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研究①
刘志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该文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出发,分析学校体育在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对策,为改善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
学校体育 小学生 体质健康 干预
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发展的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水平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然而根据全国体质健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小学生的体质连续在下降。学生的体质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对学生体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探讨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1 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
体育场地设施是困扰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一直处于缺乏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小学体育场地与设施有所改善,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体育设施人均占有量还是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体育设施资金投入不够,体育基础设施缺乏,远远满足不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1.2 体育锻炼时间不够
小学体育课课时量少,在体育课中,学生活动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不够,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导致学生的体质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存在“放羊式”的教学现象,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锻炼的时间不多。同时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一些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课的时间被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逐渐减退,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也逐渐下降。
1.3 体育运动氛围不浓厚
课外时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少,体育场所的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学校没有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导致学生缺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而良好的学校体育运动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1.4 体育教学机械化
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正处于需要引导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们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目前,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新的教学理论,但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没有将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在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产生厌恶体育的态度。
2.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健康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体质。因此,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从图中可以发现,系统的密度随着实验的进行先有往密度增大的方向变化幅度更大,后有往密度减小的方向变化,密度的这种变化也体现着体系的单胞边长的变化同样符合这一趋势。
2.2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体育课学习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技能,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并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将传统与新的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每节课中达到一定的锻炼时间与运动量,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了解科学锻炼的方法,充分发挥体育课的最大功能。
2.3 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体育课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因此,要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比如课间操、校内比赛、体育俱乐部等等,提高学校体育锻炼的气氛,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
2.4 优化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
2.5 健全体质监测与反馈机制
学校成立专门的体质健康监测机构,对监测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保证每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对每个学生不同学年测试的成绩进行对比,根据每个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情况,分析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并及时将测试的成绩反馈给学生。特别对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干预的效果反馈给家长及学生,只有通过检测与反馈机制,学生的体质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学校体育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仍不理想,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功能。因此大家仍需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优化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健全体质监测与反馈机制等。同时发挥社会、家庭等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功能,与学校体育一起共同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逐渐改变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现状,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姚健,于宏亮,张树来,等.学校体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建设中的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21-25.
[2]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4):453-457.
[3]陈海燕,杨燕,吴念.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应对措施[J].浙江体育科学,2012(4):56-59.
[4]张子龙,马军,付连国,等.中国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2):142-146.
[5]侯乐荣,张艺宏,秦朗,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1):102-105.
G807
A
2095-2813(2017)07(c)-0106-02
黔南州2016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6A077)。
刘志红(1985,9—),男,汉,湖南新化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