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笈+康玉湛
10月20日下午的上海龙华殡仪馆,70多岁的市民顾阿婆手里拽紧了印有严顺开消息的简报,焦急等候在追悼厅外,欲送这位老艺术家最后一程。“这些文艺界的同志给我们老百姓开心的心情,我们心里总是牵挂着他、想到他。前两天突然听到他过世了,心里真不好受。”
这一天,像顾阿婆这样专程赶来的还有不少市民。在秋日温热的阳光里,他们自发前来,送别这位曾经带给自己无数欢声笑语的老艺术家。
2017年10月16日上午8点57分,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因病医治无效在新华医院去世,享年80岁。消息传来,许许多多喜爱他的观众感慨不已,纷纷追忆他那些经典的银幕和舞台形象。而许多和他有过合作交往的上海文艺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追忆了很多往事。
“他演的都是老百姓、小角色,但是作品都是大作品。他没有那种俗气的东西,十分高雅,本人也很低调,我们非常怀念他。”
含泪的笑的艺术
出生于1937年的严顺开,195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上海滑稽剧团,“跨行”演绎滑稽戏。1964年,严顺开凭借自己主演的第一部戏《一千零一天》红遍上海滩;上世纪80年代,严顺开又以自己的演技“力排众议”,成功饰演了《阿Q正传》中靠打短工度日的“阿Q”,成为了中国唯一获得“卓别林金手杖奖”的演员。
此后的数十年,严顺开数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是上海戏剧界在央视春晚亮相最多的演员;他所表演的小品《阿Q的独白》、《张三其人》、《爱父如爱子》等多部作品为海内外华人熟知。
曾在作品《我的丑爹》中饰演严顺开儿媳的演员翁虹当天一身黑衣现身追悼会,送别严老最后一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圈泛红的她几度哽咽,“严老师是非常可爱、非常让人愿意和他相处的一个长辈、一个老艺术家,与他合作的这段过程,我认识到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
“他常提醒我们,要在笑的同时‘沾上一滴泪,”著名滑稽演员钱程回忆,“他希望我们虽然是笑的艺术,但同时在动情方面能够让观众流泪的话,就更能打动人。我们后辈会继承遗志,把滑稽戏搞好。”
肃穆的追悼厅里,两旁的挽联似正诉说着这位老艺术家一生不凡的功绩:顺人应天笑声传奇惊四海,开来继往德艺双馨存千秋。
从艺数十年来,严顺开令人铭记的,除了他所塑造的形象,还有他的喜剧艺术境界: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我来。
雅俗共赏的作品
因為电影《阿Q正传》,严顺开曾经在中国家喻户晓,为此曾获得瑞士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拐杖奖”、也是中国唯一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严顺开在舞台之外,一直活跃于银幕电视,从艺50年创作了许多观众喜爱的舞台和影视艺术形象。他也是上海最早登上春晚舞台的滑稽戏演员。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对喜剧艺术的追求。
遗憾的是,2009年,严顺开在大连拍摄完电视剧《我的丑爹》后回到上海,突发脑中风住院,从此不得不告别了自己钟爱和为之奋斗一生的舞台,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并住院长达8年之久。
上海市曲协主席、滑稽名家王汝刚曾经和严顺开多次合作过小品,他说:“严顺开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滑稽戏演员。他对滑稽艺术雅俗共赏、为南方滑稽戏走向全国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立下过汗马功劳。”
王汝刚说,严顺开是中戏表演系毕业后来上海的。当年戏剧大师黄佐临因为非常喜爱滑稽戏和喜剧艺术,将上海蜜蜂滑稽剧团划归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建制,定名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而严顺开的喜剧天分也正是黄佐临发现的。
“黄佐临导演有他自己的写意戏剧观,他一生都在探索中国戏剧的民族化,严顺开能演能导,视黄佐临为恩师,也一直在帮助他探索实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严顺开就是把自己在中戏学到的话剧学院派表演,和滑稽戏民族戏曲的特点结合起来,把写实和写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
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每年也都去医院看望严老。在得知严顺开去世后,沈伟民说:“严顺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和屏幕上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至今令人难忘。特别是 阿Q 、 张三 等系列小人物,入木三分,在喜剧表演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沈伟民觉得严顺开特别值得年轻一代喜剧从业者借鉴思考的是:“他不追求廉价的笑点,而是常常让人笑中带泪,给人独特的艺术和审美享受。这对我们当下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年轻一代艺术工作者的人物创造是非常有示范意义的。他的离去,对我们戏剧界是一个重大损失。”
他的表演“贯通南北,海纳百川”
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吴孝明曾经是上海滑稽剧团团长,曾和严顺开有过多年的交往合作。当年上滑稽剧团的大型滑稽戏《独养女儿》《太太万岁》都是严顺开自导自演。甚至于2006年剧团请年轻导演创作《乌鸦与麻雀》时,当时年近70岁的严顺开再度“出山”,在剧中扮演国民党官僚侯伯义,虽然戏份不多,但严顺开短短几次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在北京演出依然引发了广泛的反响。
吴孝明表示,严老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他一生都在思考怎么把学院派的戏剧表演和滑稽艺术结合起来,活到老学到老,把喜剧艺术作为了他终身的追求。
吴孝明说,严顺开的艺术观念受到了黄佐临大师的很多影响。上世纪60年代初,黄佐临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组建滑稽剧团和方言剧团,伯乐识马相中了中戏毕业的严顺开。当时严顺开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刚刚来到剧团,就创作了由他领衔主演的《一千零一夜》,并由周柏春、袁一灵等滑稽老艺术家为他“绿叶衬红花”,这样的创作理念在50年前是非常难得的。可见黄佐临对严顺开这一人才的器重。
而黄佐临当时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两大话剧团之外又设立了两个滑稽剧团,正是出于希望和法兰西喜剧院对话的想法。严顺开也是一直和他一起,探索着滑稽戏和民族喜剧的发展之路,追求不单纯追求笑声的滑稽戏,以及把更多丰富的表演手段和内涵注入其中。
而严顺开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喜剧理想。他塑造的阿Q这一人物虽然是个悲剧,却用喜剧的手法塑造,悲中带喜,喜中藏悲。吴孝明说,严顺开的表演“贯通南北,海纳百川”,其实本身就是有一种上海文化精神的体现。
严顺开1983年开始就在第一届春节联合晚会上表演小品《阿Q的独白》,在吴孝明看来,严顺开是最早推动上海滑稽戏走向全国舞台,扩大南方滑稽艺术全国影响的重要人物。
希望滑稽艺术能够走向全国
严顺开一生教过很多学生,但却几乎从来没有正式收徒。当年,14岁的周立波报考上海滑稽剧团,也是担任主考官的严顺开一眼看中了他的喜剧天赋。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演员曹雄也是严顺开的学生,他追随老师20多年,8年来也时时去医院看望陪伴老师。得知老师去世,他第一时间赶到了老师家中。他告诉记者,老师8年前中风入院,开始几年还能简单走动,但去年上半年开始病情就一直恶化。去世之后,他的很多学生、好友都纷纷赶到家中吊唁。“不过师母和老师一样,都是十分低调的人。当天接到了很多电话,但他们并不希望打扰太多人。”
曹雄说,老师生活中是一个十分随性的人,看上去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老头。所以尽管教了很多学生,也从没举办过什么收徒仪式。“而且他经常开玩笑说:我有苗头的时候你们不要拜师,但我倒下的时候你们可以推我一把,说是我的学生。他生活中非常随和,有问必答,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只不过,他不喜欢谈个人事情,一般只谈艺术。”
“老师生前一直很关心滑稽艺术,我每次去看他,他都会问,现在剧团怎么样,外面都在排一些什么东西。你可以看感觉到,他的生命不止,对艺术的热爱也不止。”曹雄说,在最后几年,他最担忧的还是年轻一代,担心滑稽艺术能不能后继有人。“他一直和我们说,你们要多创作,努力让滑稽艺术走向全国。”endprint