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荆州 434200)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教学改革研究①
王晟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湖北荆州 434200)
近年来,我国的跆拳道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多高校内也陆续开展了跆拳道体育选修课的教育和推广,本文在对我国高校中公共体育跆拳道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基础上,提出现在跆拳道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于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办法,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跆拳道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大学生体质,培养更多的跆拳道人才而努力。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跆拳道教学 研究
跆拳道运动最早起源于朝鲜半岛,本身是作为一种搏击性质的身体对抗运动而存在,由于其强调百折不挠的体育精神并具有良好的强身健体的功效,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形成了学习的潮流。自从跆拳道运动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项目以来,我国的专业跆拳道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上对于这种运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公共体育的跆拳道教学课程,并且在课程中不只安排了身体对抗的腿法、格斗以及防守技巧的教学,还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于跆拳道礼仪和体育运动修养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对抗能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不屈的信念,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中开展公共体育跆拳道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跆拳道公共教学课程当中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跆拳道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停滞和倒退,高校跆拳道教学变成了形式化、走过场。为了尽快克服这些障碍,很多高校已经率先开展了课程改革,本文结合高校跆拳道教学实践,探讨现阶段问题存在的关键点,并进一步提出进行跆拳道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们对于学习要求的变化,传统的、成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对于我国的高校跆拳道教育而言,受传统中国的教育模式影响太深,师生之间的关系仍旧停留在“我说你听”“我讲你学”的阶段,这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不能使学生和老师以平等和学友的身份展开身体对抗,影响了跆拳道教学的质量。虽然现在部分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也在积极倡导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但是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课程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没有获得提高,生搬硬套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改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我国的高校跆拳道教育过分重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引进和研究,对于我国教学结构的改革却重视不足,使得高校中的跆拳道教学缺乏一个稳定的结构形式,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导向性不明确,我国的教改并没有触及到根本性的理论问题。
作为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的主要践行者,跆拳道教师的质量,是决定教改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而言,师资建设的重点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对于传统项目体育教师的培养,也占用了大部分的资源。因此,跆拳道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普遍不高,有的教师甚至是从其他的体育项目中抽调过来,临时组建而成的教师队伍随处可见,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跆拳道基础学习,对于跆拳道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内涵理解都不够全面,根本没有形成对于跆拳道教育的全面认识,因此在教学上也不能形成周详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效,如果教师的课程发展能力和课程创新意识淡薄,那么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教改成效。
我国高校的跆拳道教学,延续着我国以往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表面学习成果的获得,对于教学内容背后的相关知识和思想理念的传授度不足,因此造成了课程教学的片面性。另外,我国高校的跆拳道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大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除了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开展,还会造成教学设施的缺乏。对于跆拳道运动而言,必要的辅助设备是锻炼身体对抗技巧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设施配备远远不能满足提高跆拳道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技能的需要。除此之外,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为跆拳道教学配备专门的运动场地,导致跆拳道选修课通常都是在比较简陋的或者其他运动的场地上进行,这就成为了阻碍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程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有效的教学成果考核体系,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助力条件。由于跆拳道运动进入我国高校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方法混乱,不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利于跆拳道运动的长远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首先,教师们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加强同学生的交流,观察学生的跆拳道训练,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且因材施教地进行调整。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们要积极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促进形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教师们要积极调整教学结构,提高对教学结构中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媒介四者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们的课堂学习能和课外活动以及群体竞赛挂钩,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跆拳道技能。
我国高校要切实加强跆拳道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做好专业跆拳道教师的吸收和引进工作,扩充跆拳道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跆拳道教育水平。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对本校原有跆拳道教师的培训,通过对他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文化素质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制度方面,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教师素质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专门的考核与再教育系统,督促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并且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改革教育方法,提升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而促进我国跆拳道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从硬件的角度来讲,高校要加强跆拳道课程基础教学设施和专业场地的建设,通过资源的合理整合和科学调配,保证跆拳道课程的顺利开展。从软件的角度来讲,学校要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开展多种课堂活动,为课程提供必要的教学媒介,活跃课堂氛围,使跆拳道的教学更加专业。如果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考虑开展小班教育的模式,实现一对多,甚至一对一的教学,保证跆拳道教育能够因材施教,提高本校跆拳道教育水平,甚至可以考虑申报跆拳道教育试点,增强学校的体育教育影响力。
[1]李文龙.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5(9):296.
[2]殷宏亮.人文精神视角下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教师,2016(8):47-48.
[3]曾庆国.广东高校跆拳道选项课的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2,9(4):81-83.
[4]张玮.高校跆拳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73,75.
[5]金铭鑫.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69-70.
G886
A
2095-2813(2017)09(c)-012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23
王晟(1983,7—),男,湖北荆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