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近年来,南漳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现,新机制教师的引入缓解了压力,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但他们教学经验不足,亟待成长。如何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呢?笔者认为“引路子、树梯子、搭台子、结对子、压担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引路子。学校首先在师德规范上引路子。成立了年轻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制定年轻老师的培训学习制度,把德育中的新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们;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组织参与南漳县师德活动知识答卷;制定《南漳县教师形象标准》,对教师的品德、穿着、语言、举止、团结奉献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范。
其次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路子。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学校根据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帮助年轻教师分析教材,展示备课方法;举办“如何编写教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年轻教师成长的几种途径”等讲座。另外,先让骨干教师登台,执教示范课。还请一些优秀教师介绍班级管理经验和教学教研经验,以促使年轻教师早日成熟。
樹梯子。学校为年轻教师的成才架设台阶,通过聘请名师或优秀教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让广大教师在与名师、优秀教师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邀请市、县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问诊课堂,把脉问题;开展同课式研讨,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同时上课,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举办课例研讨,课后针对本节研讨课进行研讨与评课,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还与名校结盟,轮流让教师走出去,接受新信息、学习好做法。
结对子。学校选配爱岗敬业、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订合同、议措施、带业务、传经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规定“师徒对子”每学期都要有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总结、“对子课”的学习交流记录和互听互评记录,“师徒对子”每学期至少要合作完成一篇教育论文、两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各开一节汇报课或展示课。学校还制定了“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
搭台子。学校为年轻教师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派优秀年轻教师参加市、县课堂教学大比武、说课比赛等活动。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强化年轻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动力。选择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的年轻教师承担省市课题研究任务,选择有一定成果的年轻教师开课题实验汇报课,选择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开校级教学年会的研讨课等。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与反思、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总结,学校推荐发表。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信息网络资源,倡导教师在网上教研、备课,鼓励教师在教育论坛上发帖研讨,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压担子。学校对年轻教师委以教学重担,让他们带毕业班,任教主要学科。还给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合理加压,让他们挑起教学改革的担子,立足校本教研,开发课程资源。每学期要求年轻教师做到 “八个一”,即: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开一节汇报课、评一节研讨课、做一个专题讲座、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制作一节精辟实用课件、刊发一篇教学案例与反思、参与承担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年轻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学校引路子、树梯子、搭台子、结对子、压担子,教师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请教、多参与、多总结、多反思。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周 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