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禅椅

2017-11-28 03:43西民
东方企业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达摩祖师禅宗

西民

禅椅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家具。它的名字就含两种功用,一是参禅,一是就坐。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把禅修和座椅连接在一起的,只此一件,别无其他。

那么,禅椅有什么特点,它的美丽之处在哪里?我们的古圣先贤,与禅椅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而最为重要的是,究竟什么是禅,它对我们的人生与生活,可以有怎样的作用与意义?我诚然才疏学浅,但或也算懂一点皮毛,也不妨说与大家听,或可聊为茶余饭后增添生活色彩的一点“小意思”。

晚明名士们的真性情

明清文人撰写器物的著作中多有涉及禅椅。但这里或需先指出的是,所谓文人,并非不事稼穑、不切实际、整日浮想联翩、整日“之乎者也”的百无一用的“书生”。“文人”一词,只是在如今社会,不知是由谁先倡导起来的一个叫法,古人并没有整天“文人文人”地叫。

古代的“文人”们,例如先秦诸子百家、魏晋风度、屈原、陶渊明、苏东坡等等,可说都是身体力行地去学习、追求和体悟人生大道的一群人。他们明理、深刻、大气恢弘、胸罗万象,充满为国为民的无私和追求生命解脱的大无畏精神。或许是受了“孔乙己”和“范进”之类文章以及古装电视剧的影响,又或许是立足于物质为上的价值观,我们如今有许多人,心中总是对着“文人”嗤之以鼻,这真不知是从何说起。

话题回到禅椅。文震亨《长物志》、屠隆《考槃馀事》以及高濂《遵生八笺》中,皆有“禅椅”条。文震亨写道:“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华如玉,不露斧巾者为佳。近见有以五色芝黏其上者,颇为添足。”屠隆所写与文震亨类似:“尝见吴破瓢所制,采天台藤为之。靠背用大理石,坐身则百纳者,精巧莹滑无比。”文中的吴破瓢,是一位有趣的道人,原名吴孺子,善作画,也善制器,所作器物精美异常。有一天,他亲手制作的一个十分心爱的瓢被强盗给打破了,于是大哭,所以自号“破瓢道人”。高濂《遵生八笺》也讲到吴破瓢,说他曾见过吴破瓢制作的一张几,形制怪奇,莹滑如玉,是难得的稀有之物。《遵生八笺》中的“禅椅”则比较简单:“禅椅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惟水摩者为佳。斑竹亦可。其制惟背上枕首横木阔厚,始有受用。”禅椅要高大,此外,靠背搭脑的横木要阔大宽厚才行。

《遵生八笺》是内容非常丰富的一部书。高濂因为从小身体不好,所以遍览群书,到处寻医访道,收藏到很多秘方,也学到深刻的修养身心的道理。到了最后,他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切皆通达了,没有疑惑,也没有牵挂,只是“身世两忘”“始终一念”“味餐法喜”“游息人间”。于是,他就作了这部《遵生八笺》。书中含“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尘外遐举”等,洋洋洒洒共八笺十九卷,就像养生的大观园,而高濂自号“瑞南道人”,他的养生,实际也是十分通透的道的桥筏。《遵生八笺》的文字也很美。高濂无论写景论道,还是记药叙方,都娓娓道来,读之有一尘不染之感。

禅椅的内容是挂在“起居安乐笺”当中的,那什么是起居安乐呢?高濂说:“人能安所遇而遵所生,不以得失役吾心,不以荣辱萦吾形,浮沉自如,乐天知命,休休焉无日而不自得,是非安乐之机哉?”所谓遵生,便是乐天知命,不为外境所夺,达观而修养自心,心中只有一片自在的闲情。得失荣辱的发生,就让它们发生,不再追逐变幻的环境和自己的身心世界,只是恪守着那一念真心灵觉。此时端坐在禅椅上,岂不正是“无日不自得”,岂不正是“休休焉”?乃至禅椅不禅椅的,其实也是无关紧要的事。

不仅高濂是“无日不自得”的“休休焉”,文震亨、屠隆大概皆如此,他们都算是晚明的名士。何为名士?有真性情的人,是为名士。何为真性情?没有机心,不再矫揉造作了,是为真性情。

禅是什么?

禅椅椅面宽大,造型简洁,其本意,应该就是用来参禅打坐的椅子。那么,什么是禅呢?

如今禅修的人很多,禅之一字,人们也耳熟能详,尤其许多文化人,热衷于研究禅理,也热衷于实践禅的精神。众所周知,中国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讲究一个“悟”字,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当然是非比寻常的一件事。

中国禅宗有六位祖师,分别是初祖达摩祖师、二祖慧可禅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这其中,六祖慧能大师大概最为人们所熟悉,因为他有很多传奇故事,也留下了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坛经》,而达摩祖师和慧可禅师之间的一个故事,或许可以作为了解什么是禅的一个很好的公案。

慧可禪师刚开始接触达摩祖师的时候,对达摩祖师说,我的心很乱,不能安静,能否请师父您帮我安心?达摩祖师说,那你把你的心拿来,我为你安。慧可禅师遵循达摩祖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心,找来找去,他发现,拿不出一颗心来,于是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回答说:“为汝安心竟。”慧可禅师大概是看了一下自己的心,发现心中各种念头杂乱无章,如河流般奔流不息,倏忽生灭,它们并不是自己主动生起的,想拿也拿不了,因此找不出哪一个念头才是自己的真心。他发现了以后,就说,我找不到自己的心。可是,能够知道自己的心杂乱无章,知道自己的念头如河流、如云彩,飘忽不定而没有实际,这本身就是真心的作用,是进入修行之路的第一步。因此,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替你安好心了。可见,禅,其实说起来别无奇特,只是一种自省的精神。

人能反省自己,就能发现和切断妄想之流,然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自己。能够观察自己的心,清楚地知道它处在什么样的情绪状态,生起什么样的念头,这是开始修养之路的第一步。这时候,坐在那一具禅椅上,才是有意义的。身体坐在禅椅上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心正坐在什么样的椅子上,这样应该是更好、更有意思的。

祖师禅与如来禅

中国禅宗的三祖——僧璨大师,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有许多创举。原本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都是建在城市里面,僧璨大师是第一个在山里建道场的人。而原本中国禅宗不立文字,都是师徒之间以心印心的传承,但从僧璨大师开始,中国禅宗开始“立”了文字。这就是他所作的著名的《信心铭》。

《信心铭》很短,总共才七百余字,但朗朗上口,是指导禅宗行者的一部绝好经典。这里暂且介绍首尾两句——第一句:“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佛道难不难呢?不难。难是难在受无边无尽的分别心的控制。怀疑、傲慢、愤怒、担忧、恐惧、嫉妒以及思维和逻辑推理等等自我的感知,这些都属于分别心的范畴,有了这些分别心,悟道就像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一样,自然是难的了。因此《信心铭》接下来,就教导人们如何“去除”分别心。最后一句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信心是对道的信心,道是超越生死的道。真实的信心,就是道本身了,所以是没有分别心的“不二”,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超越时间的恒常。

《信心铭》和六祖的《坛经》,是中国禅宗仅有的两部经典,其他诸如《祖堂集》《五灯会元》等,皆是禅师们的事迹和言行的记录,并不能称为经典。因此,要了解禅宗,《信心铭》是应该一读的。

此外,中国禅宗的修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祖师禅,没有拐弯抹角,直指心性,就是通常所讲的“顿悟”。祖师禅是中国禅宗的精华,从达摩祖师一直到六祖慧能大师再到虚云老和尚,一脉相传的就是祖师禅。另一种是如来禅,属于渐修的范畴,观照心念,使恶念不起,善念相续,时时勤拂拭,时时善护念,重视打坐经行等有为功夫,这便是如来禅。

总之,中国佛教和中国禅宗,皆清楚有序、清透无碍、清凉如月。有些人或许捕风捉影,心中有着种种的“认识”与“判断”,但这些皆是个人的事,也皆是“无关紧要”的。

了解什么是禪,才能了解什么是禅椅,也才能了解和体会古人心思,从而对禅椅等中国古典家具有更深入、更入心的日常使用。身为一个中国人是幸福的,我们的古人厚道而博取,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给后人提供了极为丰赡的修养身心的道路。也不知是哪位先人发明了禅椅,使得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地,借助家具之便,便可时时有禅的提醒,实在也可说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我自然不是有资格“解说”禅宗的一个人,也没有去研究禅椅是怎么来的,不过道听途说、拾人牙慧而已。此文意在宣传和沟通,读者中必然有深谙妙道的人,如此则请安坐在自家禅椅上,不必纠结于文意与字词,请“得意忘言”,饶过这篇自说自话的拙劣文章。

就个人的体会而言,了解什么是禅,再有具体的实践以后,不再管自己的念头,随着修心的深入,慢慢就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古人的闲情,什么是古人的雅趣,以及什么是古人的静心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如此,就不会再随着情绪飘荡,不会再矫揉造作,乃至不会再那么在乎身心世界,更不会再只停留在文章字词当中去穿求。

一张禅椅,一片禅心,不过,也没有文字上读起来那么拘谨就是了。

猜你喜欢
达摩祖师禅宗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灵 山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达摩克利斯之剑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