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青
【摘要】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在对本专业进行考察后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课程规划方面,课程结构方面,课程内容方面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提前规划好课程设置;合理进行课程结构的设置;更新课程内容等。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研究生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19-01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发展速度快,但是发展还不成熟,在社会综合性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专业需要有教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背景,是一门跨专业综合性发展的学科。
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规划不合理,课程设置较为随意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一般划分在教育类或管理类一级学科之下,在课程设置上,重于一级学科的规划,在二级学科的规划上不够细致。例如长春某大学,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归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之下,在课程规划上直接以当下热门的行政管理管专业为主,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成了附带的专业。课程规划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对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规划不够重视,其结果必定会造成课程设置不科学,甚至随意设置的后果。
2.课程结构设置不科学,实践性不强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或课程内容的排列组合结构,是课程体系的框架。当前,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有两种基本设置方法:第一,根据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重要性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根据课程对学生形成知识、能力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有的学校将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专业课。但在实际课程设置中,这两种方法是交叉的。
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太少;理论课过多,实践课太少。另一方面,课程讲授的途径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这并不符合研究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要求,侧面反映出教师讲授课程方式不灵活,本科和研究生层级结构不明显的现象。
3.课程内容陈旧,更新换代慢,缺乏综合性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但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还是多以书本授课为主,版本更新换代慢,信息化利用也不足。在课程选择和编制方面速度缓慢,跟不上信息化的更新速度,往往学过的知识不再适用当下的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缺乏前瞻性和综合性。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措施
1.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和方向,做好课程设置规划
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厚、视角独特的研究生,首要一点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这需要有一个合理优化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保证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统一,争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多样化结合。
明确了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就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必修课的设置,选择那些经典、有代表性并符合人类发展的课程;对于选修课的设置,选择那些对学生有启发、开拓性的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产生钻研本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
2.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部改革
对研究生的基本定位是培养高校和科研所需要的師资和研究型人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型人才。在实践中,各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以培养不同类型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新认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构筑起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桥梁,重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切实把课程设置作为培养高质量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在教学方面,不能拘囿于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以挖掘人才潜质为目标,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速实现教学内部改革,摒弃不合理的教学管理内容,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
3.立足现实,增加综合性、跨学科课程
教育经济与管理管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侧面表现出当今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出的人才缺乏综合素养,通才、全才等综合能力的人才较为奇缺。
在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更加严格、更加广泛的涉猎多学科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灵活运用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取长补短,不仅可以避免单学科研究方法的片面性,又可以做到相互借鉴,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翟亚军,哈明虎.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6):39-41.
[2]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