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瑸形象塑造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兼谈几处值得商榷之处

2017-11-29 22:04史习斌
湛江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田雷州知县

※ 史习斌

陈瑸形象塑造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兼谈几处值得商榷之处

※ 史习斌

湛江雷州本土剧作家陈吴森根据雷州人陈瑸的事迹创作了四十集电视剧本《大吏陈瑸》,这是一件“合情合理”的文学之事。

陈瑸是雷州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其为官之清廉更是成为贪污腐败的封建官僚时代的正面典型,也是当前高压反腐倡廉背景下的一个积极正面的宣传符号。当然,如何让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封建官员在文字里复活,并尽可能成功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大吏陈瑸》剧本中,陈吴森对主人公陈瑸的人物形象展开了全方位的塑造。

一是仁。这是儒家哲学的立人之本。林义走投无路后尾随陈瑸进入他家,躲在床底下伺机行窃,被陈瑸发现后好酒好肉招待,还给林义一些银两让他“踏踏实实地做个小本生意”,最后林义成了陪伴陈瑸的重要保护人物。第四集中,陈瑸去福建古田赴任知县,路遇当地饥荒,被郑石三等人打劫,当他知道这些人只是饿了抢他们的饼子时,便把叶贴饼分给郑石三和他的儿子吃,并顺便在郑石三的带领下了解情况。对“坏人”仁,使坏人变好,虽然难度很大,但却是一个方向,从最终结果来看,要比对坏人不仁让他彻底变坏要好,何况这些“坏人”变坏的原因是特殊的,或者被界定为坏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看到,陈瑸对被冤枉关押和不人道对待的台湾县监牢内的三百多名“囚犯”施以仁政,并冒着“私放囚犯”的罪名让他们回家过年,最终使得台南酋民的冤案得以纠正,挽回了土著民众的人心。这便是仁所起的感化作用。至于陈瑸为深受旱灾之苦的古田百姓求雨,百姓粮食丰收后又让利于民,避免百姓增产不增收,则是心系黎民、胸怀社稷的大仁爱了。

二是义。和仁密切相关。陈瑸冒着一定的危险为一时糊涂误入吴阎福美人陷阱的张知府求情,最终张棣免得一死,此乃同僚之义。他深入青龙寨时,遇见寨中闹暑瘟,便将随身携带的“清瘟丹”给发烧的卑南王服用,并吩咐手下将剩下的药全部取来送给青龙寨的族人,此乃敬畏生命之大义。

三是忠。忠君,这是封建时代君臣关系中的重要伦理秩序。陈瑸从县令出仕官至巡抚,在闽台湖川直至京城都做过官,每到一处都能勤勤恳恳,有所作为。在仕途上,不论上任的地方有多远、多乱、多穷,他总能体恤百姓的疾苦,力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总是想方设法让治内安定发展,忠于社稷,为君王分忧。

四是孝。这是为人子之责。为了照顾母亲,陈瑸提前结束了在东山村的私塾生涯,回到母亲身边。在古田做知县时,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想起家中的老母。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孝子的陈瑸在情感上的表现。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在为人子之孝与为人臣之忠发生冲突时,封建时代的臣民是没有选择的。为官台湾的陈瑸在部署完毕正要出发前去青龙洞捉拿朝廷钦犯渚龙雨时,家中来信告知母亲去世,陈瑸虽“着孝服跪地恸哭”,但没能回雷州亲自尽子之责。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充满对母亲和家人的思念,祈求慈祥的母亲能够感知自己的孝心。但他能做的最大的孝就是忠于社稷,体恤百姓,为君王分忧,同时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五是智与勇。陈瑸在想方设法“治”古田恶霸吴阎福、乔装成占卜的术士进入高凉寨摸底时,都显示出了不俗的斗争智慧。尤其是他在正面深入戒备森严的青龙寨抓捕朝廷钦犯渚龙雨时,更是表现出超常的智慧与勇气。

六是能。对于一任地方官来说,个人修养和品德固然重要,但有多大能力和才能为民办事才是最终落脚点。陈瑸初到古田县衙便整肃吏治,裁减冗员;通过深挖细虑,辗转反复,最后终于惩治恶霸吴四爷等人;到古田任知县两年多,修庠序、固城隍、设义学、惩奸胥,让耕者有其田,田者赋其税,为民办事,为君分忧。在其他地方做官时,也都对当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老百姓称颂一时。

七是廉。陈瑸把地方豪绅送的“见面礼”充公为百姓办事,并且拒绝老百姓为自己修建祠堂的动议,这些都是初入官场的陈瑸的廉洁之处。高凉寨的犷酋为了报七年前的恩情,给做了道台的陈瑸送来四个盘子,分别是金灿灿的金子、白晃晃的银子、黑酥酥的泥土和绿茵茵的青草,陈瑸象征性地收下了泥土和青草,而把金子和银子留给了乡亲们。陈瑸在古田当了两年多的知县,攒下的薪俸还不够五十两银子。他做了十九年的官,最后只攒下四百七十两银子,捐了二百两给雷州乡亲们修建围海大堤,给一直陪在他身边的林义和光宇每人一百两,剩余的七十两给两个儿子作为父亲死后“回家”的费用。陈瑸小时候父亲被海浪卷走,拦海大堤年久失修,大量农田变成了盐碱地。做官后的陈瑸一直想为雷州的乡亲们修建新的大堤,无奈清贫一生,无能为力。他通过上书皇上,最后得批七千四百两银子作为修堤经费,兑现了年少时的诺言,也完成了毕生的心愿,既为雷州的父老乡亲办了一件大好事,又维护了自己的清官形象和廉洁的名声。

陈瑸少时勤奋聪慧,胸怀大志,38岁中进士,派至福建古田任知县,后转任台湾县知县,几年后升任台厦道道台,因治内颇有功绩,升至湖南巡抚、福建巡抚,终因积劳成疾,生命终止在福建巡抚的任上。陈瑸去世后被朝廷追授礼部尚书,被康熙誉为“清廉中之卓绝者”,成为雍正眼中的“卓然一代之完人”。电视剧本《大吏陈瑸》总体上按照历史上的陈瑸的正面记载为基本材料,从仁、义、忠、孝、智、勇、能、廉等方面进行刻画(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了人物的这些方面),塑造了一个“高大全”的主人公形象。

毫无疑问,对于陈瑸这样一个带有正面意义的历史人物,塑造成“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是理所当然的,更是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文化接受环境,不仅早已多元,而且多少有些无序。尤其对于“正面”形象和“主流”意识的接受,带有一定程度的抗拒性。也就是说,正面人物越是高大全,读者和观众越是觉得理想化,也就越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人物的存在。剧作者在高大全的主人公身上所寄托的意义,有多少是被接受者同向吸收的,又有多少不仅没被正面吸收,相反还起到了让人觉得“假大空”的负面作用,这便是高大全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有效性问题。

对于《大吏陈瑸》中的陈瑸形象,这样的担心也是有的。如果我们能在不影响整个人物正面形象的基础上“漫不经心”地适当透露一些“破绽”,让人感到这个人物的“可爱”之处,从而相信他在我们身边存在的真实性和可能性,那么,传播效果就会好很多。所幸的是,编剧最后并没有把社会的清明完全寄托在陈瑸这样一个清官身上,这是值得肯定的清醒和深刻之处。天亮之前那两丁在田野间游弋着的“游火”成为一个很好的象征,既是驱赶黑暗的坚定力量,又是走向光明的希望所在。这一“设计”从整体上增加了该剧的真实性和现实主义色彩。

总的来说,电视剧本《大吏陈瑸》在诸多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粗录如下:

1.开篇的两段“颂歌”显得多余,换句话说,没有将其很好的和整个剧本有机结合起来。

2.第一集中少年陈瑸在家专心读书,大雨冲走了借来的谷子,最后母亲回来后对谷子被冲走应该有所反应。虽然母亲遭遇了更大的悲伤即父亲被海浪卷走,但这点借来的谷子是全家度命的保障,不应遗漏或省略母亲的反应。

3.对税吏的刻画有些简单,“收钱-骂-打”的套路显得有些脸谱化。

4.语言的非视觉化。第三集中,“吴四娘泪流满脸,机械地摇动机杼,把一肚子的心酸织进布绢”;“明月羡慕地看着这一家子,把院落照得明晃晃的”。语言很美,很有诗意,但却不够直观化、视觉化,不适合拍摄。

5.求雨部分戏份过多,虽有很强的地方民俗文化色彩,但可能适合小说等文体展示,其部分程式的迷信色彩和杀牛祭祀的野蛮血腥恐怕不太适合在电视上大肆渲染和广泛传播。

6.全剧最后的蒙太奇组合镜头过多,应该有所缩减,不宜让人感觉类似于人物宣传片,而应该保持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品格。

7.文字校对工作可以做得更细。如第一集洪泮洙教授三字经“习相近,性相远”等,都是一些较为明显的错误,应力求避免。

以上为一个外行的“多嘴”,如有不妥,自行略过。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博士)

猜你喜欢
古田雷州知县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用户共情下的古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疯老爹打知县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