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融入情绪调适问题研究①

2017-11-28 02:32:41何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7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运动

何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融入情绪调适问题研究①

何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相关早已被科学家所证实。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健身运动对情绪变化的生理与心理机制,分析相关研究对情绪的效益,让从事健身运动者更了解运动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并建议参与者应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强度、次数与频率,才能达到心理效益的最佳成效。情绪可能改变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使认知或想法偏向某一方。如果情绪是正面的,不愉快的社会互动都能忍受;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常常愉快的活动也会觉得无聊和没趣。

学校体育 健身运动 情绪

1 研究简评

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相关早已被科学家所证实。以往探讨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研究,大多以运动生理学及流行病学的方向加以探讨,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健身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有很大的贡献。然而坐卧式生活的人口仍然居高不下,直到最近20年,运动科学家才开始重视从心理学的原则、概念和方法来探讨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其中包含了动机、压力、情绪等。

通过健身运动对每个人的益处已广泛受到肯定,对于非运动员的一般民众而言,在平日工作之余,从事规律性的健身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氧性运动,不但提升健康体适能,更改善身体的结构与组成,正向提升个人的身体自我概念与效能。因此本文整理相关文献,分析健身运动稳定情绪状态的机制,并探讨健身运动与情绪的效益。

2 情绪的概念与层面

情绪的经典定义是:众多瞬间、变动的情感状态,有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通常是在人们意识下的知觉,从对谈之中或用问卷可给予评估,且情绪是由主观的感觉所组成,从认知、行为、神经化学和心理生理方面可显现出来。它可以反映出在一时间特定时刻的个人感觉,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感觉(如过去一年间)。不同学者对情绪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具体分类如下。

2.1 单极模式

有些理论学家认为情绪是连续性的,从合意或正面的,到不合意或负面的,如从非常快乐到非常不快乐两个极端之间的一个点。

2.2 双极模式

有些学者解释,正面和负面情绪不是一连续的两个相对的端点,而是不相关、有所区别、独立的层面,例如大学毕业时很快乐,但想到要离开朋友感觉悲伤,对找工作的进展又感到焦虑,即所谓的悲喜交加,且推测正面和负面情绪状态可能由不同大脑半面处理,和不同的神经中枢结构有关,正面情绪状态由左侧半脑,负面情绪状态由右侧半脑处理。

2.3 一单一的整合模式

此模式认为情绪和背景因素相关,特定的情境决定正、负面情绪之间分开的量,在正常没有压力的时候,正负面情绪是两个分开的层面、不相关,但在不寻常高量负面生活事件及处于压力期间,层面之间变为反相关,正负面在一连续的两极端,此是为了要节省信息处理的资源。

3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融入情绪调适问题研究

运动增加个人正面情绪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可促进个人自尊的提升,因为运动可降低体重使肌肉更结实,因而促进个人身体意象,因此在运动后令人感到身心愉快。另外,个人的精熟经验也是可能促进情绪的原因,例如第一次成功一项事先规划好的训练或完成跑步比赛,这些经验可以增加自我价值感。另一个心理的解释是暂停假说,运动可以降低焦虑,因为人们在运动时的情境与造成我人们压力的因子无关,因此有分散注意力使人们不去想起压力因子的效果,所以运动时的暂停效果使我们暂时从压力的情境跳脱,因而产生正面情绪。

因此综合各项研究,归纳健身运动能有效产生情绪放松感的原因如下:运动后会让参与者感觉愉快和满足舒畅感,有益稳定情绪。规律与适当强度的运动,如有氧运动,能产生暂时麻醉、愉快的状态,因为运动后脑部会产生让人快乐感的化学物质(如安多芬)。运动后可降低肌肉紧张程度,有效降低生理紧张度。参与身体运动的结果,可感受到愉快的社交关系与和谐。运动是让身体在应战或逃避的情绪反应到来之前做准备,因此当压力真正来临时,能对压力做精确的反应,是对压力源最好的适应方式。运动对稳定情绪,产生正面情绪有积极作用,基于运动能力高低会直接对个体的运动自信心、运动动机产生影响,并影响个体的运动参与意愿,所以运动能力发展良好的人,经由运动改善个人情绪状况的机会应较多。健身运动除了带给生理健全外,经常运动的人因与他人接触机会增多,亦可享受经由人际良性互动而改善情绪。

从近几年来的研究得知,运动能促进心理健康,这对于面对许多压力与情绪困扰的现代人,无疑是一个最佳缓解与宣泄通道。但并非所有的运动皆能带来正面的效果,仍需顾及健身运动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种类,仅有选择对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才能真正对心理状态有所助益。再者,从事其他休闲活动,例如阅读、音乐欣赏、园艺等,对心理效益是否和运动同样具有效果或更好,相关的问题都是未来研究者需考虑的因素与内容。无论如何,透过健身运动确实可以促进心理、改善情绪、缓和压力和降低焦虑,提升个人的自我概念,重要的是丰富人类生命的意义。

4 结语

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相关早已被科学家所证实。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健身运动对情绪变化的生理与心理机制,分析相关研究对情绪的效益,让从事健身运动者更了解运动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并建议参与者应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强度、次数与频率,才能达到心理效益的最佳成效。情绪可能改变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使认知或想法偏向某一方。如果情绪是正面的,不愉快的社会互动都能忍受;相反的,如果情绪不好,常常愉快的活动,也会觉得无聊和没趣。从事其他休闲活动,例如阅读、音乐欣赏、园艺等,对心理效益是否和运动同样具有效果或更好,相关的问题都是未来研究者需考虑的因素与内容。无论如何,透过健身运动确实可以促进心理、改善情绪、缓和压力和降低焦虑,提升个人的自我概念,重要的是丰富人类生命的意义。

[1]刘晓云.健身教练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7-82.

[2]黄璐.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6):53-60.

[3]贺亮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481-482.

[4]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61-67.

[5]金胜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的元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2):67-73.

[6]马强,殷恒婵,林小群,等.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72-75.

[7]王子朴,闫晓,王晓虹.中国学校体育时局分析[J].体育学刊,2017(3):96-100.

[8]张松奎,李丽.学校体育教育本真解读及人文价值回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2):108-112.

[9]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1):1-7.

G8

A

2095-2813(2017)09(c)-01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20

何娟(1981,2—),女,汉族,湖南道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运动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2
远离负面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