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曾恺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老龄社会背景下如何加快全民健身步伐
彭曾恺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中国的老龄化已经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可以从老年人健身,中年人和青少年健身三个方面来思考如何加快全民健身的步伐,实现中国社会的健康老龄化。
老龄社会 全民健身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社会已步入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而我国2005年就达到了7.6%,到2012年,我国大陆人口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的为100403万,65岁以上的人口为12714万人,占全部人口的9.4%。2015年全国老龄办和民政部抽样调查,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3.12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老龄人口的增长比例将会持续到2026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将要面临一个“未富先老”的挑战。
造成这种原因的出现要归宿到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1965—1970年,当时中国处于社会建设高潮,由于生产率低下,恰值文革十年的停工停产。1965—1978年,年均经济增长率3.9%。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快社会建设的进程,复苏中国经济,1982年把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农村全面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直到2013年才逐步松动二胎政策。进行了30多年的的生育政策给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会造成一些隐患。
首先是年龄结构上的反差。50~60年代的中国家庭大多数是4~5个子女,70~80年代则普遍为一个子女。其次是社会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老龄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给社会造成的养老负担,另一方面是社会建设者变少,给经济发展带来资源上的困难,制约发展的速度。其三是家庭养老的压力,一对年轻夫妇需承担4位老人的照料,这对于现在处于30~40岁的年轻人来说,将会有长达十年的照顾老人的义务。现在70~80岁的老人生病还有几个子女围着照顾,未来70~80岁的老人能有一个子女陪着就算幸运的了。怎样缓解这种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笔者认为,只有加快全民健身的步伐,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老人健身能延缓衰老,使躯体、社会、经济、心理和智力五种功能较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状态,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缩短带病时间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岁月,促进老龄健康化[2]。然后,目前我国老年健身还未普及,其原因一是经济落后的农村老人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二是城市的老人把带孙子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健身缓衰的观念滞后。三是健身设施和场地也受制约。要使老年健身成为一种普及性的运动,对农村老人来说,诚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关,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居城市的老人可以积极引导,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诸如组织大妈的广场舞比赛,大爷的太极拳竞技,旁征博引的将那些成醉于家务劳动中的老人释放出来。为使健康锻炼的经常化多样化,可以开辟一些室内场地,不因为下雨天气而搁置,诸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这些低强度的体育活动都适合于老年人。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将其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之一。政府部门要统一规划,加大对社区体育建设的投入。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是重点,改善社区居民的健身环境,力求做到街道辖区的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的资源共享。
有条件的养老院,尽可能的为老人提供适合锻炼的健身器材和健身场地,使老人感到居住养老院不是养老终身,二是延年益寿。
30~55岁这一阶段的青、中年人正是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栋梁之材。壮年时期,身体处于旺盛阶段,他们凭着充沛的精力和热情活跃在各个岗位。那些从事IT事业和科学工作的人繁忙时经常是通宵达旦,这些事业上的工作狂可以说是在透支生命。特别是随着对月的推移,人体各器官功能出现衰退的趋势,而体力的减退会造成未老先衰。为推迟衰老的步伐,增强各器官功能的能力,进行体育锻炼是积极有效的手段。
然后,这一代人由于工作的繁忙,家务事多,往往因为没有时间而忽视体育健身锻炼,怎样挤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坚持早晨锻炼。每天挤出15~30min时间锻炼,到户外树多的地方进行晨跑,打拳,做操,打羽毛球或做自己喜爱的活动,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其次,学会随时锻炼。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时间锻炼身体,寓锻炼健身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早上醒来后或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可以做些肌肉练习以及各部位肌肉轮流收缩放松。上班久坐时可以站起来伸伸腰,做做扩胸运动,原地高抬腿或仰卧起坐,并做深呼吸,尽量爬楼梯,减少坐电梯的次数。再次,每周做2到3次的集中锻炼。周末,节假日进行打球、跑步、郊游登山等运动。长期坚持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体育贯穿人的一生,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纽带。它对实施终身体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时期,身体发展迅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首先要教会他们科学的体育方法,使他们的身体正常发展,又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为今后的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校期间,是学生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长的时间,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阶段,能让学生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锻炼的受益者[3]。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因此,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老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时,应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还是组织教学,都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主动自发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乐趣,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体质得到增强,有所收获而愈发的热爱体育。培育体育意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体育锻炼贵在有恒,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4]。
随着我们的社会步入老龄化的阶段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的社会化是必然趋势。老年健身可以使自己更加健康,延缓衰老,这样既减轻下一代的压力也减轻了社会的压力,中青年健身可以推迟人的衰老,延长对社会的贡献时间,学生的健身,可以终身受益。现代控身题的创始人,德国医学博士范阿肯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只要有钱,就能买 到你想要买的东西,但只有一样东西你买不到,这就是健康,健康的得来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顽强的意志,克服贪图安逸的惰性,艰苦的锻炼和流汗。”[5]运动有着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一大法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越老越多的人将更多的资金、时间、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它能有效的帮助人们建立崇高的生活目标。体育能增强人民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延年益寿,体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手段,将体质、意志和精神教育融为一体,能更好的培养现代化的人。
最后,我们呼吁,每一个中国人都活动起来,树立体育意识,增强锻炼信念,克服困难,持之以恒,让我们拭目以待,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运动犹如一支强化剂稀释与老龄社会,并催动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陈寅.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的完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8):42.
[2]熊必俊.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医学与社会,1997(1):1-4.
[3]何斌,蒋代新,上官来.刍议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沧桑,2009(5):206-207.
[4]马建宇.关于体育教学课改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147-148.
[5]赵化南.生命在于运动爱因斯坦的养生之道[J].家庭中医药, 2006(6):38-39.
G806
A
2095-2813(2017)09(c)-014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