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服装产业文化融入研究

2017-11-30 09:06尉梦哲高长春谭志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尉梦哲 高长春 谭志强

[提要] 虎门的传统服装专业市场是与传统工业化、传统零售相适应的一种商品交易组织方式,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程度加深,文化及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推动虎门服装服饰与文化产业融合,是发展虎门服装产业的大趋势。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产业;虎门服装

本文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代码:2017-01-07-00-03-E0004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9日

虎门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出海口东侧,面积1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60万。经过30多年发展,逐步建成服装服饰、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四大特色产业。其中,虎门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成熟发达的市场体系,使虎门成为以女装、童装、休闲装为特色的“中国服装服饰名城”。随着文化及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将虎门的文化产业融入到服装产业中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一、文献梳理和回顾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学者阿多诺与霍克海姆在1947年合作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文化产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商品或服务的形态来展现的。中国的定义(2004年,国家统计局)认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意识形态的文化产业。总结上述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娱乐服务从而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要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文化产业之所以难有一个公认的定义,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产业具有多重屬性,这种多重属性集中地反映在各国文化产业政策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之中,比如文化的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随着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将迸发出新的活力。产业融合的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在研究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早期演变当中将技术融合定义为不同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依赖一种相同的技术从而使原先分离的产业变得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为产业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产业融合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产业融合作为跨产业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对它的任何识别、判断和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产业之间要有清晰的产业边界,并且各产业之间的区分标准要明确,只有某种经济活动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使其跨越了产业之间既定的区分,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要,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原来的产业边界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才能说发生了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最初是发生在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形成的“三网融合”中,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的范围慢慢的扩大,不仅使得各产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使得各行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未来信息化社会中的主流产业形态。

二、虎门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一)虎门服装行业发展的特点

1、集群特征明显。虎门是东莞市以服装为特色的专业镇,截至目前已经拥有5万多个服饰商标,其中省级以上的品牌20余个,在虎门40多个规模以上专业市场中,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就有22个,面辅料市场10余家。虎门镇依托丰富的服装服饰产业资源、雄厚的客商基础、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和优越的区位交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造“1+N”服装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全镇9个电商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落户或签约入驻的电商企业超过3,000家,目前虎门已发展成为中国服装服饰电商重要基地、华南地区电商集聚区、华南地区网购物流集聚区,成为全国首个服装类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截至2016年,虎门全年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85亿元,同比增长16%。

2、产业链条完整。传统的服装服饰产业布局技术链短,交易成本高,使得企业创新的难度加大,加工制造环节的优势也在弱化。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虎门形成了以服装电商产业园为主,其他多个园区功能配套的机制;与此同时,政府加强引导,市场主导产业链的配套,电子商务涵盖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虎门全镇有面辅料企业、物流绣花印染配套企业以及咨询培训设计策划等配套服务机构共1,000余家,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全环节生产销售。

3、市场规模大。虎门现有服装服饰市场区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总经营面积245万平方米,有40多个专业市场、1.5万个经营户,年销售额超600亿元。自2011年以来,企业质量规模不断提升,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29家,总量658家,其中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总量381家。截至2016年,虎门全镇实现GDP497亿元,同比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亿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120亿元,增长4.6%;各项税收总额78.5亿元,增长8.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24.8亿元,增长5.8%。(表1)

4、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通过大力推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步发展、线上与线下良性互动,推动虎门镇发展成为中国服装服饰电商重要基地。一是市场规模大。全镇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及个体户超过8,000家,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从事服装服饰产业的约90%。2014年全镇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网上销售额达295亿元,同比增长34.7%;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强。目前,虎门镇已建或在建的电商园区共9个,分别为虎门电商产业园、大莹服装电商城、意法电商城等9大电商产业园区。园区定位涵盖跨境电商、内贸电商、港台商品、服装供货、服饰小商品、面辅料等,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电商化。9大园区总建筑面超过30万平方米,落户或签约入驻的电商企业现已超过3,000家,是目前东莞市最具产业特色和基础的电商基地。2014年,获市授“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称号;三是物流快递企业多。全镇有快递网络的企业33家,其中华南区总部或东莞分公司注册在虎门的有24家。2014年年快递业务量2.3亿票,同比增长29.9%,日均电子商务快递业务量近63万票,约占全市快递业务量的50%;四是政产协同推进。2012年11月,虎门成立了东莞市首个镇级电子商务协会,随后又成立了跨境电商分会等9个分会,吸纳本土优秀电商会员企业350余家,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全省第一个产业带平台。endprint

(二)虎门服装行业面临的问题

1、品牌竞争力较弱。虎门目前有2,200多个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但是有相当一批企业为代工厂,处于服装行业价值链附加值比较低的生产环节。虎门5,000多个品牌中处于省级以上的品牌不多,比较知名的有以纯、松鹰等。我们知道,产业集群需要一定数量的企业群,但并非企业越多越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集群内相似的企业越多,越容易造成过度竞争,特别是在自发条件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不论从规模、生产和管理能力、企业运作模式、主打产品品种等方面来说都十分类似,最终会降低整个集群的创新质量,进而影响集群整体的品牌竞争力。

中小服装企业的老板不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自主研发,大多数选择经过市场检验和认可的款式,进行局部或细节的设计后进行生产。这样虽然降低了企业的研发设计成本,但企业无法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同时设计人员的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将影响企业转型和长远发展。

2、缺乏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品牌比较少,品牌附加值低,且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服装批发价又基本没变化等缘故,虎门服装企业可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随着全球经济下滑、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提升、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在逐渐丧失,不少工厂都面临倒闭的命运。一直以来,虎门服装工厂都是为大型服装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其自身创新力度比较滞后。虎门服饰商标注册众多,但服装服饰企业获得中国驰名的却很少,虎门依然存在一部分“中低端”服装。因为自主品牌比较少,品牌附加值低,且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服装批发价又基本没变化等缘故,虎门服装企业可获得的利润逐渐减少。

3、要素的制约。虎门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及兴盛的商贸服务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但是包括现有企业在内,已经很难在虎门找到空余厂房。东莞市、镇、村、组四个轮子一起转,虽然极大程度地刺激了镇村经济的发展,但无可避免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留下后遗症。如今,外来投资建设和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都很难在虎门找到适宜的土地了,只能是“三旧改造”增加存量,但成效还有待加强。

无论是普工蓝领,还是高端白领,也逐渐呈现出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虎门服装行业从业人员高峰期超过几十万人,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不断减少,不少企业从批发贸易商和贴牌制造企业转型为品牌创造型企业,需要拓展销售渠道,设计、营销、管理高端人才的缺口较大。

虎门镇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服装服饰、电子信息、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四项构成,服装服饰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基础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刚需产业,考虑到虎门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将虎门的文化产业和服装产业加以融合,是目前促进虎门服装业发展的新思路。

三、文化产业的融入为虎门服装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日渐增高,时尚、韵味成为了消费者新的追求,虎门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动漫产业,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和文化产业的融入,虎门服装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虎门的文化产业体现在旅游和动漫两大产业上,“动漫”是指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现代信息技术传媒动漫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文具、旅游纪念品、音像制品、印刷包装、电子游戏、游乐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核心业务产值超1,200亿元,广东省占其中三分之一,在电影产量、电视产量与收视、衍生产品授权、衍生产品研发与销售、手机动漫产量与播阅率、新媒体游戏与娱乐游艺机生产与销售、主题乐园入场人次、动漫书刊销售上等各项指标上,广东省仍然保持全国第一的优势,仅喜羊羊品牌授权商品市场零售规模就超过了20亿,充分彰显了广东动漫的高价值。广州原创动漫成就也相当突出,目前其研究开发的相关玩具、文具、服装等已达数千种。

当代服装业竞争的焦点,已不再是劳动成本的比较,而是服装品牌的较量。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动漫产业具有资源节约、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特点,对于打造文化产业,提高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虎门是国际重要的制造业名城,也是动漫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是延伸品牌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将动漫文化体现在产品设计中,进而形成品牌,这有助于奠定虎门品牌发展的基调,通过品牌的运营、价值理念的集中、操作系统的完备来发展壮大虎门的服装产業。

服装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将文化提到产业的高度,就可以把服装和文化结合起来,并且使文化和艺术生产力作为服装产业的核心部分。当前,我国对纺织产业的定位依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的纺织产业正在朝着国际化发展,虎门可以借力“一带一路”,依靠产业链优势,追求价值链上的收获,将科技与时尚相融合,把文化元素融入设计理念,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摸索大众的消费心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加强服装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内涵。

服装的卖点在于设计理念,消费者希望得到的是精神的享受和更多的增值服务,服装的消费需要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层次的需求,因此虎门的动漫文化创意就成了虎门服装产业的着力点,将这些设计理念融入,也决定了设计师以及管理经营者的层次水平。新文化的融入不仅能盘活虎门传统的服装产业,更能刺激动漫产业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虎门传统的服装产业就是加工制造,现在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要对服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文化产业的融入是可行的一种方法,服装制造向服装设计转变,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转变,这可以大大提升虎门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有效利用自有资源,更新产业链分工定位,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四、服装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endprint

虎门的服装产业集群应紧跟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浪潮,持续探索服装创新集群发展新模式,应用信息技术进步成果,加快推进商业模式、设计模式、管理模式的新格局,完善产业链和服装专业市场的配套,扩大集群影响促进集群升级。通过“互联网+”促进产业链的整合,推进服装纺织技术研发、设计创新,将文化元素融合进设计理念,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服装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实体专业市场与网上商务的融合,并且虎门的公共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创新,积极引导上下游供应商以及相关支持机构开展专业化服务,“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建成了多个平台项目,为虎门的服装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虎门服务平台还与多家高校合作,加强不同层次的人才建设,落实设计等各类人才的培养措施,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能将企业与科研院校的文化输入有机结合,解决技术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难题,建立科创基地,提高虎门服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营造文化元素融入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尤其是广东地区的文旅产业,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虎门现已在童装领域加入了动漫元素,应以此为基点,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下,创作动漫艺术作品,保护动漫作品版权,大力开发童装动漫衍生产品,在现有的基础上延伸虎门服装品牌价值链,根据品牌标签的特征,借助动漫影视和互联网平台,塑造卡通形象,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借助旅游产业和会展活动,在服装中植入文化旅游元素,一方面能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可以打造虎门服装品牌。

文化产业的融入对虎门服装产业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元素使得服装制造向服装设计过渡,经营模式也从产品输出转为文化输出,对本地的资源利用得更加彻底,价值创造也更高,对虎门品牌拓展和传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化融入是服装产业可持续额发展的动力源头,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阿多诺,霍克海姆.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杨国强.衡水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民营科技,2012.11.

[3]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属性与运动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5.

[4]吳金梅,宋子千.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文化产业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