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中国、东盟与APEC三者之间既有交集,也有差异;既有共同的目标、愿景,也有相互抵牾的利益诉求。回首过去的30年,它们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同演化。
浩瀚的太平洋足够大,既能容下中、美这样的大国,也孕育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这样的多边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与APEC三者之间既有交集,也有差异;既有共同的目标、愿景,也有相互抵牾的利益诉求。回首过去的30年,它们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同演化。
发展目标与方向高度一致
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截至2016年底,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正式成员以及3个观察员。
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则是由东南亚地区10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除缅甸、老挝、柬埔寨3国之外,其余7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都是APEC成员,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亦于同年作为成员经济体加入),在组织内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2001年和2014年,中国两次成功举办APEC峰会,通过主场外交将中国议题、中国特色带入其中。同时,自1997年以来,借助于“10+1”“10+3”等平台,中国与东盟的首脑会晤以及在外交、财政、经济、农林、旅游和劳动等多部门的部长级会议机制都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合作。
东盟与APEC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的运营与合作机制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因此,从整体看,东盟自贸区的推动有利于实现 APEC确定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东盟合作的发展与APEC进程的推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东盟国家在APEC框架内共同发声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资料,目前东盟10国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6.2亿。2015年东盟GDP为2.43万亿美元,贸易额为2.6万亿美元,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然而,无论是相较于中国、日本、韩国这样的APEC成员,还是与同在APEC框架内的其他多边国际组织相比,譬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通常都被人们视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区域经济组织。作为全部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区域组织,如何在APEC框架内获得更大话语权,是东盟不得不审慎考虑的问题。
早在1990年,东盟就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首府古晋召开会议并通过“古晋共识”,旨在内部协调东盟国家的立场与行动,以应对同样作为区域合作组织的APEC可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古晋共识”的核心就是强调东盟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反对APEC冲淡东盟在本地区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与会东盟成员国认为,APEC不应作为谈判场所,更不应制度化成为正式机构,而只应当作一个协商论坛存在。东盟希望从APEC中获得有益的部分,同时也尽量避免与APEC产生无益的同质性竞争。他们希望在与APEC其他成员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同时,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发展。
在1993年的APEC西雅图会议后,克林顿政府加强了对APEC的介入程度。此后,无论是在议题设置还是推进组织的机制化、制度化进程方面,美国都试图在APEC框架内获得更大的主导权。此外,美国等APEC发达成员试图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旗号,增加他们在东盟市场的份额。
相比之下,东盟所采取的合作模式是明显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即在加强内部经济体间整合的同时,审慎地提升和区域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尤其是他们强调要“尊重亚太地区的多样性”,对为外力所强力推进APEC正式化趋势构成了一定的缓冲,同时保护了东盟区域内有待培育、扶植的新兴产业。
在东盟和美国、日本等发达APEC成员博弈竞合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不仅在规范层面响应东盟的主张,同时也提供广阔的市场。现今已经被APEC高度内化的合作规范,譬如“相互尊重、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平等互利”“提倡经过协调的单边或集体行动”“承认并保护多样性、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实际上都起源于东盟最早提出的“亚洲方式”。这些原则同样也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
“东盟先机”的竞争
东盟同时也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APEC乃至在东亚甚至太平洋——印度洋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竞相“争取”的对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上开始发力。相对于周边一些同类型的合作组织,东盟较早地实现了以其为中心和主导力量的系列区域性合作机制。进入21世纪,中、日、韩等国愈加认识到东盟的巨大经济潜能,出于发展、合作同时也是彼此竞争的需要,它们也竞相与东盟或东盟国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就在它们的复杂竞合过程中,东亚乃至亚太区域迈上高速发展的新台阶,实现共同演化。
早在2002年,中国就率先与东盟签署了“10+1”自由贸易区一揽子框架协议。外界普遍认为,该协议是中国扎根亚洲、全方位参与区域经贸合作的重大举措,具有战略性意义。
此后,一系列连锁反应随之产生。直到2012年,一个跨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呼之欲出——涵盖东盟与中、日、韩、澳、印度、新西兰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開启谈判。如果建成,那么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携手推进APEC和全球化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今年东盟迎来自己的“知天命之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7年4月提供的官方数据,东盟10国的GDP已达2.7万亿美元,在全球29.9万亿美元的总额中占9%。可见,东盟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域组织,在APEC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APEC也将步入“而立之年”。这个拥有21个经济体的庞大网络,其人口总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五分之二,其贸易总量占全球的一半(16.5万亿美元),而经济总量则更接近世界总量的6成,对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性地位不言而喻。
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之一的中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展望,它们的合作在APEC框架内将进一步得到深化,继续为推动“包容性全球化”进程而贡献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