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佳 编辑/长歌
上海“七不”的升级版
文/关佳 编辑/长歌
新年伊始,上海市文明委就推出新的“七不”文明规范。
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上海“七不”规范可谓深入人心,在公共汽车上,在街边,到处可以看到这一宣传口号。这“七不”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它确实促进了上海市民的文明意识提升,我们可以体会,这几十年来,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等陋习有所减少,粗话脏话也不常听见了,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市民文明程度的确在逐渐提高。
这次推出的“新七不”,与原有的“七不”规范相比,仅仅保留了“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这两条,其余五条调整为:“车辆不乱停、宠物不扰邻、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
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则如上所述,过去的某些不良现象已经少见,不必作为重点加以强调。二则体现与时俱进,比如,这些年来,全市私家车数量激增,乱停车扰乱交通秩序,虽去年重点整顿,但还是屡有所见;另外,宠物也是近年来引起邻里纠纷的源头之一。三则体现了对市民文明素质的更高要求,比如“言语不喧哗”就比原来的“不说粗话脏话”提高了几个等级,“守序不插队”更是在向更高的文明秩序前进。
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当前社会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仍未绝迹,更不用说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了。放眼世界,笔者曾到过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平心而论,虽然那些城市不如上海豪华,但那里市民的文明程度要比我们更高,像上面所说的新老“七不”,在那些地方早已做到了。不论各国社会制度有何不同,在这一点上,应当向那些城市学习和靠拢。
当然,整个城市的文明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能真正养成,同时它又与城市的文化高度相辅相成。所以,新“七不”的推出只是提高上海文明程度的崭新的一小步,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每一位市民身体力行。
我希望,上海的明天更蓝,水更清,市民更文明,秩序更好,社会更和谐,成为居民幸福指数更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