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与路径探讨

2017-11-27 08:39谢淑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障碍互联网+

谢淑娟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二者相互融合是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我国 “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面临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信任机制缺失、拥有网络技术的新型农民匮乏等方面的障碍。因此,应逐步构建完善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诚信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生态农业发展所需新型农民的培育。

关键词:“互联网+”;生态农业;融合;障碍;路径

中图分类号:F49;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029-03

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逐渐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将进一步推动以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统一为原理的生态农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即把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生产中,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从而促使生态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就此,通过探讨“互联网+”应用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内在机理,指出“互联网+”将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解析“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指出生态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等研究成为现实的内在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互联网+”为生态农业提供广阔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与互联网相互融合,既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领域存在的污染困境,也有助于化解消费领域的滞后问题,是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具体而言,“互联网+”将为生态农业发展主要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互联网+”有利于生态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种植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化,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互联网融入生态农业领域后,生产中所需的一切资源,包括农业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都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更优化的配置,提高其利用效率[1]。二是有效提升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并为生态农业产品提供有效监管与安全保障。通过将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测控体系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普及环境感知、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实时监测系统,从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多角度发展精准化生产模式,减少良种、化肥、农药和劳动力的投入,极大地降低了农业化学品乱用滥用情况,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三是通过生态农业经营主体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耕地质量监测、各种灾害预警、市场波动预测等提供服务 [2]。四是通过互联网实时掌握生态农产品市场动态,以利于农户及时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计划,有利于生态农业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互联网+”易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为生态农业优质高效提供堅实保障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净化生态农业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互联网在生态农产品销售环节上,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为其定制“身份”与“履历”等标签,通过由供应链建立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控,达到保证“舌尖上的安全”的目的。对于生产生态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等信息技术,不断强化、扩大上下游追溯对接体系与信息互通共享,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建设[3]。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涉农信息能够得以即时性传播。其主要通过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及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各类农业市场、农产品信息、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知识、农业金融保险等各类信息服务,有效解决各类涉农信息传递的不对称问题。再次,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保证消费用户的知情权。在互联网时代,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使农产品的质量能够得以保障。

(三)创新销售模式,“互联网+”为生态农业产销打造全新平台

与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相比,网上团购模式、“抢先购”营销模式、O2O多平台营销模式等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销售模式,突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为生态农产品开辟了新型的全方位网络销售渠道,将时间、细节和手段等有效结合起来,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二者建立更加充分的信息与信任关系。因此,互联网与生态农业融合,通过电商平台可直接跨过中间经销商的流转环节,减少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通过推进生产经营主体、生态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的对接,拓展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及受众面,并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个性化定制,实现以销定产模式,提供绿色农产品的农户与市场消费者直接对接,既可减少价格欺诈保护农户利益,又能提升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满足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安全的期待,并实时服务大规模分散的消费用户,实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的目标,以及生态农业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发展转变。除此之外,“互联网+”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定制、农产品溯源、生产过程的网络监控等全过程的产品体验。

二、“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农业网络信息平台是发布及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各地专业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全国鲜有专业性的农业电商平台,所以涉农信息的搜集与发布难以及时到位,无法满足农业从业人员对互联网的信息需求。其二,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仍有 5万多个行政村还未通宽带,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仅有 27.5%,农户电脑的拥有率不足 30% [3]。这种状况导致许多涉农电商平台很难在农村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很多农户由于信息不畅通,导致很多优质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销售而直接烂在农地里,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与人工的浪费。其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生态农产品物流基础薄弱。由于农产品的储存和保鲜难度大、运输时效性强,其相对于其他商品对物流运输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生态农产品物流是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必要保障。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比较晚,全国生态农产品物流网络及功能齐全的生态农产品物流基地还比较少,农产品物流专用技术和设备短缺,加上农产品物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相对其他商品仍然比较传统,远未达到现代物流的水平。其四,农业数据库资源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数据库主要有反映地域、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实体农业信息资源的目录数据库,各种农业光盘数据库,引进的国内外农业网络数据库等[4]。但是各类数据库的介质与格式难以相同,导致很难达到资源的共享利用。endprint

(二)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信任机制缺失

现有生态农产品产销市场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信息的不对称,信任机制缺失。如何构建有效的市场诚信体系,这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信任体系较完善的世界先进社会经济体中,消费者可以放心地购买高质量的安全、绿色农产品,这是生态农业做大做强的根本。生态农业品相对常规农产品,因其绿色、安全而产生溢价。但在信任机制不健全的社会,农户、农业经营管理者与消费者、渠道商彼此之间可能因为信任的缺失而难以就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产品达成交易。目前中国的生态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额的比例不足5%,远低于13%的世界平均水平[5]。信任缺失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互联网已进入移动终端时代,把网络作为消费平台的消费者成倍增长,买家通过便携式移动网络浏览商品、下订单、支付,相对于传统商超流通渠道,极大地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运作的效率。但是,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有利于信息的透明化,但另一方面网上产品鱼龙混杂,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因此,目前我国市场诚信体系的不完善,网络监管体系未跟上移动互联网消费快速发展的步伐,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将造成极其不利的市场环境约束。

(三)拥有网络技术的新型农民匮乏

一方面,由于农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以其现有知识水平很难对互联网上各类信息进行甄别,以及对大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所以在掌握市场信息方面往往滞后,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或未经充分市场调研盲目跟风种植,造成某一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这种产销脱节做法,势必导致生态农业本应高附加值的产品“优质不优价”,难以确保高品质带来的高利润,打击农业经营管理者与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业市场网络营销逐渐成为生态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大多数农产品季节性强、鲜活周期短,网络营销可缩短农产品流通时间,及时把生鲜的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网络服务体系比较落后,有一定网络技能的新型农民又严重不足,使得农业市场网络营销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严重滞后。

三、生态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

(一)逐步构建完善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诚信体系

当前阶段,想要打造生态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平台,就应当推进构筑与完善相关农产品的市场信用体系,逐步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在制度上解决信任机制的缺失问题。一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的征信体系,实时公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农产品的有关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征信机构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的独特作用,以数据标准化为原则,实现信用记录的电子化实时存储、各行业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基础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以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与社会责任。政府应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行业协会,健全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制定行业自律规则与监督章程;加强协会会员间的诚信宣传教育与培训,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采集会员的信用信息,不断开展各种类型的信用等级评价[6]。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的现状,政府必须通过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力度,加强农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农村的信息网络,解决农村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农业数据库资源共享,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以生态农产品价格、质量追溯、投入品监管等大数据为核心,建立优质生态农产品的信息系统;以农业生态园区、农产品销售为核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互联网+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7]。一是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的现状,政府必须通过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农村的信息网络,解决农村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农业数据库资源共享,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以生态农产品价格、质量追溯、投入品监管等大数据为核心,建立优质生态农产品的信息系统;以农业生态园区、农产品销售为核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互联网+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7]。二是推进完善“互联网+生态农业”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农技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等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尽快提高生态农业发挥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围绕生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及电子商务和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形成生态农业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生态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加快发展生态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物流配送体系。这其中包括生态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等一系列环节的网络营销服务体系,以便消费者能够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高品质农产品,并不断扩大销售市场[8]。在交易方面主要是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建立一个安全、方便的网络平台,大力推进“O2O”生态农产品供应体系,利用以微信、QQ、微博、网店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推广高品质生态产品。

(三)加强“互联网 + 生态农业”新型农民的培养

加快推进“互联网+”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文化素质高、懂经营和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互联网技术人才、互联网营销人才普遍缺乏,农户的电子商务消费意识薄弱等是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实施“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互联网 + 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是当务之急。一是在农业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在各个农业类院校建立农业服务基地,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涉农网络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班。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及大学生村官等加入到电子商务平台,充实农业产业网络营销群体,将其培养成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各类信息技术的市场主体,以打造各种层次、具有竞争力的农村网商大军 [6]。三是广泛开展互联网+技术知识的培訓,在农村中培育新型的“互联网+”生态农业专业人才。应大力实施远程教育,打造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教育培训环境,普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以更好推动生态农业的互联网化。

参考文献:

[1] 王艳华.“互联网 +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5,(23):104-106.

[2] 张文君.利用互联网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N].农民日报,2015-10-10(3).

[3] 王闯.我国“互联网 + 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智富时代[J].2015,(S2):31-33.

[4] 王琦.我国农业网络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09,(1):191-192.

[5] 马一民.化解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C2B面临的最大问题[EB/OL].http://www.zg3n.com.cn/article-5476-1.html.

[6] 于玉.农业部:2020年建立农产品信用体系[EB/OL].http://www.rong360.com/gl/2014/12/31/63021.html.

[7] 荆丛林.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N].农民日报,2015-08-17.

[8] 贾兆颖,张金乐.“互联网 +”模式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0):8-9.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障碍互联网+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跟踪导练(四)2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心灵休憩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