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摘 要】虽然广义与狭义的私募股权基金概念有所不同,但是全球PE基金基本上都来源于特定个人以及机构,并且以股权投资形式筛选项目给予投资,合适的时候退出。目前,国内PE基金主要采用有限合伙制与有限责任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利于吸引潜在的投资者投资;同时,公司也可以加入普通合伙人团队,有利于降低股权投资基金私募风险。本文先对现阶段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以及组织和退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发展趋势,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发展历程;组织与退出;发展趋势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美国,经过70多年的发展,私募股权不仅成为现代企业用于投融资的常用方式,而且是继银行贷款以及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又一举足轻重的融资工具和途径。近年来,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势头迅猛,而且已成为一种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投资工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现代资本市场结构健全完善以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和优化调整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目前國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在私募股权投资过程中,通常会有多种基金形式用于投资。实践中,基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考虑,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早期发展阶段的企业投资,即创业投资或者“风投”;另一种是针对发展处于中后期阶段的企业投资,即非风险投资或者狭义层面的PE。近年来,由于国内PE市场多元化发展,上述两者的界限和区别已经非常的模糊。
事实上,国内在2005年以前并没有所谓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说,当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风投基金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提出这一概念。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PE基金规模及其行业逐渐走向规模化,尤其是国内诸多的大中小型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均受益过PE基金,比如百度、新浪、腾讯、阿里巴巴、携程、蒙牛、李宁、中芯国际、汇源果汁及如家酒店等,由此可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专业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法律及管理意见,为企业发展提供客户资源和资本市场辅导,通过采用股权投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2000年前后在“科技网络股”(美国)化为泡沫后,国内的风投行业也随之逐渐走向低谷。但是随着2007年我国施行了《合伙企业法》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法律依据,2014年证监会公布实施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基金管理人登记制度、基金备案制度、合格投资者等一系列制度,自此国内PE行业走上了新常态自律发展之路。2009年国内正式将创业板推向市场,2012年新三板正式扩容,场外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2014年国内重新启动了IPO等资本市场行为,均有效的刺激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并促使PE行业呈现出强势反弹之势,无论是募资规模还是投资案例与总额,均创新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4月份为止,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创业投资管理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9028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增长了大约20%,而且管理人的数量也超过了1万家;当前国内百亿级别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经有171家之多,募资超千亿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并非鲜见,这标志着国内PE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方式
就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信托制、合伙制以及公司型三种组织形式。具体分析如下:
1.信托制基金
信托制组织形式下的私募股权基金也即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主要是基于信托法律关系而建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目前信托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体资格界定,在涉及工商登记等方面存在诸多主体障碍,导致信托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主体形式上存在瑕疵。现阶段信托制下基金设立重要组成主体为:
(1)投资者,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合格投资者而言,实际上就是委托人,实践中投资者将财产以委托方式交由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人向投资者发放凭证以证明投资者有财产收益权或与投资者签署相应协议,保护投资人的权利;投资者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投资资金必须为投资者自有资金,投资者不能通过募集方式获得资金并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投资者对有权监督托管人、管理人,并且有权根据契约针对管理人以及托管人的侵权或者不合理行为提起诉讼。
(2)管理人,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人,实际上就是基金的受托人,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相关的信托契约,对所管理的所有资金采取受托方式按照与投资者的协议约定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其主要的职责在于有效的管理基金资产,按照约定的投资方向进行投资标的筛选,按照约定的规则对拟投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负责基金投后项目管理和基金退出等相关工作。
(3)托管人,在信托制基础上的私募股权基金,为有效监管基金资产,保护投资者权益,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基金托管人而实现这一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金托管人多为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
2.公司型
公司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的法律依据是《公司法》,需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与运行管理。对于投资者而言,其通过认缴公司股权而成为企业的股东。通常情况下,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采用委托方式进行管理,由股东大会产生董事会以及监事会,董事会选择管理团队。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较之于普通公司基本一致,通常基金不设个人雇员,多采用委托方式由经理人管理基金,负责日常运作和管理。
3.合伙制
对于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通常以有限合伙形式运作基金,基金管理人担任普通合伙人,管理合伙企业的日常事务,对基金拟投项目进行筛选、尽调及适当的投后管理;其他合格投资者担任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并不直接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但根据合伙协议约定可以列席为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相对于公司制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型基金可以避免双重征税,同时管理更为方便灵活,因此现行我国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采用此种形式组建基金。endprint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常见方式主要为境内外上市退出、并购退出、管理层或大股东收购退出及清算退出,其中境内外上市退出对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投资人来说是最优选择,通过上市退出操作灵活,回报相对更高;随着大公司资源整合及发展需要,并购退出也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主流方式之一,该种模式能够有效保证基金的退出并获取一定的回报;内部收购退出通常在基金其他退出途径面临困境的时候选择的一种退出方式,需要投资机构在对企业投资前即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基金所持股份由管理层或大股东收购的条件及回报率;一般投资机构选择清算退出的方式则意味着投资机构投资失败,投资成本很难收回,收益率难以保障。
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不可或缺。就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市场加强参与度
通过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可以促进现有的投资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在多行业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对私募股权基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国家发改委等各部门极力推行私募股权投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也陆续出台了针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一些优惠政策和发展策略,各地方政府积极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吸引优秀创投团队以及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基金落户。政府及民营企业越来越认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实现企业有效融资的举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基金的有效利用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2.早期项目受到重点关注,行业投资出现集中化现象
投资机构开始着手和重点布局早期项目投资以及对行业里相应的细分领域投资。目前将早期阶段项目投资视为投资重点的组织机构不乏一些大型的投资部门,从国家对鼓励和支持创业,为创业提供更优惠条件的角度说,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的和以技术为导向的早期项目,也更进一步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关注和专注早期项目投资创造了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私募股权行业投资的重心逐渐向生态环保、人工智能、医疗、教育、信息化、军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政府主导的PPP项目等领域倾斜,这与国务院出台的鼓励政策关系密切,旨在激发市场发展潜力,促进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上述行业主要偏向技术导向型和基础民生,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需要,所以成为核心的投资领域是发展趋势所需。
3.并购投资與股权众筹业投资异军突起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并购投资将成为基金业的主要投资方式之一。注册制改革以及新三板发展政策的变化,使得并购市场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未来企业间通过收购扩张和寻求新的发展点将是企业发展的常态,而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的建立,均对股权并购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目前众筹融资逐渐成为国内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众筹融资数量不断增加。从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一些公告内容不难看出,政府对众筹持鼓励态度,允许行业采取自律方式运行和管理。股权众筹融资已经成为一种私募补充形式,其通过互联网平台,撮合项目方和投资方直接进行投融资交易。较之于传统的股权投资而言,股权众筹利用投融资服务平台对接投资人与创业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股权基金退出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此前在首次公开募股暂停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PE退出通道为并购重组。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制度,在简化审批以及提高效率基础上还增加了公司选择并购重组的空间。这意味着监管层对公司并购重组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即便目前IPO已经开闸,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并购退出方式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五、结束语
综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其与资本全球化发展密不可分。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而且通过资源整合和投资领域的集中化,私募机构能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运作管理,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岑璐.“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挑战.现代商业,2017(19).
[2]高雅萍,张瑞君.智能时代私募股权投资的机遇与挑战.财务与会计,2017(10).
[3]朱奇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理论、实践与前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郭恩才.解密私募股权基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5]董雪.私募股权母基金备受瞩目.中华工商时报,2015-08-26.
[6]姚瑶. 私募股权投资料成未来十年风口.中国证券报,2017-0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