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诗歌的探险家

2017-11-28 12:48张远伦
红岩 2017年6期
关键词:鲜味史密斯诗集

张远伦

寒露至。诺奖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获得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

与去年不同,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后,除了一些“黑马依旧”的赞叹,并无多大波澜。去年鲍勃?迪伦获奖,文学界哗然,传统经典文学的固有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且其热度不僅止于文学圈子,“答案在风中飘荡”甚至成为众多中学生作文题目。与其说诗歌跨界了、越界了,不如说这一具有蓬勃生长力的文学样式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疆。

“中国诗集”栏目一贯重视诗人的创造力。向未知领域掘进,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新尝试,无疑是创造力之一种。只见独峰不见群峰,绝不是一本刊物的气度,诗人们攀爬属于自己的那一座山峰,而我们尊重每一座山峰的高度。因此任何写法上的努力,都是有益的,都是创造性的。我们期待和呼唤更大更强的诗歌原创力!

诗人突破审美的藩篱,扩大思维的边界,向着未尽领域深入,呈现给诗坛新的风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刊“红岩文学奖”得主——美国诗人特蕾茜?K?史密斯加冕今年美国桂冠诗人,便是诗歌原创力一再被肯定的例子。她的父亲在哈勃天文台工作,浩瀚无垠的宇宙和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因子在诗人身上得以展现,她敏锐地捕捉到跨学科领域的诗意,在科幻小说和宇宙知识中浸淫,创造出特质明显的诗歌,超越小确幸和小情绪,呈现了女诗人中不可多见的大气、辽阔、深邃和温度感。这是珍稀的瑰宝式写作,有格局的写作!

诗歌的创造活力和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对新的学科领域的掘矿式开采,而且每一种新体式的出现一样意义非凡,具有变法性的新品,也是我们对诗歌的阅读渴求。与特蕾茜?K?史密斯一起获得“红岩文学奖”的翻译家远洋,翻译有一本美国诗人罗伯特?哈斯的诗集《亚当的苹果园》,诗集中便有一些实验性的纯叙述诗,读起来似乎是微小说,而其诗意弥漫,让人确信它们是诗歌,其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深刻启示,便是在这种“文体样式”探索中形成的巨大“张力”里得到的。

我刊曾经推出“埃德森诗集”,也是企图将“国际盘子”中的“鲜味”奉献给读者。美国上世纪后半叶最有特质的后现代诗人之一拉塞尔?埃德森以“寓言体式”创作的诗歌,以“反诗歌”为特征,不仅内容上奇诡莫测、荒诞错乱,而且在形式上有意模糊文体特征,不分行,这实验性极强的,一度不被认为是“诗”的诗,最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欢,拥趸无数,其新鲜的体验和深刻的启迪,超越了众多传统意义上的“好诗”。当然,从时间看,这些“鲜味”正在经历淘洗,变成“美味”。新世纪期待更多的像特蕾茜?K?史密斯诗歌那样的“鲜味”,要知道:她还是“七零后”!

从这三个美国诗人那里,我们看到了诗歌的可能性,这种来自未知的召唤,往往令诗人着迷。每当一首具有新面孔、辨识度、标签性的诗歌问世,诗人便完成一次冒险。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在经历“第三代诗歌运动”后,进入了平稳、丰裕、深厚的积聚期,佳作频繁,渐成气象,然而,具有明显“革新”气质的诗歌并不多见,特别是格局大、影响大的诗歌,尚待发现。期间由于自媒体的兴起,诗歌的推广普及和创作都空前受益,一些具有个人想法的诗歌涌现了,流派和概念也在不断变换,但是,“鲜味”多,“美味”似乎少了些!

本期“中国诗集?十六人诗集”便是意在展示当下中国诗歌创作的丰富和多元。如隆玲琼深度介入生活,在题材开掘上的探索便值得关注。她的以试管婴儿这一很有挑战性的内容写出的一组诗,超越了众多浮在生活表面的诗歌,掘进到科技进步、人性揭示和人类繁衍相融合的境地,向着微观世界,进得去,而又出得来,于日常中觅得进阶。如此,无论“书面”还是“口语”,无论“意象”还是“事实”,无论“学院”还是“民间”,我们尊重每一种原创性的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鲜味史密斯诗集
鲜味的秘密
Exercise cardiac power and the risk of heart failure in men: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春日水中鲜
奇奇·史密斯作品
威尔·史密斯是怎么把自己玩坏的?
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的研究进展
扎迪·史密斯的《摇摆时光》
史密斯预估控制在排焦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