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绿色建筑运营标识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28 06:3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绿色建筑 2017年3期
关键词:节水绿色建筑

蒋 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

青海省绿色建筑运营标识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Research amp; Practice of Green Operation Building Certificate in Qinghai

蒋 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

绿色建筑只有在运营过程中才能实现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节能资源、降低运行费用等目标。目前,我国90%以上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为设计标识项目,绿色建筑更多仅停留在了设计和理念上。西宁市某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以绿色建筑作为建设目标,并在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为绿色建筑的成功运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绿色建筑; 绿色施工; 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检测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绿色建筑申报面积8.37 万 m2,主要建筑内容为 6 栋高层住宅(13~18 层)。海湖新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地带性变化明显,呈现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建筑热工气候分区属严寒 C 区。据西宁市区有关气象站资料(1971 年以来)统计,西宁市年平均气温 6.2℃,年平均降水量 366.8 mm,年日照时数 2 703.2 h,年均风速1.8 m/s。项目于 2016 年 12 月通过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二星级绿色建筑评审,成为青海省首个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项目。

图 1 现场照片

表 1 项目得分情况

2 绿色建筑技术路线

本项目属于绿色居住建筑,设计阶段便以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为建设目标,严格执行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在施工和运营阶段,执行绿色施工标准,实现绿色运营管理。

2.1 前期设计

2.1.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本项目为 6 栋高层住宅,层数分别为 13 层和 18 层两类,总户数 433 户,按照每户 3.2 人计算,小区内居民数量为 1 386 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 16.4 m2/人,满足集约利用土地要求。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人防兼车库,包含自行车停车空间。小区内景观环境优美,绿化率达到43.1%,透水砖面积占室外硬质地面的 53.9%,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规划合理,实现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 要求。此外,场地选址位于海湖新区核心地段,公共交通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项目投入运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住区公共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雨季住区内无积水现象等特点得到了住户肯定。

2.1.2 节能与能源利用

西宁市夏季日均最高温度 23 ℃,不存在制冷需求,自然通风成为住户在夏季调节室内温度的主要手段。小区冬季采用市政热源进行采暖,户内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并实现分户热计量。

此外,项目用电按每户进行计量,公共部位用电实现分项计量,计量电表均实现远传功能。公共区域全部采用节能型光源,并实现定时分区控制。

2.1.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为实现节水目标,项目采取了一套综合节水措施。生活用水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对 5 层至 11 层和 12层以上采用变频供水设备分区供水,入户支管压力超出 0.2 MPa 的增设支管减压阀。项目的开发单位和物业单位采取了与住户签订采购节水器具协议、对住户选购节水器具进行指导的方式保证了节水器具的落实。根据物业单位提供的居民用水量记录,计算得出小区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建筑平均日用水量为 55.78 L/人,低于 GB 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中平均日生活用水节水定额下限值要求 70 L/人。

项目还设计了一套雨水回用系统,收集住宅以及地块内幼儿园和沿街商业的屋面雨水,雨水主要用于景观绿化用水。雨水系统设施运行正常,雨水用水量记录完整,水质通过第三方检测满足 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和 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规定的非饮用水和景观用水的水质标准。

2.1.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项目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要求,选择耐久性好、环境污染小的环保建筑材料。400 MPa 级及以上受力钢筋占钢筋总量比例 89%。建筑外立面材料和公共部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均满足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要求,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通过对材料进场记录的汇总与统计后确定,施工现场 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91.1%,满足“本地建材”要求。

2.1.5 室内环境质量

项目在设计阶段便充分考虑室内噪声级要求。通过采取优化围护结构隔声性能,优化建筑平面、空间布局,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场地内机动车噪声管理等一系列手段使室内噪声级达到标准要求。室内光环境方面,项目内所有户型卧室和起居室的窗地比均大于 1∶5,充分保障了自然采光需求。户内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设置调节阀和温控器,住户可根据室温调节热水流量,保障了室内舒适的热湿环境。

在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评价过程中,室内环境质量主要以第三方检测数据作为主要参考评价依据。本项目的实际检测结果如表 2、3 所示。

表 2 最不利房间室内背景噪声实测结果

表 3 最不利房间自然采光系数实测结果

2.2 施工管理

本项目编制专项绿色施工方案,运用 ISO 14000 和ISO 18000 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内容分解到施工管理体系,使施工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达到绿色建筑评价要求。

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针对降尘、降噪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并保留完整的计划实施记录(见图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遵照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中危险源辨识、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实施目标以及具体控制措施进行计划。

图 2 起到降尘作用的车辆循环水冲洗设备和硬化地面

绿色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控制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降低建筑绿色性能的重大变更。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施工过程管理要求,对绿色建筑重点内容进行专项交底,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进行完整记录,对有节能环保要求的设备和材料进行进程的检验与记录,保障了绿色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落地。

2.3 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运营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物业公司管理制度不完善,节能环保设备设施不定期维护,物业公司员工缺乏绿色建筑设施设备使用与维护的专业知识,都是导致绿色建筑在运营中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原因。

项目将绿色建筑运营分为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和环境管理 3 部分内容开展。在物业公司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补充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等专项管理制度、操作章程和应急预案,并建立绿色建筑宣传机制,定期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绿色建筑运营技术管理是指保证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对设备系统进行运行优化与能效管理,以及作好建筑工程、设施、设备、部品、能耗等的档案及记录工作。环境管理主要针对景观绿化和住区内垃圾处置做出要求,确保景观植物生长良好,垃圾得到分类和及时处置,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

2.4 经济效益分析

西宁新华联二号地项目选用雨水系统、透水地面等多项适宜且效果明显的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室内通风、采光、声环境等进行模拟、优化,以达到提高人员居住舒适度、节能降耗、优美环境的目标。为实现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营标识的增量成本为 155 万元,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 18.52 元/m2,每年节约运行费用(节电与节水)为43.58 万元,静态回收年限为 3.6 a,减少了建筑的运营费用,使业主和物业公司从中获益。

此外,本项目销售价格和入住率均高于周边住宅项目,为项目开发单位既赢得了经济效益,又树立了追求低碳环保的企业形象。

3 结 语

绿色建筑旨在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节约资源从而减少运行费用,这些优势更多的需要在建筑运营阶段体现。目前,国内超过 90% 以上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为设计评价标识,绿色建筑更多地停留在设计与理念上[1]。

本项目将绿色理念贯彻到建筑的全寿命期内,在实践中对绿色施工和绿色运营积极地开展探索,最终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认证。

[1] 程大章,沈晔.论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C]//中国科学研究会.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北京:[出版社不详],2013:1-8.

TU50

A

1674-814X(2017)03-0026-03

2017-02-12

蒋璋,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项目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市。

作者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猜你喜欢
节水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