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①

2017-11-28 06:20:20朱家宜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成因游泳动作

朱家宜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①

朱家宜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深受大家的喜爱。而在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其中有一种很严重的心理就是恐水心理。而这种心理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也会给游泳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该文首先对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几点在游泳教学中克服恐水心理的策略,旨在对以后的游泳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游泳教学 恐水心理 成因 克服策略

游泳运动会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但是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就是恐水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会对学生学习游泳运动带来困扰,也会给游泳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所以,该文针对在游泳教学训练中产生的恐水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也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可以对提高游泳教学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恐水心理的成因

1.1 内部因素

1.1.1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会产生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而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协调性较差,平时运动锻炼较少并且也不熟悉水性,所以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不敢下水,容易呛水,这就使他们产生恐水心理,抵触游泳。

1.1.2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的动机,也不喜欢游泳这项运动,或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游泳这项运动,这样会让他们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游泳教学训练。有些学生可能在以前游泳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痛苦的经历,例如呛过水或是因为受到过同伴的嘲笑,这样就会让他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有自卑心理,也会对游泳产生不自信,更会对水产生恐惧心理。

1.2 外部因素

1.2.1 游泳的技术要求

游泳的呼吸和动作是游泳教学中的重点。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游泳需要在水下进行,所以在游泳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改变平时习惯的呼吸方式和运动习惯。在陆地上人们直立行走,在水中则要求仰卧或俯卧做动作,并且在游泳时对口鼻呼吸的配合要求也很高。

1.2.2 水的环境

在水下会产生一些外力因素,如重力、还有水的浮力和压力,这些和在陆地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这就让一些学生,特别是初学者,刚进入水中会出现身体不适应或者是心理上的紧张,从而无法掌握技术要领。有些学生因为技术动作不熟练的原因,导致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无法用正确的游泳姿势,甚至会导致呛水、溺水这样的情况出现。

1.2.3 场地因素

在游泳教学训练中,游泳场地的环境也是造成恐水心理产生的一个原因。如,游泳场地环境过于嘈杂,或者游泳人数较多,学生在练习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动作练习,这就会对学生在学习游泳的时候带来影响。其次是水质和水温的影响,有些游泳场地的水质浑浊不清,水温太低太高,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不适,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水难以预测和把控,产生恐惧感。

1.3 教师的教学行为

1.3.1 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模式,没有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单纯地进行讲解,语言枯燥。示范动作时,一些游泳技术的要领和难点不能够完全地展示出来,这就会给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不能够掌握基本的游泳动作要领,出现心理恐惧,抵触游泳。

1.3.2 教师的品德

在游泳教学训练中,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有些老师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位同学,对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批评或是言语上的打击,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游泳教学训练恐水心理的克服措施

2.1 教学过程前的克服策略

(1)在教师教学前,首先,应该讲解一定的自救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水下感觉到不适应应该怎么做、一旦呛水应该怎么做,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其次,教师不要让学生急于下水,要让学生在熟悉教学场地、教学环境、教学训练需要用的器材之后再由专业人员陪同下水,以此来减轻因为环境的因素给学生造成的恐水心理。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告诉学生游泳的好处以及游泳给人带来的积极改变。积极地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同学们建立对学习游泳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游泳运动强烈的兴趣。

(3)加强“水感”练习。由于有些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游泳这项运动,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在水感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先不教授复杂的动作,让学生先在水中进行行走练习,或是带上游泳圈先在水里玩耍,减小对水的恐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水性,这也可以为以后开展游泳教学训练提供帮助。

2.2 教学过程中的克服策略

2.2.1 丰富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游泳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特点,在学生熟悉水性后,适当地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例如群龙戏珠、水下捡宝,这些都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在水里产生的恐惧感。

2.2.2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些身体素质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细心指导,不能够出现言语和人身攻击。

2.2.3 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游泳的训练教学中,应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详细的教学步骤。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游泳的动作时,应该注意将动作分解,抓住动作要领,找到一种让学生有兴趣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过程后的策略

2.3.1 观察学生掌握情况

在完成教学之后,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是否有学生不敢下水或者是游泳的过程中,动作掌握得不够完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单独的辅导,纠正其动作,并且帮助学生克服恐水心理。

2.3.2 总结教学经验

在每次游泳教学训练后,应该及时反思此次教学训练的优点和不足,看是否将该节课需要讲解的游泳动作要领完整地传达给了学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以后的游泳教学训练提供帮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游泳教学训练会对学生在学习游泳运动时提供帮助和辅导,但是学生也会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出现恐水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会对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打击,也会使学生无法掌握游泳的技巧所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泳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实时地掌握学生情况。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游泳教学训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恐水障碍,提高游泳水平。

[1]赵统.儿童游泳教学中恐水心理成因及克服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黄元斌.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J].新疆教育,2013(10):168.

[3]陈高平.游泳教学中如何克服学员的恐水心理[J].网络财富, 2010(9):91-92.

[4]刘思岐.浅谈如何克服游泳初学者的恐水心理[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4):158-159.

[5]刘春花.游泳初学者惧水的原因及克服对策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4(8):119.

[6]张夏雷,李西.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成因和克服方法[J].农家科技,2011(4):98.

G8

A

2095-2813(2017)02(b)-00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069

朱家宜(1989—),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游泳、水球、潜水。

猜你喜欢
成因游泳动作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动作描写要具体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16:11:23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