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宁
(河海大学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98)
文化自信主题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机制
沈 宁
(河海大学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9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我国传统哲学、中医等联系密切,彰显出独有的文化魅力。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审视了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消亡现象显现,发展的基础也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逐步丧失。文化自信视野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第一,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第二,明确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的当代取向;第三,始终牢固根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恪守文化法则;第四,注重同现代体育、其它民族体育间的沟通与交流;第五,大力推进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
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困境;根源;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文化自信。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中,他强调 “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2015年的5月、6月,分别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第30次学习上,多次强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进行了详细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充分表明文化自信对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了各民族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涵盖思想、伦理、风俗、道德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文化现象。时至今日,这一文化彰显的民族精神仍然熠熠生辉。但自从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空间日渐萎缩,甚至部分体育项目处在濒临灭绝的尴尬境地,面对强势的西方竞技体育,必须深入思考并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战略价值,审视当前发展现状,为实现更好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政党或民族对自身学说、理想及价值观等从内心的敬畏及推崇,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正向心理状态。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
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厚的价值追寻,代表了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精神探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文化给养。培育文化自信,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的动力。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洗礼,从未中断,这充分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顽强生命力,要继续彰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命力,需要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相契合,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成为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生命并彰显其文化魅力,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不会出现断层,也能实现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汲取文化精神,转变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更好提高文化建设水平,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此,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并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绎了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伴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处在转型阶段,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面临的形势日渐严峻,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消失,比如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跳马等,也有些则处在濒危阶段,比如土家族摆手舞,也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在民间流传,缺少系统的整理,有的已经失传,比如打瓦等,还有的代表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凳龙,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发展及传承陷入窘境。
民族传统文化是传统农业自然经济孕育的结果,其产生及发展是同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层次相契合的。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一直保留了传统的农耕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农业意识特点,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4]比如,生活在东北的满族,是传统游猎民族,擅长骑马射箭,并定期举办“射会”。伴随历史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家庭的贫困与闭塞,激发了人们对外界生活的向往,传统的思想理念被打破,商品理念、人口流动不断增强。进城务工、外出经商等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生活理念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加快了生活节奏,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及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直接导致传统体育文化流失,再加上经济利益、外来文化诱惑,人们不再考虑自身民族传统体育,导致传统体育项目缺少传承人,直接导致富有民族传统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消失。[5]尤其商业经济的推进,人们的价值理念开始发生着大变化,尤其是西方宣扬的竞技体育精神,凭借强大运作模式,长期占据体育话语权,再加上不同民族以及国家间的文化、经济交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民俗性强的体育项目,也呈现出明显的现代色彩。
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才,而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消亡现象也正说明人才缺乏的后果。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的地区青年为了生计到城市务工,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后继乏人,再加上到城市生活的青年一代受到强势文化的熏染,逐步淡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加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人培养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传承辐射面小,再加之传承奖励的措施不到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流失较严重,使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主体的青年,原本应成为传承主体,但迫于生计,不得不舍弃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崇礼、平和,强调天人合一,自然不可能去培养竞争精神,展现的是个体和自然、身心的协调发展,注重整体效益,强调和谐、整体,注重感性不强调理性,缺少对单项技能的开发,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虽然内容多,但理论中带有诸多神秘色彩,含蓄模糊,抽象性的少,不能实行具体检验,在技能培养、身体训练等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运动的原理探索的不多。[7]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发端于民族的文化习俗、自然环境以及宗教信仰中,是独特传统文化及心理状况下产生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束缚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再加上其狭隘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传统武术创立了多个门派,但是彼此之间不切磋交流,甚至为了保密,也没有文字记载,通过口传身授来传承,发展缓慢。
“挖掘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夯实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8]。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了不同历史发展条件下的演进情形,空间层面展示了各个民族选择的存在方式及发展道路。不管是在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还是在某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其发展都存在一定差异,存在的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也就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在时空中,都以特定方式存在,呈现出具体特点。不管是哪一个时代的体育都要呈现出特定的发展水平与时代特点,任意一个时代的体育,都是以具体的民族文化形态,存在各个民族地区,展现出独到的发展道路及存在范式,民族性意味较为浓厚。在当前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特质间互相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被融入世界体育文化之中。[9]民族性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独特的特点,而时代性又让其共同的时代特征,并与其它族群的体育文化实现融合统一,这样才能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的当代内涵。因此,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深化广大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激发人们的自豪感,更好融入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中去,再次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
我国各个民族都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维护并进一步强化其内在生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探索其灵魂与生命,找寻其民族精神的要义,也要强调从文化整体上进行保护,改变其原本的功能,拒绝功利化。[10]当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在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实际需求基础上,展示其效能,这是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升华的基础。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当代体育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整理挖掘,保持民族固有特色基础上,也拥有现代体育特征,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1]因此,倡导保护与发展辩证统一的当代取向,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是重要的科学原则,是创新并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文化自信主题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要根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用文化自信引领体育文化建设”[12],通过前面的论述可知,西方体育文化并不是世界唯一的模式,面向未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要在体育文化的舞台上,去展现自己。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精华,对其优秀成果加以创造性借鉴,尤其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自觉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反思,借助先进的民族体育理论,确定今后发展方向,开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新局面。根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要坚信弥足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遗产,其在当代的发展,仍然具备鲜明的世界性,这样才能以从容的姿态去应对挑战,充分把握全球化发展所创造的新机遇,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探索新的支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化解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必须发挥并展示自身的魅力,才能获得人们的赞许,扩大辐射面,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加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构筑强大的传承群体,只有自身传承群体扩大了,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去更好地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根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要注重彰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凸显和合理念,化解不和谐音符。所以,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有助于保持文化的本真,不至于偏离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保持正确发展道路。[13]
其次,恪守文化法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因长期接受了西方体育文化,逐渐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存在方式及文化底蕴,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隔阂,不再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容易丧失文化自信,为此,必须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全面反思。尤其是在外来体育文化充斥的情况下,文化猎奇的心态下,容易失去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也容易出现对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不自信,所以,考虑到当前世界体育文化共融的今天,确立文化自信,自然成为重要课题。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文化价值的认知及作用日渐提升,人们对文化自信的认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靠民族体育运动会、学术探索等,都从各个层面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回归,让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解程度进一步深化,这些也应成为文化自信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只有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逐步迈向国际舞台,展示国际地位,更好彰显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坚守的文化法则,“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使其成为“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14]。唯有如此,才能客观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并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构建更坚定的文化自信立场,搭建文化自强的新平台。
一般来讲,现代体育以解剖学、医学、生理学等为基础,注重外形的锻炼,坚持竞技原则,强调身体形态发展及生理机能的提升为主要标志的竞技型运动,实际上,西方体育文化不能实现人们对生命实质的追求,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是注重身体内在不断锻炼,通过调身来实现健康,比如武术、气功等,由此可见,现代体育强调的是“表”,但民族传统体育注重“本”,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文化的不断融合,西方体育渐渐关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坚持中西结合,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趋势,坚持开放和交流是各个民族重拾生命力的重要路径,需要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潜能,当然,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的进程中,也要汲取现代体育的精髓,并注重与其它民族的体育展开交流,这样才能推动民族当代体育的发展,并能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因此,树立“大体育文化观”[15],注重同现代体育、其它民族体育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找到适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现代体育、其它民族体育的契合点,有助于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视阈。
落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其国际化发展历程,不也仅能全面丰富现代体育文化内容,利于打开其发展的新道路,继续彰显其社会价值。首先,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分析与整理,注重从理论层面展开创新研究,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与规范化,逐步提升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大特色为健身性、民俗性,群众基础深厚,能让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娱乐身心,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去传播、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此同时,也要科学关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经济价值,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有助于优化体育的文化功能,实现稳步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性强的体育文化节,开展好体育项目的比赛及表演,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经济相契合,带动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全面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强化与外来体育文化的交流,也就是积极开展文化交流。通过大力开展体育文化交流,能够在沟通中,汲取国外体育文化精义,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充分考虑到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深化,能为继续开展好体育文化交流提供新的空间,为了做好民族传统体育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要做好规划工作。一是制定好行之有效的科学规划,深入交流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全面调研,做好提前量,明确交流的可行性。二是参照制定的科学规划,制定利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交流政策,并积极探索国际市场营销规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提高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文研究了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策略,通过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困境既有来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流失严重,也有自身束缚性因素。所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科学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价值,积极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出发,秉承开放、创新、包容的理念,在对外交流中,坚守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要义,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1] 于文谦,戴红磊.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1-16
[2] 妥培兴.“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困境及其消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1):13-17
[3] 栾伟元,唐雪梅.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会体育的特征及文化自信[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166-167
[4] 韩长良,蒋东升.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现代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7(4):198-200
[5] 伍卷,石爱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优化与重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8):56-60
[6] 马锦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的瓶颈及破解[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2):78-81
[7] 张丽丽.全球化视角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9-12
[8] 刘纯献,刘盼盼,冉祥华,林克明,王宴.试论体育文化与体育强国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13(5):1-3,15
[9] 王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使命与取向——基于民族国家建设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3):64-68
[10]方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12-15
[11]朱秀清.体育强国建设的文化价值诉求[J].浙江体育科学,2013(6):20-22,43
[12]白永正.文化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4):34-38
[13]苗志文,闫丽芬.中国体育发展的文化自信[J].中国学校体育,2014(11):6-11
[14]李国冰.文化自信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5-78
[15]薛文忠.“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基本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2):36-40
DevelopmentMechanismofNationalTraditionalSportsCultureundertheThemeofCulturalSelf-confidence
SHENG N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 closely linked with our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shows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m. Mainly 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tak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xamined the current phenomenon of the demis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he paper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also due to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lose. The second is to clarify the contemporary orientation of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hi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should always be rooted firmly and abide by the cultural laws. Fourth, focus on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with modern sports and other national sports; Fifth, vigorously promote the "go global" strategy of sports culture.
cultural self - confidenc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predicament; root
G852.9
A
1007-323X(2017)06-0073-03
2017-09-12
沈宁(1977-),男,江苏沛县人,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