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培养农业工匠精神是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刺激农产品有效需求的重要前提。制订具有农业工匠精神培养内涵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满足农业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农业工匠精神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过程设计,建立突出农业工匠精神优势地位的成绩评定与认证体系,围绕农业工匠精神培养,完善各类教学保障机制,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农业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工匠精神 融入 农业职业教育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210-01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是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1]。我国是农业大国,重视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刺激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农业职业教育是培养农业工匠精神的平台,制订具有农业工匠精神培养内涵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满足农业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农业工匠精神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过程设计,建立突出农业工匠精神优势地位的成绩评定与认证体系,围绕农业工匠精神培养,完善各类教学保障机制,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农业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一、制订具有农业工匠精神培养内涵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将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列入其中,还要提高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要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要渗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方方面面。从入学教育开始,从通识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从单项技能实训到综合实训到顶岗实习,从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总结直至毕业论文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对工匠精神追求产品卓越、崇尚职业情怀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匠精神培育”内容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结合农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需要经过行业、企业以及学校的反复论证。
二、教学内容选择要满足农业工匠精神培养要求
围绕工匠精神培养建设课程,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满足农业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既要涵盖农业常规技术普遍性、严谨性、科学性的内容,又要体现国内外农业前沿技术先进性的内容。通识课程如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要加大工匠精神培养内容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满足感。专业课程要着眼于相关市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农业企业发展实际,严格按照国内外农业企业各类职业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要及时引入优秀的课程资源和先进技术。
三、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农业工匠精神培养为主线
近几年,项目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不可否认,很多的教学方法因为迎合就业表象而受限于“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设计的重心基本转移到了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上。工匠精神是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统一。技术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中心点,但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全部。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无论设计怎样的项目,导入怎样的教学任务,其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该以技能学习为手段,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主线,科学严谨地设计好知识传授、问题设立、讨论与答疑、实操训练、课内外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所学所做作出经常性反思的自觉性。
四、成绩的评定与认证体系要突出农业工匠精神的优势地位
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与工种及工种等级认证体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给予全面而实事求是的评定,是培育农业工匠精神并使之持续推进的重要保证。在成绩评定与工种、工种等级认证体系中,必须要突出踏实专注、严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优势地位。成绩评定与认证体系的制订应该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要根据农业职业国家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共同制订必要的课堂考核与成绩评定标准,制订技能考核与成绩评定标准,制订工种与工种等级考核与评价标准。人才的评价与考核认证要行业、企业、学校各方互相监督完成。学生按考核成绩取得不同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强烈工匠意识、拥有卓越工匠品质和良好工匠习惯的学生可以考取高级别的证书,并优先进入企业比较重要的技术岗位。
五、围绕农业工匠精神培养,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一)建立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
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农业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来源。具有工匠精神的毕业生具有高附加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农业工匠精神是学校事情,也是政府的责任,更是行业与企业的责任,责任各方只有成立董事会,建立人才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处理协调教育经费、师资评聘、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毕业生评价与证书考核等事宜,才能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效结合,才能有效调动上述各方办学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人才培养得到监督,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配备工匠素质教师
工匠素质教师具有职业情怀、职业信仰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能用“合一的道技”言传身教,感染和影响学生。配备工匠素质教师,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在教师的职业规范中,融入“工匠精神”要求,还要把“工匠精神”纳入教师的考核指标。
(三)完善教学基地
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具有季节变化特点,校企双方应该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基地,能够实时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对各类场地的需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学边做,反复练习,优化技艺。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遵守企业规章,近距离学习种植专家、养殖能手对职业的专注、執着和对农业精品的追求。
(四)建立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建立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在校园中形成学生引以为傲的农业工匠文化氛围。可以定期开展学生“优秀工匠”、成果评比;可以请企业工匠进校园,定期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可以在校园中开辟工匠精神宣传园地,举办农业工匠精神创意展览、论坛,展示学生中的“优秀工匠”及其作品;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开辟展示农业工匠精神的APP,实时宣传各行各业成绩卓著的匠人;可以成立邀请农业企业专家顾问的各类相关的学生社团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
参考文献:
[1]程宇.培育工匠精神:中国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J].FOCUS,2016(3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