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辉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划龙舟的训练技巧和力量训练研究
林耀辉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划龙舟作为一种以体能为主导的竞速型运动项目,十分关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能力主要是指由不同作用和形式构成的战术能力、心理能力、技能、运动智能、体能等构成的参赛能力。若要取得划龙舟比赛的胜利,促使运动员发挥最佳的竞技状态,就应当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进而使他们逐渐适应各项目激烈复杂的比赛。合理的体能训练能够不断加强龙舟运动员各方面的身体机能,促使其在比赛中使战术、运动技术和心理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实现运动竞技最佳化。
首先,体能训练时间相对较少。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划龙舟训练中不重视体能训练,许多运动员每周仅参加2~3次体能训练,这显然无法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龙舟比赛。近年来,现代化训练手段逐渐被运用到划龙舟训练中,龙舟技术逐渐革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龙舟技能训练的时间相对增加,而体能训练中则逐渐减少,一味地关注技术训练而忽视体能训练,显然不符合划龙舟运动的内在发展规律。其次,缺乏专业训练手段,划龙舟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虽然具有2 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作为竞赛活动仅仅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职业化的进程起步于2011年中华龙舟大赛。调查数据显示,龙舟运动员采用龙舟专项体能训练只占15%。当前,我国许多划龙舟运动员依旧采用和沿袭传统的划龙舟训练方法,这显然根本无法适应当前龙舟竞技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对龙舟竞技运动的发展极为不利。与此同时,我国现代竞技龙舟发展历史较短,缺乏专业的训练体系,大部分依据其他竞技项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这种训练形式在短期内能够一定程度地提升训练效果,但由于不同运动项目中肌肉用力方式与体能功能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龙舟竞技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结合龙舟竞技项目的特点,革新传统龙舟训练方法,制定专业训练策略和体系,加强划龙舟的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
2.1 增强龙舟训练的科学性
科学化训练主要是指龙舟训练要遵循体能训练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当前,龙舟比赛竞争日益激烈,强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龙舟运动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能。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加强龙舟训练的基础和前提。龙舟训练大致上分为陆上与水上两种方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运动员竞技所需的运动素质与机能,要紧紧围绕提升运动员个体能力逐渐展开。总体而言,划龙舟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内容分为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以及辅助身体训练。以训练素质角度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速度素质训练、柔韧协调素质训练、力量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等。水上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常采取不低于5km的长距离变速划和持续划等方式。在训练过程中应当关注专项训练的内容设计,强化有氧训练的成效。划龙舟训练应当着力发展有氧能力,并逐步提升龙舟运动员的个人综合素质,逐渐改善有氧训练的技术含量,特别是在规定距离与时间的长划过程中减少桨频,以便提升划距的效果,增强技术的合理性和整船配合发力拉腰蹬船的前行效果。应依照五级强度的训练设计模块,不断改善每一桨的训练成果,使得有氧训练的强度不断强化。与此同时,划龙舟作为一种竞速项目,应当按照能量代谢原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以便在不同的距离点都可以达到最高效的速度与节奏。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融合调整,以使得运动员能够慢慢摸索到自己最佳的运动方式,改善自身的速度调节能力,建立形成多元化的速度结构。此外,还应当引导运动员明确不同竞赛项目、不同对手,在船速与桨频分配上能够随机应变地进行有效配合,进而整船配合自觉应用合理的战术。
2.2 确保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
从广义角度上看,划龙舟的体能训练一般可以分为专项体能训练与一般体能训练。两种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专项训练是基于一般训练的强化升级,而一般训练则是基础性的内容训练。两者在划龙舟训练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行划龙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所以,在龙舟训练中必须切实考虑龙舟运动的技术和战术安排,以及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体能训练。若缺少专项训练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龙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就无法适应当前的龙舟竞技需求。但和其他专项训练一样,龙舟训练对运动员各个器官技能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所以,在有效开展专项训练的同时,还应当充分重视一般训练,在一般训练中,可以适时调换训练的手段与内容,进而弥补专项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为专项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一般体能训练还可以调节枯燥乏味的专项体能训练。显然,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是龙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缺少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影响训练效果。
2.3 提升龙舟训练队伍的素质
我国竞技龙舟发展历史较短,许多龙舟训练者都来自传统龙舟队伍中,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龙舟比赛经验,但缺乏理论素养,执教水平相对较低,对训练学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较少,无法真正领会现代竞技龙舟的要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龙舟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因此,现代龙舟训练需要一批专业素养高、基础知识丰富、比赛经验丰富的训练人员,在龙舟训练中可以熟练运用各种方法、方式和理念,为我国竞技龙舟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在日常训练中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聘请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参与到龙舟训练中,另一方面也要安排现有的龙舟训练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龙舟训练技巧,进而提升他们的执教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实力强的龙舟训练队伍,为龙舟训练奠定基础。
首先,要坚持恢复性原则。每次针对同一部分肌肉群进行力量训练之后,都需要至少2天的恢复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进行力量强度训练后身体需要48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自我恢复,只有切实坚持恢复性原则,才能够使身体适应。若每天参与训练的肌肉群都不相同,而且相同的肌肉群在两次连续训练中的间隔缓冲时间都在48小时以上,那么就能够形成周期性肌肉群力量训练方法。其次,要坚持特异性原则。特异性是影响划龙舟力量训练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看,特异性是训练方式与肌肉收缩行为、新陈代谢特性与被练习肌肉群产生的适应性生理学现象。龙舟力量训练过程中的肌腱运动模式不同,对运动员的个别肌肉生理特性和生化特性影响也不同。因此,应当尽可能地使肌肉运动的收缩速度、性能、类别与专项技术要求一致。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对龙舟运动员的大肌肉群、主要肌肉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在龙舟运动中大肌肉群是动作的主要力量来源。另一方面,还应当重视远端肌肉群与小肌肉群的训练,小肌肉群是各种肌肉群相互协调的结果,任何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它。因此,如果小肌肉群的力量无法得到发展,那么,大肌肉群在用力过程中就极易形成突发性运动损害,同时还会影响整体运动技能的发展。因此,力量训练要针对全身进行,例如,若龙舟运动员的胳膊受伤就进行腿部训练,若腿部受伤则进行胳膊训练,避免因受伤而停止训练或降低训练强度,从而导致身体健康与技能下降。在针对为受伤的部分进行训练时,应当注意适量,不能负荷过大。要采用丰富多样的训练方式,以协调自身专业技术练习与受伤肌肉群的治疗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在练习时还应当格外重视呼吸配合发力的训练。再次,在力量训练中还应当遵循多样化原则。传统的龙舟训练时常显得单调、枯燥,导致龙舟运动员缺乏参与积极性,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龙舟运动中,如何提升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与热情,也是龙舟训练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若要提升龙舟力量训练的效率,保证力量训练的效果,提高龙舟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与运动量,就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比如,适时运用各种辅助器械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龙舟运动特有的赛事特征,也要求逐步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训练方法,进而增强运动员的信心,提升他们的训练热情,增强龙舟力量训练效果。
[1]吴向明.对田径运动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2]周思红,高媛.世界优秀女子四人皮艇队运动员划桨的动作结构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
[3]伍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3).
[4]田振华,吴晓峰,李云勇,等.我国高校龙舟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
[5]张浦强,刘辉.九江学院龙舟运动员体质特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G861.4
A
1674-151X(2017)05-050-02
投稿日期:2017-03-10
林耀辉(1982~),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