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安全、外交等各个领域。这十四个基本方略也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每一个“坚持”都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勇于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这种理论创新突出地体现了如下鲜明特征:以时代为坐标的问题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民族为特色的话语体系。这一新思想以世界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特别是新中国发展史等历史长河为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前提,以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为力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战略,以及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回答了如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显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科学指导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中心主任)

【注:本文系北京市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协同中心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新华网, 2016年9月20日。

责编/宋睿宸 美编/李祥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