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利用之探索

2017-11-27 19:01战戈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漳州

战戈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富,本文试以漳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方面进行浅显探讨。

【关键词】漳州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利用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5个,省级非遗名录51个,市级非遗名录近百个,非遗传承人111人。由于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为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易参与性(如节日、节庆)、艺术性(如舞蹈、杂技)、视觉享受性(如手工绝活)、文化内涵深厚(如戏剧、曲艺)、丰富多元性(如少数民族史诗)等特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1]。本文试以漳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方面进行浅显探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之间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渠道,它能够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有效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全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求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二、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优势

漳州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一)类型多样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曲艺、传统戏剧、传统医药、杂技与竞技、手工技艺、民俗节庆十大类,内涵十分丰富,集中展示了漳州社会的独特生活习俗和地方风貌,彰显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传统。

(二)地方特色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品位较高,等级优良,遗产价值突出。自2006年以来,先后公布了四批共84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占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13.4%;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批51项,占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17.7%。由漳州市政府认定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1名,其中包括国家级传承人10人,省级传承人42人[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功能多样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功能十分突出,如漳州锦歌、南音、东山歌册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教育性;南靖土楼闽南山歌、华安畲家民歌形式活泼,自由欢快,休闲娱乐性强;漳州布袋木偶戏、漳浦剪纸等集表演、观赏、参与性于一体;浦南古傩、漳州哪吒鼓乐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民间木版年画、高山族(排湾族落)服饰等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云霄纪念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动、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漳台三平祖师信仰习俗、东山关帝文化节场面壮大,可观赏性强;杂技与竞技活动中龙海宋江九洲八卦阵、龙海常春岩戏钹(演金),富娱乐性与知识趣味。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闽南人民的文化特质。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市场区位优越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境内现有鹰厦铁路、沈海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有沈海复线、厦成高速、龙厦及深厦高铁经过,交通发达[4]。同时,漳州市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5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34个点,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是著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

三、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状况

近年来,漳州把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加以培育和扶持。政府和民众逐步重视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渐渐向深度拓展,旅游产品亦有所增加。

(一)凭借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举力特色展示活动

漳州依托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南靖、华安土楼品牌,推出漳州南靖塔下村、云水谣民俗风情旅游,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让民众领略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利用地方旅游节庆活动,如东山关帝文化节、龙海市林前伽蓝药王巡社、九龙江端午龙舟节、云霄县圣王巡安民俗等,推出集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表演、民间习俗等于一体的大型民俗风情活动,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活再现。

(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开发旅游产品

1.单一项目合理利用

将“漳州木版年画”主要元素移植到日常服饰、日用餐具、汽车饰品上,将富有闽南元素的漳州布袋木偶头雕刻成脸谱,漳浦剪纸开发为漳州窑青花瓷日用瓷器套件、宾馆卧具和餐厅用具,把华安玉雕开发为盛放漳州八宝印泥的器皿等,实现了“非遗”良好的组合。一是突出领先性和集聚性,如对漳州木版年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门神年画进行二度创意设计,将处理后的图像经过后期制作,成为服饰、餐具等物件的装饰图案,实现传统技艺的传播。二是突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例如选择本地的白水贡糖、南胜麻枣、平和枕头饼、东美花生糕等百年传统技艺制作的特色食品,在外型包装装饰上融入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等非遗要素,成为游客乐于选购的“伴手礼”。三是突出非遗项目与科技融合发展。以漳州古城旅游为背景,将漳州片仔癀、漳州八宝印泥等口耳相传的传统技艺,开发为网络动漫游戏,让传统文化在技术升级中得到传播。

2.整体项目集中展示、展售

南靖县紧紧抓住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故里这块金字招牌,开展“让土楼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南靖”系列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打造“福建土楼故里”旅游文化品牌。投建土楼人家民俗文化村,开发游客参与性的系列民俗项目。建设全国首家甲骨文博物馆、土楼文化艺术中心和土楼工艺美术交流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土楼文化休闲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海西休闲农业观光园,涌现了一大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游客接待量由2007年41.97万人次上升到2010年上半年的83.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07年0.98亿元增长到2010年上半年的3.72亿元[6]。endprint

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存在的问题

漳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方面的挖掘利用上还不够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之间的互动未曾向纵深发展

在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地方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升旅游项目品位中的作用,认识意识淡薄,部门协作力弱。政府鼓励性措施没有很好落实,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举步维艰,往往自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地整合。

(二)对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不够

在漳州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中,特别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形式不够多样化。现有的展示场馆规模小,利用率低,缺乏全方位展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高规格展示场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知道得不多,遗产保护意识不强。

(三)对资源利用的模式引导不到位

过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基本上还停留在以观众“参观型”为主,而体验性显得尤为不足,也缺乏创意,显得形单影只,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五、改进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工作建议

(一)健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管理机制

漳州各级政府和文化、旅游部门要严格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树立以旅游利用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

(二)形成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的良性互动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经常性的宣传、展演等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旅游利用的进程中。在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制作多元化、个性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书籍以及音像制品,建立“非遗”旅游信息网站,并辅以影视片、在线观赏、FLASH动画、PU文化创意产品等形式增强对旅客的吸引力。

(三)精心推出具有非物質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

漳州应在精心设计包装的基础上,尽快推出更多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

1.营造一批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

使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持相对完整,对具有特殊价值的历史村落或特定区域,通过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进行可持续永久性保护。如漳州历史街区,在保存好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把民间诸多的传统项目嫁接到街区中,推出“古城街区游”等,实现了文化旅游效应。

2.打造一批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要抓住地方特色,突出漳州山海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重点做好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诏安)书画节、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三坪祖师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平和)蜜柚文化节、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等旅游节庆,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品牌,使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3.培植一批遗产旅游经典景区

充分运用各地的遗产文化资源,拓展旅游项目,打造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如漳州市东山县围绕“关帝文化”这张王牌,广泛开展各项民俗文化交流活动。重点扶持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组织举办“首届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艺术展”,以提升东山旅游景区的时尚品位和文化内涵[7]。

4.形成一条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线路

将漳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组合串联,形成遗产旅游专线,例如将漳州历史老街区、南靖县土楼人家民俗文化村、平和县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漳浦剪纸、东山成功文化创意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根据旅游者的需求进行串联,整合山区、滨海、平原的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线路的观赏性,调动游客的参与性。

(四)重视“非遗”的旅游文化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对增加旅游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制作具有地方特色、便于携带的旅游品,促进文化产业化发展[8]。

漳州的民间手工艺较具代表性,像漳州的木偶头雕刻、蔡福美制鼓、漳州刺绣、东山海柳雕、黄金漆画、“庆源号”彩绸等,对富有闽南历史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在开发民间手工艺品的实践中,要善于将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以市场化的产品养工艺精品,积聚财力支撑企业培养人才和艺人创作精品,这样就可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双赢”的目的[9]。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将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市场,让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进而实现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杨洪,袁开国,黄静.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01(3):151-158.

[3]文化产业办公室.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文化产业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R].漳州:文化与出版局,2011.

[4]黄浦江.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合肥:黄山书社,2008.

[5]旅游局办公室.漳州市旅游局2011年工作总结[R].漳州:漳州旅游局,2011.

[6]宣传部办公室.中共南靖县委宣传部振兴文化旅游业文件[R].漳州:南靖县委宣传部,2011.

[7]文化产业办公室.东山岛海洋文化创意发展实施计划[R].漳州:文化与出版局,2011.

[8]马木兰,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2):282-287.

[9]魏书威.西北地区物流地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18):25-29.endprint

猜你喜欢
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漳州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老字号”川菜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方略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若干问题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分析
小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