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
(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咸宁市 437000)
针灸联合盆底康复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陈 莉
(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咸宁市 437000)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疗法+针灸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成A组、B组各43例。A组实施针灸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盆腔功能障碍表现、疼痛评分。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3.72%(36/43),B组为97.6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2~4疗程后,两组疼痛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其中B组分值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盆腔功能障碍率为18.60%(8/43),B组为2.33%(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慢性盆腔疼痛妇女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疗法,能进一步改善疼痛症状,减少盆腔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盆腔疼痛;针灸;盆腔功能;盆底康复疗法
慢性盆腔疼痛在盆腔炎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原因在于这类炎症容易诱发盆腔充血、粘连,导致下腹部不适,引发腰骶酸痛,一般于性交、过度劳累后症状加重[1]。慢性盆腔痛持续时间较长,临床表现主要为背部、腹部疼痛,病因复杂,病情进展慢。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并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多予以常规对症治疗[2]。本文主要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经盆底康复疗法+针灸治疗的效果,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86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A组年龄22~45(32.39±5.65)岁,病程1~4(2.16±0.45)年;B组年龄(33.47±6.32)岁,病程1~4(2.43±0.62)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临床资料齐全;②经妇科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③7 d内未使用止痛药;④对所研究的治疗方法耐受;⑤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疼痛部位皮肤感觉不灵敏;③合并妇科肿瘤;④对所选治疗方式不耐受,无法接受该治疗模式;⑤不愿参与研究。
1.3 治疗方法 ①A组:针灸治疗。取穴包括足三里、中极、关元三阴交、气海、归来,对所选穴位予以消毒,取毫针(1~2寸)刺入穴位,使用捻转提抽手法,直至产生酸麻感便可停止。留针时间为30 min,留针时,每间隔10 min,需为患者行针1次,每日给予1次针灸治疗,10 d为1疗程。②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疗法。由专业医师给予指导,选取体位包括坐位、站位、平卧位,吸气时将肛门收缩,时间控制为5~10 s间,呼气时可适度放松肛门,然后再次收缩,如此反复。3次/d,持续治疗满12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疗程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疗效、疼痛改善情况以及盆腔功能障碍率,由治疗人员详细记录。①治疗效果[3]:显效:体征、症状彻底消失,持续时间超过4周,无复发;有效:症状好转,持续时间大于2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疼痛甚至有加重趋势。②盆腔功能障碍:包括盆底陷窝疝、子宫颈脱垂、膀胱脱垂。③疼痛评估[4]:利用VAS予以评估,最低为0分,最高10分,分值越低,说明疼痛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P=0.026)。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2.2 疼痛评分 治疗前、治疗1疗程,两组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达2、3、4疗程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其中B组评分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估(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lt;0.05。
2.3 盆腔功能障碍 A组有8例出现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60%;B组1例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盆腔功能障碍情况 [n(%)]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是指骨盆以及周围器官持续疼痛(不具有周期性)超过6个月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认为与胃肠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存在关联。研究表明[5],大部分慢性盆腔痛是因盆腔炎所致,若盆腔炎症未能及时治疗,则会使病程迁延,诱发不孕、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当盆腔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后,甚至会有瘢痕粘连等产生,症状表现为腰骶部酸痛、下腹坠痛等,于过度劳累后症状表现更明显。
慢性盆腔痛的治愈难度较大,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反复疼痛。以往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需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且药物具有依赖性,复发率高,治疗依从性不佳[6]。长期如此不仅无法获取良好疗效,而且会破坏盆腔组织免疫功能,诱发微循环障碍。为了改善病症,临床大多予以针灸治疗,使疼痛症状缓解。中医中对慢性盆腔痛并无详细记载,但有对与之相似症状进行描述,这类疾病大多因热滞、气滞、寒滞等所致,主要病理机制为气血不调。因此,治疗需以活血通络为主[7]。
在针灸治疗中,所选取穴位包括三阴交、归来、中极足三里、关元等,手法为平补平泻,可起到舒经通络、祛瘀散结的功效,有利于缓解疼痛。吴琳等[8]研究表明,在针灸治疗基础上予以盆底康复法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病情,治疗有效率高达91.4%,优于对照组的68.6%。盆底康复疗法的主要训练内容为肛提肌自主收缩,以此促进盆底肌肉力量增强,使盆底充血得以改善,提高盆腔抗感染能力,具有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功能,使炎性渗出减少,促进积液吸收,减轻疼痛。
妇科将针灸与盆底康复疗法联合应用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盆腔功能,缓解病症,控制盆腔功能障碍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达2个疗程后,疼痛评分开始明显下降,治疗达4疗程时,疼痛仅(1.12±0.64)分,效果明显优于A组。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疗法+针灸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能减少盆腔功能障碍,减轻疼痛,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吕剑萍.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西安),2015,28(41):448-449.
[2] 纪 涛,孙凯强,孙颖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选穴及归经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438.
[3] 王 玉,郑 萍.妇科因素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36-40.
[4] 丁锦丽,杨朝纲,朱俊勇,等.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0):3731-3733.
[5] 章 洁,金 毅.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神经调控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2):81-85.
[6] 王诗琦,马 永,王祖龙.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441-1443,1469
[7] 陈秋霞.解结针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3):437-440.
[8] 吴 琳,王 艳,何 佳,等.盆底康复疗法在慢性盆腔疼痛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A02):881-882.
R 711.33
B
1673-6575(2016)05-03
10.11864/j.issn.1673.2017.05.42
2017-06-15
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