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不一样
——执教平行班后的感受

2017-11-28 05:11
美术文献 2017年3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教学方法

□ 周 姝

一模不一样
——执教平行班后的感受

□ 周 姝

我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每一学年我都会执教同一年级七个班的美术,也就是说,每一个课时的内容我需要重复七遍,重复着一样的教学流程、一样的教学语言、一样的教具、一样的作业……天天这样重复着这一切,做为一名老师,感觉自己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技艺,反而会让我变得懒惰且呆板。因此,我决定把每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这样,每上一节课,就是一次试教的过程,每上一节课,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的过程,长此以往,我想我会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不断打造出平行班里的一模不一样。

一、教学方法不一样

在A班执教《草丛中》一课时,我请学生对照书中的单株草来改画,要求表现出草叶的转折、穿插与遮挡。孩子们在书上改来改去,也没画出我想要的效果,有的孩子几乎不敢动笔,只有少数几个基础特别好的同学能表现出来,这节课由于改画过程不成见效,孩子们似乎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做为老师的我也有些小失望。下一节课,我来到了B班,这次我不能重复A班的教学方法了,我得改变新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顺利的改画草叶了,我想出了一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方法,那就是——走出去。一进教室,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的美术课,周老师想带你们到操场上去玩一玩,我们出去享受阳光,享受大自然。你们想去吗?孩子们人人欢呼。

我们来到了操场上,我领着孩子们来到了草丛中,我们蹲下来,围着这些小草,一起闻闻小草的清香,一起观察小草的样子,“谁来说说小草长什么样啊?”“小草绿绿的。”“很多小草在一起时,它们相互间是穿插的。”“对呀,还相互之间产生了遮挡。”“草叶还有转折了!”“对,我也看见了转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是热爱生活的好孩子!”观察了草丛后,孩子们来到了教室,这时我给他们布置任务,请他们改画书中的单株草,表现草叶的转折、穿插与遮挡。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已经大功告成了,他们画得很轻松。看来,有些教学内容,我们领着孩子们去观察后再实践比直接练习,效果会好很多。

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两个班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尝试,效果大不一样,看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很有必要。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方面,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并取得预期效果。

做为美术老师,我想一定有很多同行跟我有着一样的困惑:美术课上尝试练习后,再来学习新知时,孩子们对你不理不睬,只顾忙自己的了,课堂没办法组织了,很难做到收放自如。一次教研活动上,我执教的泥塑课《漂亮的铅笔头》,给孩子们尝试搓泥球,尝试练习几分钟后,我请孩子们停下来,孩子们似乎觉得没玩够,搓得可起劲了,这分明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当我进入下一环节时,孩子们基本上是不给我面子,面对这样的情形,做为老师的我觉得很尴尬。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一直让课堂尴尬下去,于是,在下一个班级执教这一内容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当孩子们尝试搓泥球后,我对孩子们说:“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跟周老师挥挥手吧,老师觉得你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搓出漂亮的泥球,老师佩服你们,让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吧。跟着老师一起称赞自己,一起做动作,我真棒,我最棒。最棒的你一定做得最好!”这一招对低年级的孩子可管用了。

两次课堂的对比,两个班里不一样的教法,让我再一次感觉到:方法正确不但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个孩子,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作业展示不一样

美术课上孩子们的作业展示评价环节很重要,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十分在意自己的佳作能否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美术作业内容丰富多彩,有绘画作业、剪纸作业、泥塑作业、小制作等等。如果孩子们的作业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特别幸运与快乐的事情。

还记得一年级的一次绘画课《我的太阳》,孩子们在下课前画出了很多有趣的太阳,我请出了一些画得好的作业到前台展示。这时我听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声,他边哭边捂住自己的脸,还小声地说:“老师为什么不点我?难道我就画得不好吗?”我走到他的这边,悄悄看了看他的画,画面很小,但也算完整,也有自己丰富的想象。看来,真是我错了。我的一个错误,让这个孩子伤心不已,其实每个孩子的画都有自己的优点,我怎么能不照顾全体学生了,我应该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得到展示,这样他们会对美术学习才会更有兴趣。下一个班展示作业时,我分组展示孩子们的作业,请每个孩子都走上讲台,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并充分肯定他们作品的优点,孩子们可高兴了,个个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次制作课《小兔》,当孩子们用苹果和卡纸、纸杯做出了可爱的小兔后,请孩子们拿着作品上台展示,有的孩子举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叫喊着:“老师,我的兔脑袋掉了。”有的说:“老师,我拿不动了,好重啊!”还有的说:“老师,我的纸杯也快破了。”短短几分钟的作品展示时间就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结束了。来到下一个班上课时,我经过反思,吸取了上节课的教训,提前进行了谋划,我在教室准备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准备了三张大桌子,在桌子上铺上了绿色的布,感觉像是一块绿色的草丛,当孩子们的作品完工后,我邀请同学们将小兔送到草丛中自由玩耍,孩子们积极踊跃参与进来,一会儿功夫,草丛中迎来了很多漂亮的小兔。大家围在一起相互欣赏作品,“我觉得这个好看,这只兔子的耳朵剪的好看。”“我觉得这只小兔眼睛画的漂亮。”“兔子衣服上的蝴蝶结做得好有创意啊!”我精心准备的展台得到了完美的运用,大家在一起展示作品、欣赏作品、评价作品,构建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美术学习的快乐。

在美术课作业展示中,我经常采用情景化的展示方式。比如在一堂人物像课中,展示时我一边摆放了一张蒙娜丽莎的画像,一边在讲台上放置一面制作好的画框,让学生将绘画好的作品逐一放到画框中,打上灯光,感觉走进了博物馆中。在这种氛围里边欣赏,边比较,边评价。学生在这种自己的画变名画的心情中,变得更加积极,评价有了更好的发挥,讨论更多,想的也更具体,课堂的效果非常好。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老师们应该会发现小学生在美术课中,最喜欢的除了画画,就是展示评价时间。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就会觉得非常的自豪,这就是学生都有渴望被肯定的本质。如果老师在展示时没有技巧性,仅仅将学生的作品拿出来,给学生看上几眼,然后夸奖或者批评一通就了事。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同学还没看清楚画作就结束了展示过程。对于忽略展示环节,直接评个分数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展示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为了杜绝展示评价的随意、简单、草率,力求在展示评价过程中做到“唤醒、激发、鼓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中,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美术作业展示评价方式。

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若能主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地导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的探究教学技艺,努力打造平行班里的一模不一样,积极构建高效和谐的美术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教学方法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美术课
创意美术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