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雕塑

2017-11-29 08:22宋梦寒
读者·校园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石刻石窟养鸡

宋梦寒

在人类美术发展史中,图像和雕塑最初是用来记录生活的,包括所见所闻,甚至所思所想。也就是说,在文字出现之前,图像、雕塑等造型艺术就已经具备了讲故事的功能。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美术除了记录生产、生活和祭祀的场景,还逐渐增加了文化普及和思想教育的功能。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各种表现佛教内容的绘画和雕塑,把美术讲故事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众所周知,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同时传过来的还有印度的石窟造像艺术。工匠们利用天然的山体开凿雕刻,既能雕成单独的佛像,也能刻成讲故事的群雕。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都是我国石窟造像的典范,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宗教故事,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本文要讲的是与上述4个洞窟齐名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有雕塑群75处,石刻造像5万余尊,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9世纪至13世纪是其建造的鼎盛时期,之后陆陆续续的开凿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时间跨度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品质之高,都堪称世界之最。它虽然以佛教内容为主,但是里面有很多世俗题材。比如宣扬孝道的组雕,表现了母亲怀孕、生子和把儿子养大的过程,包括自己睡在被儿子尿湿的床铺上,让儿子睡干爽的地方这样的细节,教育人们体恤母亲的不易。再比如劝人戒酒的组雕,刻出了酗酒者酒后种种不端的行为和丑态,连酿酒姑娘最后也会下地狱等诸如此类的情节,故事性强并且贴近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大足宝顶山的“地狱变相”组雕中,有一尊名为《养鸡女》的雕像,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位美丽和善的村妇微微俯身掀开鸡笼,鸡笼里的小鸡探出头来,鸡笼外两只鸡在争抢一只蚯蚓,场景温馨和谐如田园诗一般。关于《养鸡女》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一位养鸡的村妇因为得罪了建造石窟的和尚,和尚就要求工匠把她刻到“地狱变相”部分,诅咒她死后下地狱。然而雕刻工匠受过养鸡女的恩惠,不愿意把她刻得像坏人一样面目可憎,于是在这组满是狰狞面孔的群雕里,就有了这位长相甜美的姑娘。这个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一位用尽毕生精力开凿石窟宣扬佛法、引人向善的高僧,怎么会因为几只鸡跑到寺院就如此狭隘恶毒。之所以把养鸡女放到“地狱”中,是因为在佛家的教义里,养鸡是为了杀生,死后也会受惩罚。

“地狱变相”是佛教中带有警示甚至恐吓性质的故事,大抵是讲在人间做了恶事,死后会受到怎样可怕的惩罚。中国版的“地狱变相”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是印度佛教和中国鬼神巫术结合的产物,有绘画、石刻和雕塑等基本形式。大足石刻的“地狱变相”是国内同类题材中最精彩的,不但内容丰富,人鬼造型也相当生动。工匠依山就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十八层地狱分段、分层、分组雕刻出来,用数个小故事展现恶人下地狱后的恐怖下场,旁边石壁上还配有文字说明,有点类似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讲述各种因果报应,以此来惩恶扬善。

大足石刻开凿伊始,中国的石窟造像已经历了由宗教向世俗转变、由希腊化向中国化转变的过程,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化风格。我国早期的石窟佛像大都是眉目端庄的椭圆形面容,鼻梁与额头从侧面看是一条直线;头发有许多小卷并有頂髻,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有明显的希腊雕像特征。《养鸡女》的魅力就在于这件作品充满了世俗气息,她和善亲切的中国面庞和轻松自然的姿态仿佛邻家姐姐一般,鲜明的人物特征和浓郁的生活特色与我国早期的宗教造像有很大的不同。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造像的最后一个高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它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人性化和世俗化,还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佛教造像与儒家、道家造像并排陈列的场景,这意味着佛教这一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百年的冲突、磨合,并不断地自我修正,终于被中国本土的主流哲学思想所接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刻石窟养鸡
养鸡趣事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柬埔寨磅湛省每月出栏约23万只活鸡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实践探讨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后院养鸡流行美国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渭北民间石刻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