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也禾++王娜++吴晓涵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的十年,社区停车问题更加严重,汽车保有量和车位数量的供需数量严重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给居民的出行生活造成了不便和治安隐患。笔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秀雅社区,与该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进行了深度访谈,以秀雅社区为参考对象总结提炼了停车难问题对社区居民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协商共治”理论搭建居民议事平台促成居民自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如何使得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发生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并且提出从协商治理视角促进社区民主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治理;停车;协商共治;居民自治
一、绪论
(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个新的十年,隨着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购车已经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停车问题的成因体现在三方面:
1.机动车保有量巨大。对于北京而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1万辆,而全市停车位只有290万个。
2.路网规划布局落后,道路资源有限。北京路网布局较为落后,道路毛细血管缺乏,密度已经无法承受如今的机动车流量。
3.典型社区停车难问题影响严重。尤其针对在2000年左右建设的老旧社区,其配套停车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区居民的生活要求。
社区作为居民停放车辆的主要场地,社区停车却成为了困扰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新问题,对城市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强社区停车的有效管理成为了促进社会有序发展的必经过程与难题。
(二)既有文献检视以及理论基础
1.文献回顾
在对于社区停车治理的领域,学者们从社会治理、法学、交通、建筑规划等不同领域出发进行了独特的研究分析。在着重于空间规划的学者中,谷羽借鉴学习了巴黎、柏林、东京、纽约四个车辆较为密集的国家首都的停车以及管理方式,为城市社区停车演绎多种可能性[1];丁雪梅旨在营造停车空间多元化,总结了停车空间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进一步例举了老社区中停车空间的改造方式[2];而康正宁、周振华立足于“互联网+”概念提出了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全面采集停车位动态信息,要以网络为依托整合零星分散的停车资源,促进停车资源的数据共享和高效利用的设想[3]。
在侧重于社区治理方面的作品中,钱志远等提出“互构型”社区治理,旨在在社区互构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互购共度,形成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4];魏婷等从治理理论出发,发掘研究对象小区早期规划、物业、政府、居民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及导致停车难的原因[5];陈年冰则从法律角度论证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提出采用共有和专有相结合的综合归属模式[6];林锦山等深入分析深圳居住地的停车现状、问题,借鉴香港、台北的停车管理经验提出针对深圳的停车综合改善[7];刘娜和陈莹针对扬州市居民住宅区停车问题从物业管理、住户道德素质、社区委员会和政府多方面提出改善意见[8]。
以往文献中“互构型”“互联网+”等设想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对于社区停车有参考意义,但在“协商共治”理论融合解决停车难问题领域还稍显空白,因此将“协商共治”理论引入社区停车治理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
2.理论基础
“多元协商共治”理论。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多元共治主要包括四大特征: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利益为最终产出。多元共治不是政府退出,不是“小政府、弱政府”,而是“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
二、具体案例分析
(一)秀雅社区基本概况
1.地域特点。安慧北里秀雅社区2003年7月成立,由秀园小区和雅园小区合并而成,隶属于朝阳区大屯街道。秀雅社区南与亚运村街道接壤,北邻安逸社区,东至北苑路,西至安立路。占地面积0.26平方公里,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大屯街道工委、办事处等机关位于辖区之中。
2.居民组成。辖区共有楼房34栋,总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其中:阳光公寓4座;商贸、教学及办公用楼8栋;居民楼22栋,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居民住户3183户,常住居民8000多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9、11、12三栋楼为回迁民。
3.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内有小学1所,幼儿园2所,大屯文化广场1处,物业服务公司8家,社会单位100多家。社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和谐、服务体系完备。社区建有服务站、文化活动室、警务工作站、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站等便民服务机构。
(二)秀雅社区停车问题发展脉络
秀雅社区的停车问题日益凸显经历了一个过程而逐渐形成,导致这个问题浮出水面的原因大抵有以下三方面:
1.私家车数量增加。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显著快速的提高,人们的私家车保有量也在飞速增长。
2.邻里矛盾、社区内外矛盾增加。发生上述情况后,物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居民开始自己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居民凭借对邻里车辆的眼熟和记忆剐蹭觉得陌生的社会车辆,以这种方式驱赶社会车辆,争取自己的车位。解决停车位抢占问题迫在眉睫。
3.道路规划低效,缺乏管理。社区空地没有进行道路规划,因而导致车主“见缝插针”,不顾居民行动是否方便以及出行是否安全随意停放,严重扰乱社区秩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碰蹭事故增多,给居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大大缩减了居民活动空间,业主们的抱怨与不满日渐增多。
三、解决与干预
秀雅社区根据自身的独特性需求以及管理结构特点,独自形成了一套引进停车治理并最终解决社区停车困境的多元主体协作的管理模式,对于社区的停车问题治理甚至议事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endprint
(一)多元主体的关系
该图清晰表现了秀雅社区居委会与大屯街道、社区居民、物业公司以及停车公司之间的多元协作关系网络。
1.街道与居委会之间:街道是政府和党的政策出口,是政府向民众传达工作思想的口舌,因此大屯街道向秀雅社区居委会传达党的指示与政治方向,并对其社区治理、服务业务进行指导、督查与评估;
2.街道与居民之间:大屯街道实践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的中心思想,持续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居民生活不便之處。居民受到街道档案管理以及各类保障,接受街道的相关服务;
3.街道与物业之间:由于秀雅社区的停车问题多家物业未能解决,因此大屯街道引进一家合作停车公司与物业公司一同合作共同治理社区停车,因此停车公司代替了物业的部分职能,协助完成了社区的治理以及对居民的服务;
4.物业和居民之间:居民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为居民服务,两者之间是市场购买服务的关系,是一种商品交易过程;
5.居委会和物业之间:居委会指导物业的服务提供,传达居民的需求,物业和居委会相互协作治理社区;
6.居委会与居民之间:在居民之中选取民意代表参与居委会的议事会议,代表居民民意参与商议和决策,而居委会需要收集居民的需求并进行更好的居民服务和社区管理。
(二)“协商共治”解决策略
“协商共治”是目前社区居民自治的新方法、新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秀雅社区为例秀雅社区居委会搭建了以5个党支部为单位划分出的居民议事平台,模式是以支部书记为牵头人,从居民中自己产生分管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社区治安和民情民意四方面内容的4个召集人,而每个召集人下面的每一个居民都是联络员,该模式理论上希望拥有“无限多”的联络员,成为一张网络遍布社区的角落。
运用具有创新性和发挥空间的“协商共治”作为方式和手段提出了建立多主体(业主、物业、街道办等)协商办法,创立居民议事平台,使社区居委会完成由“管理居民”向“服务居民”的转变,让居民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制约,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且通过居民议事平台去自主解决,提高了居民自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总结
1.搭建居民议事平台。秀雅社区案例告诉我们居民的民主意识是潜在的、可培养的,搭建民主议事平台能够传达业主居民的迫切需求,使居委会充分完成问需于民的职责,并高效准确地进行一系列服务。
2.积极培养居民自治,促进利益表达。这样不仅使街道、社区能够对居民生活中的问题对症下药,避免浪费财物还没有解决症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政府的办事效率,同时还能调动居民的积极主动性,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制约”的意识形态,促进官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羽.国外停车与治理[N].交通与运输,2005(5):15-16.
[2]丁雪梅.浅析居住区停车空间——营造停车空间多元化[J].民营科技,2014(1):209.
[3]康正宁,周振华.试论“互联网+停车”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17(3):115-122.
[4]钱志远.“互构型”社区治理——以一个城市社区的停车位事件为例[J].社区治理,2017(5)24卷:91-97.
[5]魏婷,刘泽世,程学凤.从治理理论的角度研究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以山东省X县小区为例[J].时代金融,2017(3)下旬刊:79-80.
[6]陈年冰,林晓安.论小区停车位的归属[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54.
[7]林锦山,孙永海,梁倩玉.深圳市居住地停车政策研究[N].静态交通,2013(7):68-71.
[8]刘娜,陈莹.扬州市居民住宅区停车位现状调查和治理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179-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