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仙
邢侗,临邑县人氏(今属山东德州),字子愿,号知吾,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在晚明书坛享有盛名,位列“晚明四大家”(邢、张、米、董)之首,与董其昌并名,称“北邢南董”。然而其身后不久,邢侗及其作品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张瑞图等一直承续着晚明煊赫的声名形成鲜明对比。是什么造成这种迥然相异的状况呢?
要知道,邢侗自“七岁能擘窠书”至晚岁“超神入化”,其书法作品“上及宫禁,远逮裔夷,争传快读”,“惟八行行书贵于南金,即朝鲜诸国争购之”,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书迹。
而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到21世纪后,邢侗的书作才开始被藏家关注,2004年《草书临阁帖》立轴和《行书临赵子昂》立轴在中贸圣佳分别获价28.6万元和71.5万元。2007年《草书临十七帖》镜心在匡时国际获价20.16万元,《草书》立轴在嘉德获价17.92万元。2008年《草书节临王羲之十七帖》扇面在上海道明获价6.72万元。总体看,邢侗书作价格仍偏低。
笔者分析概因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邢侗墨迹传世作品太少。遍观历代的传世墨迹,一般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书法家都有相当一批书法墨迹传世,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等莫不如是。可与这些人相比,邢侗墨迹存世30余幅,刻贴十余种,致使邢侗作品走向两极,一是得者珍如拱璧,密不示人,二是渐渐不为人知,影响益加微弱。
其二,邢侗周围缺少一个稳定的艺术环境,稳定的艺术环境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天寿享年长久,有足够的生命时间来传播书名;地利是指有利的地理位置,是政治、经济或者文化中心;人和,身边有诸多贤友志士,或是身后有很多学生和追随者。天时方面,邢侗只活了62岁,这对于从事书画事业的人来说并不算长,对比明朝其他书画家董其昌活了82岁,文征明享年90岁,他们有足够的生命和时间完成艺术的大成。
地利与人和方面,临邑毕竟还是地方小镇,不比京城或者江南苏杭一带,在此处不可能聚集很多文人名士,相互学习和影响。虽然也会有人不时来访,相互酬唱一番,但那些诗几乎没有是讨论书法的,因此这些交往活动也无益于他书名的远播。所以盡管邢侗生前声誉和成就很高,但是身后寂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